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杉姐

01

近幾年,國産劇中的教育類話題,熱度高居不下。

最近,又有一部以教育為題材的家庭劇《歡樂家長群》刷屏了。

孩子上學的早上,奶奶做飯,媽媽梳頭,爸爸削鉛筆,隻有孩子,在慢吞吞的吃飯。

這場面,熟不熟悉?

...

暑假開學前夜,全家鴉雀無聲,奮筆疾書。

原來,900道算術題還剩大半沒做完,爸爸媽媽奶奶齊上陣給孩子補作業。

特别提一句,孫子該上五年級了,但奶奶連四年級都沒讀過。

活生生逼的奶奶跳級。

...

家委會主任競選,有的家長競詞是,我細心,有經驗,有時間。

但有的家長,出口不凡,直接貢獻2024教育類話題名場面:

我競選的理由很簡單,我們兩口子都是高學曆。

我是清華博士,我愛人是北大碩士。

我精通英語、日語、法語,我愛人精通柬埔寨語泰語阿拉伯語,等衆多國際小語種。

我是國企領導,能力突出,家委會主任這一職位對我來說,綽綽有餘。

接下來,我将分别以英語日語法語做自我介紹

......

...

家長群拉了一個又一個,同一個孩子的父母,都會出現一個被拉攏,一個被孤立的現象。

...

給孩子減負提的多了,确實有效,家長都知道孩子難。

但這屆家長不折騰孩子了,也都沒歇着,都開始折騰自己了。

02

《歡樂家長群》主要圍繞着三組不同家庭展開。

劉果甯和劉果寶是一對兄妹,哥哥即将升五年級,妹妹馬上要上一年級。

劉爸爸劉向上(張嘉益 飾)是著名編劇,電視劇裡,他的早期作品,重播了一輪又一輪,是那種去街上理個發就會被人求辦事的那種。

理發師說,沒戶口沒房,幫忙讓孩子上個重點小學吧。

這都敢想?哎,誰讓您是名人了,對吧。

...

劉家媽媽戴靜(陳好 飾),人稱職場上的“鬼見愁”,劉家的女魔頭,生孩子前20分鐘,還在處理合同,開到九指還在打電話。

...

日常跟孩子的談話也離不開職場用語。

...

劉爸心疼妻子,兩人商量着,果寶正好要上一年級了,他就全全接手,兩個孩子,都由他來帶。

但肩負兩個小學生的日常大後方,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兒子劉果甯這邊,暑假前神奇玩兒失蹤,還留下一封信,内容是:親愛的爸爸媽媽,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和隔壁初二的小姐姐私奔了,她說她特喜歡我,準備畢業了就打工養我。

最後,還不忘請爸爸媽媽放心,說自己也會努力賺錢,一定會把日子過得很幸福。

...

知子莫若父,劉爸爸一看就是惡作劇。

劉果甯這邊,一邊吃着快餐,一邊算着時間,2小時48分,3小時27分,怎麼還沒人來找我。

“我這手表有定位,應該不難找啊?”

...

眼看沒人給自己台階下了,劉果甯隻能打電話求助媽媽。

本以為妻子會把兒子一頓批,結果她發現兒子沒做完作業,還有很大一個原因,是爸爸沒在意學校微信群的消息。

老師說900道算術題随意,但懂得都懂,随意那就等于是必須完成。

...

兩個人一頓battle之後,劉爸當場立下誓言:這學期,我肯定讓你看到兩個脫胎換骨的孩子。

...

放狠話歸放狠話,爸爸一番教育之後,直接貢獻了開學前夜,全家給劉果甯寫作業的補作業大戲。

女兒這邊呢?

