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人氣口碑雙高的電影,有時我會特地去翻下差評,看有沒有另類的思考角度。

隻可惜這次翻了翻《隐入塵煙》的批評意見,非但沒什麼啟發,還大多都經不起推敲。

第一種批評是:電影瞎編,哪有這麼窮的地方?那麼窮的人?

這種批評最多,也被最多網友反駁。

紛紛要求這種人去偏遠地區走走,開開眼界。

其實連這都沒必要,畢竟一個盡人皆知的事實是,咱這有将近一半人月收入還低于1000。

且不管最低能低到多少,我們就說月入幾百好了。

幾百是什麼樣的居住水平,平時能吃啥喝啥買點啥,每天得怎麼來養活自己……

根本不用出遠門,坐在裝了空調的小區房裡腦子一轉就能搞懂的事。

所以能說出電影瞎編的,要麼缺常識,要麼缺最基本的想象力,更有可能兩者都缺。

第二種批評稍進一步:雖然有這麼窮的人,但不該拍出來,因為展現了社會陰暗面。

我就不重複網上一抓一大把的反駁論證了。

單說,什麼是社會陰暗面?

如果農村窮人是陰暗面,那麼都市電影裡有人負債累累、窮困潦倒、養不起孩子看不起病,算不算陰暗面?

犯罪片裡,黑惡勢力打家劫舍,殺人越貨,算不算治安陰暗面?

懸疑片裡,爾虞我詐,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算不算人性陰暗面?

再來。

青春片裡有學生不務學業,考試作弊,戲弄老師,打架鬥毆,算不算教育陰暗面?

愛情片裡主角遭遇車禍,算不算交通秩序陰暗面?

就算最近上的兩部科幻片,也有人從中找出各種對現實的“指涉”、“暗喻”,那它們是不是也有陰暗面?

注意,這可不是在玩滑坡謬論,意思是,陰暗面是個框,啥都能裝。

不需要事實和推導,說它是,它就是了,那還有什麼不是呢?

一旦大的“陰暗面”消失,小的“陰暗面”馬上也會變得刺眼。

把所有陰暗都搞沒吧,看看電影會變成啥樣。

第三種批評是:有窮人,也确實該拍,但你這電影拍的根本不是真正的農民,很多細節都不真實。

我認同寫實題材應該注重細節真實,也相信電影肯定跟現實有出入。

但重點是,寫實要寫實到什麼程度呢?亦步亦趨照搬現實好避免被說扭曲農民形象嗎?

還用上面那條的邏輯好了。

再真實的戰争片也有細節出入,根本沒有表現真正的戰場。

再真實的曆史片也有細節出入,根本沒有還原真正的史實。

再真實的傳記片也有細節出入,根本沒有拍出名人的原貌。

再真實的航空片也有細節出入,根本不符合真正的太空環境。

再真實的……

忘了是哪個作者說過,電影的藝術真實不是為了“像”,而是讓人“信”。

相信很多觀衆跟我一樣,從小在城市長大,接觸農村生活不多。

看着片裡春耕秋收、砌磚蓋屋、養雞喂豬、拉驢車賣糧食,組成了一種讓人飽有感觸的生活方式。

隻要許多觀衆有這樣的“信”,電影的藝術價值就擺在那了。

第四種批評是:這電影不是給農民看的,是讓不愁生計的都市文青消費的,滿足他們對勞苦人民的凝視。

他這個論述有兩個讓人翻白眼的地方。

首先一個電影有沒有價值,跟這個電影的角色群體看不看這個電影,沒有任何因果。

這道理太過明顯,我都懶得像上面兩條一樣拿别的類型來類比。

再來,他說這是都市人對農民的凝視。凝視這個詞用得太絕了。

如果一個電影的主角身份高貴、外貌光鮮、能力出衆、經曆不凡,他自然不會說,這是在消費他們,是對他們的凝視。

隻有當他覺得,某些人生沒有任何可取之處,隻剩悲哀和不堪時,才會用上消費、凝視這樣的字眼。

所以,他應該是看不到,電影裡認真生活的農民,有值得尊重的品質,有撥動人心的高貴,有淳樸遼闊的生存哲學,有令人感動的相濡以沫。

他打心眼就看不起這些勞苦人民,他對這電影才是在消費和凝視。

想扣個凝視的帽子,卻無意暴露了内心暗藏的鄙視。

第五種批評是:主創就是雞賊才選這個題材,因為能拿獎,能賺口碑。

這個屬于誅心了,看起來最狠,其實最無腦。

如果有人真是這麼認為,我都不敢想象他對國産電影還有什麼離譜認知。

他估計以為這樣的題材,拍一部就火一部,跟欽定了一樣獎杯拿到手軟,口碑賺到翻。

很可能除了這部,他完全沒看過甚至完全沒聽過同類題材的國産片。

當然更不可能知道,有多少把鏡頭對準底層人民的電影,默默無聞地上映,悄無聲息地下映。

你甚至都不需要拿“如果這麼好拿獎為什麼不是人人搶着拍”這種顯而易見的邏輯打他臉。

那謬論的背後,是一種毫無基本見識而引發的傲慢,這種傲慢,當笑話看就好。

最後,我相信有差評者确實從欣賞口味上不喜歡這個電影,我肯定不是在嘲笑他們的喜好。

隻是很遺憾地發現,很多批評者并不是覺得電影沒拍好,而是因為他們——

對那些勤勞耕耘、笑對艱辛、努力生活并從中尋找意義和浪漫的人們,本來就沒有一絲絲的興趣。

不管那些人是來自電影,還是在同一片土地上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