我這近半年時間裡,隻完完整整的看了這一部劇,一部講述了先輩們為中國尋找道路的劇。大約在三月份,在抖音屢屢刷到這部劇裡的一些情節片段,本着對曆史人物的熱愛,我打開了這部劇。
我又用了一個月時間重新溫習了那段兵荒馬亂的年代——民國。一段很亂很慘痛的曆史,夾雜着軍閥混戰戰火紛飛;混合的舊頑固的掙紮與新思想的萌芽,融合了軍界政界文人工人的熱血。整體劇情讓人心緒澎湃而又壓抑難受,一面悲痛舊中國裡國人的愚昧無知,一面慶幸少數先哲能燃起星星之火。
陳延年和陳喬年兩兄弟,大概是我在這部劇裡最大的苦點了,他們第一次出現在劇中,是自立自強的學生,在碼頭打工,烈日驕陽下辛勤勞作,身處泥淖也不忘向往陽光。他們會在街頭賣報,撿到錢包苦等失主,熱心腸的将善意傳播在遇到的每一個人身上。我一直很喜歡他們,可是看到結局的時候,真的不忍心,就像一把鋼刀插入心髒不斷旋轉,好難受……之後我去查詢曆史上的陳延年與陳喬年,又是極大的感傷,因為那是确實發生過的事情,确确實實的,在那個年代裡,我們失去了好多他們這樣的人。聽說上海有一條“延喬路”路的盡頭是“康莊大道”,那個時代的延年與喬年,隻是可惜,沒能見到新中國的繁華。
郭心剛死的時候,是我的第一次眼淚,那個意氣風發的青年,我記得他與陳獨秀一起聊新青年的豪邁,也記得他站在一大堆前輩裡,被他們調侃時的微笑。還有在北京大學裡,他與白蘭一起幻想畢業之後的日子,他要帶白蘭回山東,去他的故鄉青島,去看海,去散步,去遊泳。可是,巴黎和會的消息傳來,山東淪陷。後來的他,一夜白頭,他沒有看到中國收複青島,也沒有娶到最愛的白蘭。
我很喜歡看陳獨秀、李大钊以及胡适三人的辯論,三個可愛的文人,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可是在這些書生的身上,我看到的,是铮铮鐵骨慷慨激昂。陳獨秀先生的傲氣,李大钊先生的謙卑,胡适先生的才氣,還有蔡元培先生的大氣……那個最亂最糟糕的時代,我們的國家也一直被這麼多的人拉着,我們的國民被這麼多的人引領着。有幸在史書上見證過他們的精彩,慶幸聽過他們的故事,遺憾的是他們沒有見到如今的中國。史書可能寥寥幾筆記載了他們的一生,可是那些人物掀起的風起雲湧,卻震撼了整本史書。
想起大钊先生遁隐市井時見到的山河破碎,魯迅先生出場時背後的鮮血淋漓,寫作狂人日記時的狂飙突進,蔡元培就任時的那一段叮咛陳辭,潤之在人群中喊出的慷慨大義,郭心剛在醫院病床上對未婚妻白蘭的喃喃囑托,陳獨秀先生獄中那曲定風波,學生們在北京街頭不畏強權的意氣。那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時代氣魄,留給我無限的感傷, 既有理想的激昂,又有現實的摸索、躊躇和鬥争。
《覺醒年代》沒有續集,因為續集就是我們現在所經曆的幸福生活,續集就是現在的山河猶在國泰民安。看完這部劇,我總想寫下些什麼,删删減減很久,寫不出來。馬上就是五四青年節了,又想到了魯迅先生《熱風》裡的經典語錄:“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隻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