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态度 一種人生 一杯清茶 一壺老酒 一部電影 一個知己,文章原創,歡迎品影。

曆經四個月 的 艱苦談判,交戰雙方終于達成了軍事分界線的協議,停戰談判後轉為後三項議程。

11月27日,第三項議程:關于停火與休戰的安排問題開啟

中央深知無論提出怎樣的建議,美國都會提出反對和修改,因此,中央決定主動提出原則建議,待對方提出意見後,再提對策,這樣會使談判更為有利。

為此,朝中方面提出了5條原則,不出中央所料,美國果然提出了大量的反對意見,他們堅持禁止朝中在停戰期間修複和重建朝鮮機場,因為這是“屬于為進攻而使用的軍事設備”。堅持是否互派人員到對方後方自由視察,來進行偵查活動。

僅要求“雙方從對方所控制的領土撤出 ”,絕口不談領海,企圖在朝中後方沿海海面及島嶼保留海軍部隊。更加無理的是,美國還堅持提議允許進行人員輪換和準備更新,以進行進一步的軍事行動。

美國的提議當即遭到了我方的駁斥,雙方針對機場修建,兵力轉換和中立國監督的問題進行着激烈的交鋒,進展極為緩慢。

4月11日至16日,6天内6次開會時間總計僅15分鐘,停戰談判就這樣艱難的推進着。這期間,為了向朝中方面施壓,美空軍多次侵入中國領空,還掃射了中立區和帶有标識的朝中代表團車隊。

面對美國如此蠻橫的态度,朝中方面下定決心,“如果對方堅持其不轉彎的立場,我們甯可讓它僵持下去!”


...

1952年5月,美國被迫放棄禁止朝鮮修建機場的要求,朝中也在兵力輪換(雙方均可進行),和中立國提名(波蘭、捷克、瑞士、瑞典)上做了讓步。曆經五個多月的第三項議程談判達成協議,更加尖銳和激烈的第四項議程:關于俘虜的安排問題拉開序幕。

12月11日,第四項議程談判在另一個小組開始,關于戰俘是問題,實際上既有國際法,也有國際慣例。按照美國參與締結的《日内瓦公約》規定,戰争停止後,全部釋放并遣返戰俘,不得延遲,這完全适用于朝鮮戰場。

因此,朝中方面提出了迅速遣返全部戰俘的原則,估計“這一問題不難達成協議”,然而美國卻并不這樣打算,他們早就在戰俘問題上打起了主意。談判一開始,美國就在交換戰俘資料上動了手腳,根據美方提交的被俘人員名單,朝鮮人民軍(俘虜)1117744人,志願軍(俘虜)20700人,共計132474人。

這一數字比美方曾報告日内瓦紅十字會的被俘人員少了整整44205人,而且名單中除了英文拼寫外,沒有開列任何可供識别的職務、軍銜等等資料,完全無法進行核對。他們還企圖扣留大批志願軍被俘人員,将他們送到台灣去。

美國認為,盡管這“不符合《日内瓦公約》的條款”,但可以醜化中國的統治,“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戰俘問題談判一開始,美國就拒絕按《日内瓦公約》規定遣返全部戰俘,主張所謂的對等遣返,還提出了荒唐的“一對一”交換和“自願遣返”原則。

美軍對朝中人員進行了血腥的“甄别運動”,強迫戰俘表态,是願意回祖國大陸還是去台灣。他們在戰俘營中安排了大量國民黨、南朝鮮特工。對戰俘進行煽動和壓迫,強迫部分戰俘刺上各類反動标語和圖案,使他們無法接受遣返。

更加令人發指的是,美軍還使用威脅利誘,甚至用刺刀和刑具來逼迫戰俘表示不願意接受遣返。許多不堪忍受和虐待的戰俘拒絕“甄别”,最後被美軍列隊槍殺,“甄别”前夜,美軍特務用心挖掘等方式殘忍地殺害了多名傾向于遣返的戰俘。


...