馬上就要上一年級的小可愛,在開學頭兩天,被哥哥洗腦。

...
妹妹:哥哥,上學可怕嗎?哥哥:可怕,相當可怕。首先,你要徹底告别睡懶覺,不管外面是39度的大太陽,還是零下10度的暴風雪,你都得去上學。咱家離學校近,你就别妄想坐車去,爸媽還舍不得油錢,最重要的是,寫不完的作業,考不完的試......據不完全統計,老師每年布置的作業有三億字,試卷可繞地球三圈半......再活潑的小孩,也遭不住啊。
...

這還不算,女兒開學第一天就因為打人,被叫家長。

兒子這邊呢,因為替妹妹出頭,一本作業,寫出四種筆記,又被叫家長。

兩個孩子雖然是在同一所學校,但一樓和五樓兩頭跑,跑出一身汗是小事,隔着屏幕,都替劉爸揪心的很啊。

最後,這場打架風波,以劉爸給老師道歉結束。

...

...

初一媽媽景婷婷(淩孜 飾),一上場就把“手生”寫了個滿屏。

保姆不在,她就在廚房表演亂刀切菜,油倒進鍋裡,還沒下菜自己先要吼一聲,這是要給誰下馬威?

...

開學前一夜,忙得連飯都做不了,準備了一桌子的水杯,不知道怎麼選,更别提桌子該貼什麼标簽,儲物櫃該貼什麼标簽,頭都大了。

...

給女兒準備學習用品,每一樣都要準備兩份,表面是細心,實際還是對自己沒信心。

...

為什麼這麼沒信心?大概是這對父母,男方主要忙工作忙應酬,女方還是個新手媽媽,育兒經驗太少。

初一媽媽和爸爸是再婚家庭,男方之前還有個兒子,從他每次打電話這手無足措的肢體動作就明白,還沒學會怎麼當父母。

...

面對老師臨時通知穿校服這件事,兩口子也能緊張的吵一架。

我明天跟老師說一聲。明天怎麼來得及?那我現在跟老師說。那老師不睡覺嗎?

...

這對新手父母,媽媽盲目跟風,爸爸一點就着,找在本劇中貢獻了不少笑料。

...

糖豆媽媽是單親媽媽,跟前夫離婚後一個人帶着糖豆,當主播直播賣貨為生,日子過得也不算差。

經濟上既然能自給自足,就不想再受男方的任何支配,兒子糖豆上一年級的事情,全都她自己說了算。

但前夫哥對這件事也相當重視,因為糖豆媽媽不接電話,就直接到直播間刷屏、半夜打電話。

...

糖豆媽媽眼看控制不住了,才答應他加入了家長群。

但這位爸爸,事情經常想得不夠周到,反而好心辦壞事。

...

把他拉進家長群的那一刻,就是糖豆媽媽噩夢的開始。前腳答應“永遠不說話”,後腳就忘得一幹二淨。

...
03

孩子上學的第一天開始,家長群群就建起來了。

最起碼有兩個,一個是有老師在的,一個是沒老師在的。

開學第一天,一年級的老師發了一條打掃教室的朋友圈,本來是為了記錄自己參加工作第一天,但家長看到朋友圈後,要去幫忙的消息,就鋪天蓋地了。

...

有的問需要幫忙嗎?有的說我們這就去幫忙?還有的,直接說我們已經在路上了。

...

大多家長明白在群裡回一句未必真得去,劉爸這樣的文藝工作者,不屑沾染這些凡塵俗氣,就直接不回複。

但偏偏有初一媽媽這樣較真的:我不會,我給您派個工人過來。

說者無心,聽者有心,你這不是顯擺嗎?瞬間就成為了衆矢之的。

...

剛開學有兩件大事,孩子競選班幹部,家長競選家委會主任。

劉家這裡老大要選班長,老二想選體育委員,老大雖然學習一般,但演講稿真誠,那句“誰說學習不行就不能當班長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服務同學和老師的心”,真的戳人。老二一直人小鬼大,也沒太大問題。

糖豆那邊,學習好,能力也出衆,雖然有點小風波,但也還是志在必得。

唯獨初一這邊,好不容易想選個美術課代表,但因為膽子小,沒勇氣。

爸媽慫,但這個時候不能慫,為了女兒的美術課代表,這對活寶父母再次貢獻名場面。

...

