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

是枝裕和的事件化叙事首先的為影片蒙上一層薄薄的美麗的婚紗。消防車,湖,我更喜歡他們是作為影片事件過渡的意象化,而不是事件本身的具象化。開頭至老師的劇情可以看成混亂的雙線叙事,至星川賴與湊時徹底進入了穩定的事件化叙事。導演在前頭所埋下的不着眼的小伏筆随之揭開,碎片化的一個個叙事拆分碎開,但實則為影片的節奏與内核完美的工作着,也以一種細膩的方式展示着是枝裕和的心理,與他所表達的東西。這是美麗的,實在的的一種叙事方式。

其實相比于影片主要的人物鏡頭,為數不多的,溫和明媚的景物鏡頭才是我所愛的。老師與媽媽在坍塌的車頂上急促的喊着,急促的擦着,鏡頭卻跳到安全的車内,怎麼抹也抹不幹淨的玻璃,竟星光閃閃,斑點駁駁。這是我全片最喜歡的一個鏡頭。細細看來,是枝裕和在孩子們的視角下給到了多數明亮的調色,這也便是他隐秘的重心,偏向了一個溫良的他們,溫良的結局。美麗的鏡頭,美麗的燈光,收斂住了影片不自覺的躁動與直白,是枝裕和那不易觀察的突破,并不在于題材,而是如何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如何突破自己。

我并不是太想解讀“怪物”,即使他存在解讀空間。事實上我也是在一種朦胧,似懂非懂的狀态下思考問題,或許它是一部古怪的電影,但它所帶來的感受卻是實在的溫和,實在的美麗。我想陶醉在這美麗中,在他們的歡樂中。

我喜歡這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