忍無可忍的戰俘随即發動了“巨濟島事件”,抓住了戰俘營總管杜德,要求新任戰俘營總管科爾森準将接受了他們提出的4個條件,然而釋放了杜德 。誰知美國反面竟然立馬翻臉,免去了杜德和科爾森的職務,任命波特納準将任戰俘營總管。

上任後的波特納甚至動用了坦克,對戰俘展開了更大規模的壓迫和屠殺,整個抗美援朝期間,美軍先後對戰俘進行了三次集體屠殺,上千人死于美軍的搶下。血的事實證明,美方的“自願遣返”就是強迫扣留,就連美國戰史都認為,面對朝中的指責。

“聯合國軍司令部是很難加以駁斥的,在國際上”,“就其在對待戰俘和庇護戰俘的問題上”,“聯合國軍司令部的聲譽受到嚴重的破壞”,“可能會使聯合國軍關于不使用武力遣返戰俘的原則黯然失色”。

與此同時,美軍為了準備細菌戰,還用戰俘做了大量細菌效果實驗,給他們吃下了帶有細菌的副食品,緻使大量戰俘病亡。根據美軍在談判開始時提交的名單,9000多名死亡戰俘(僅為部分名單)中,有40%死于痢疾,其餘也多死于傳染病。

然而美國方面在談判桌上卻拒絕讨論任何“自願遣返”以外的方案,美方首席代表陸軍少将威廉·哈裡遜更是采取了無賴的态度。要麼會上一言不發,要麼一到會就提議休會半天,不等朝中方面表态,就率領美方代表退席。要麼就幹脆在會場打起了瞌睡,談判幾乎停滞。

這期間,志願軍在駐地還發現了美軍投擲了大量的蜘蛛、蒼蠅、跳蚤昆蟲密度最高的地方每平方米達到了1000隻。僅1952年1月底至3月,兩個月的時間内,朝中北方就發現美軍布撒的昆蟲804次之多。

2月底以後,中國東北和青島地區發現了美軍布撒的昆蟲經過化驗,這些昆蟲可能帶有霍亂、傷寒、鼠疫等等十餘種病菌。被俘美軍飛行員也承認了自己投放細菌戰武器的行為,供詞稱,1951年冬,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決定在朝鮮實施細菌戰,來實驗細菌戰效果,向談判施加壓力。


...

得知這一消息的中央迅速采取行動,在國内和志願軍中全面展開反細菌戰鬥争。先後向前線派出50餘名專家和數百名防疫人員,以及各類疫苗2000餘萬份,各類消毒粉劑40餘萬公斤,控制了疫情的發展。

國内則大力開展愛國防疫衛生運動,清除各類垃圾7465萬噸,改善和新挖水井130多萬個,改建和新建廁所492萬個。大大減弱了疾病的傳播,全國人民的衛生水平和健康水平大為提高,徹底粉碎了美軍的細菌戰。

1952年5月12日,美國陸軍野戰部隊司令馬克·克拉克上将接替李奇微成為了聯合國軍新任指揮官,為了推動談判的進展,剛一上任的克拉克就采取了“挑戰性措施”。下令對平壤、朝鮮北部的軍校、發電廠、大壩、志願軍人民軍陣地發動大規模空襲。

面對美國如此咄咄逼人的态勢,朝中方面并未向武力屈服,一方面組織防空力量抗擊美軍的轟炸,另一方面,堅決駁斥美方“自願遣返”的主張。10月8日,美國單方面宣布無限期休會,停戰談判再次中斷。

随着談判逐步陷入僵局,聯合國軍的行動也越來越頻繁,據志願軍總部推斷,聯合國軍似乎是在醞釀大的動作。極有可能是為了推動談判,配合正面進攻的牽制。在朝鮮後方實施登陸作戰,重演仁川一幕,為了徹底打破美軍的進攻計劃,志願軍決定先發制人,全線戰術反擊!