先是爸爸給媽媽出主意,讓她去競選班委會主任,他認為競選上了,就能跟老師提要求。

...

于是,迷糊的初一媽媽,馬上在家長群高調宣布自己要競選的新消息。

...

但槍打出頭鳥,馬上就有人開始質疑初一媽媽的能力。

一個家委會主任的競選,不僅有群内電話拉票、互怼,還有開小群的,搞線下見面會的,競争的激烈程度,堪比美國總統競選。

...
04

家長群是近代社交媒體的産物,方便了家長和老師的溝通,但也因此産生了特别的“家長群”現象。

老師隻要發消息,家長群就會像“複讀機”一樣跟風回複“收到”。

速度神快,隊形一緻,連内容都是一樣,有的就會鬧出笑話。

家長為了孩子,百般揣摩老師的心意,哪怕有老師把作業錯發為“拍孩子洗澡視頻”,也有家長照做,之後發到群裡。

雖然聽着離譜,但這些事就真實的發生在我們身邊。電視劇中的劉爸爸面對來勢洶洶的家長群,他一樣無力。

...

因為要負責兩個孩子的學習日常,這位編劇爸爸随時盯着兩個家長群,片場都不敢關靜音。

...

兒子運動會,自己拼了命也不想給孩子丢臉,每次鍛煉回來就是一次身體的極刑。

...

因為自己是編劇,班裡的宣傳任務,都自然而然落到他頭上。

一個一年級運動會的口号,他不敢怠慢,簡直比架構一個故事還難。

...

劉媽媽作為一位職場女強人,再次回到職場,市場早已變了天,90後00後的拼勁兒她比不了,也有吃力的部分。

說是一心搞工作,但家長群的消息,她也免不了時不時看一眼,畢竟是媽媽。

偶爾幫别的家長說句話,也難逃被群主穿“小鞋”。

...

看着群裡其他孩子的媽媽去講公開課,又瘦又漂亮,她也忍不住要減肥不吃飯,畢竟都是媽媽,差距太大多丢臉啊?

最讓她傷心時刻,偶爾積極在群裡回複一次,竟然被直接反問“劉果甯還有媽呢?”

...

學校是小社會這句話,流傳已久,但自從有了“家長群”,這個隐形的小社會,被推到了台前,它有明确的群體、主題、領導,溝通更方便的同時,也因此出現了很多故事和潛規則。

每家都有講不完的故事,更何況是一個班級群呢?

劇中小演員的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為什麼我們的家長,比我們還怕老師呢?”

...

家長們在家長群的回複,比工作群都積極,他們認為自己全都是一片苦心,為了孩子。

但想想那些為了家委會競選、為了家長公開課,為了完成老師的任務而忽略了孩子,甚至連最基本的飯菜都不能準時給孩子提供的家長。

你就明白,家長在關心孩子之外,放不下的,還有自己的面子。

《歡樂家長群》是很精彩的家庭劇,在一樁樁一件件接地氣的小事中上演啼笑皆非,同時也是以小見大的社會問題劇,讓我們看到“回歸教育”,任重而道遠。

看完文章,記得點個贊+在看,需要❀你的鼓勵哦!

杉姐,影評人、編劇、導演、教師小姐姐一枚。

《導演請指教》薦影團嘉賓;

中宣部原動力漫畫《我是人才》編劇;

微博、豆瓣電影、搜狐、愛奇藝,認證影人;

作品散見《幕味兒》《豆瓣電影》《第十放映室》《電影爛番茄》《武志紅》《遇見張小娴》《外灘The bund》《灼見》《大象點映》《獨立魚》《伊姐看電影》《世界華人周刊》等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