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看了這部,驚覺《燃燒》和《詩》像一朵雙生花。美滋生痛苦,痛苦綻放美。前者,惠美在血一樣的晚霞裡渴求自己的消失,愛在她的消失後才生根發芽。在《詩》裡,血被賦上殘忍的花語。“如血般的紅花”,是男人們洽談罪惡時美子默默離去的低語,是死去少女相框中冷到極緻的襯影。奇怪的是,電影裡出現的大量詩句都被我遺忘,反而覺得被雨水一點一滴的濡濕的紙面第一次道出“詩”的含義。痛與美的相生再一次得到新的诠釋,惠美在不被理解的舞蹈裡點燃自己,稍縱即逝的絢爛終于觸到鐘秀對愛的找尋。美子在不理解她的世界裡用“詩”隔絕冷漠和罪惡,即便她在紅色的假花裡确證自己即将喪失記住動詞的能力。撇開那些工巧的詩句,我并不認為李滄東真的不懂“詩”。火焰和詩句,同樣迷人同樣脆弱易逝。詩在這裡是美的一次轉身,美子在片尾裡的消失和少女的聲音融成一縷薄薄的魂靈,我們騙自己不知道她是誰。直到詩被念完,直到少女回眸,才恍然她眼裡痛苦的訊号是詩傳給我們的最後一個墜入心底的顫音。
美轉身絆倒了自己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人影纖細至極
“在這片‘沒有’景物隻有光芒的場面中,人影纖細至極。”影片的上半部分卻幾乎由兩個很少互動的人完成,視角的固定和有限,在熒幕前緩慢而有耐心地追逐,不揭示目的。這是極安全又保守的外視角,守着兩個互不了解的人。除了男人的樣貌和行蹤,我們對 ...
對半切開的蘋果,迅速氧化的愛
一部過分對稱的電影,反而因平均用力顯得工巧,隻留下血絲般的自我感動。巧合帶來驚喜,本身就是一種極美的對稱。巧合呈現的形式卻很刻意,似乎相似的新生情侶必須要出現在那裡,才能讓絹與麥的愛情自斷其尾。眼淚是傷口的警示。回顧初次的相遇,湊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