集合12、38、39、40、65、68和人民軍第1、第3兵團共8個軍的兵力,對聯合國軍展開遍地開花的全線性戰術反擊。已經獲得充足陣地經驗的志願軍在這次戰鬥中采用了全新的戰術,在發起攻擊時,主要依托坑道體系。部隊在前沿坑道集結,或在我方火力控制區挖屯兵洞隐蔽,待戰鬥打響時,發起突然性的短距離沖擊,迅速攻入敵方陣地。

在兵力配備上,大幅增加了炮兵和工兵數量,攻擊敵人一個連,步兵僅使用一個連。炮兵則使用整整8個連,約40門火炮,步炮的密切協同,極大地殺傷了敵有生力量。9月6日,12軍率先向當面的韓首都師發起反擊,迅速攻占陣地,随後與韓軍進行了15天的反複拉鋸,擊退韓軍反撲50餘次。


...

戰鬥中,100團2連連長班長伍先華率先全班連續炸毀敵4個暗火力點,在突擊分隊被 韓軍坑道口機槍火力點封鎖,是難以前進的關鍵時刻。伍先華毅然決然抱起炸藥包沖進敵群,與40餘名敵人同歸于盡,打開了部隊前進通路,戰後追記特等功,一級爆破英雄。

9月18日夜,在漫天炮火的支援下,39軍發起突擊,炮兵力量得到極大增強的志願軍火力勢不可擋。75%的美軍工事在炮火中被破壞摧毀,戰鬥打響僅半個小時,美軍高地就被39軍115師占領。39軍116師348團将兩個連秘密埋伏在美軍陣地前7到30米處,開戰前僅20分鐘就占領全部陣地,全殲受敵。

随後以一個連在8個炮兵連的炮兵群火力支援下堅守陣地4晝夜,殲敵600餘人,自身傷亡僅53人。與此同時,65軍、68軍同樣對當面之敵進行了反擊,重創敵人。10月2日,戰術反擊作戰第一階段結束,志願軍人民軍對聯合國軍18個陣地發起攻擊19次,攻占陣地6處,斃傷俘敵9000餘人,志願軍傷亡2000餘名。

第一階段的戰術反擊作戰,尤其是志願軍炮火的增強,使聯合國軍頗受震動,然而這僅僅隻是開始。10月6日,志願軍一線7個軍,伴随着760門火炮的支援,在180公裡正面同時向23個敵軍目标發起了攻擊。

除38軍反擊的394.8高地和281.2高地由于一名文化教員叛變投敵,洩露計劃未能成功奪取外,其餘陣地均一天内全部攻占,全殲守敵。随後,志願軍又先後反擊了聯合國軍11處陣地,成功攻占7處。

戰鬥中,15軍奉命反擊391高地,391高地位于鐵原東北10公裡處,由韓軍防守,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既可以屏蔽鐵原,又可以作為向志願軍結合部進攻的依托,因此391高地必須成功拿下。為了保證戰鬥發起的突然性,500多名身披僞裝草的志願軍指戰員,秘密埋伏在了高地前沿60米的開闊地。


...

為了掩護潛伏部隊,指揮所命令炮兵對敵進行打擊,敵人遭到打擊後出動飛機偵查,并盲目發射偵查燃燒彈。一顆燃燒彈正好落在邱少雲身邊,并迸的火星濺落在他的左腿上,火焰很快燃遍了他的全身,燒着了棉衣、頭發和皮肉。他身旁就是水溝,隻要往溝裡一滾,就可以把火撲滅。但這樣,就會暴露整個潛伏部隊,導緻行動的失敗。

為了掩護戰友的潛伏,邱少雲咬緊牙關,雙手深深插進泥土,以驚人的毅力忍受着劇痛,任由烈火燒身一聲不吭、一動不動。直到火焰将他完全吞噬,壯烈犧牲。

下午五點,積壓怒火已久的志願軍戰士如轟雷般炸響,排山倒海地向敵人發起攻擊,僅18分鐘,就将勝利的旗幟高高地插在了陣地上。邱少雲用他26歲的生命換來了戰友的安全和戰鬥的勝利,戰後追記特等功,一級戰鬥英雄。

“而且在這個時候,他用他的毅力,兩個手啊!兩個手深深地插到泥土裡,頭一偏,就活活地燒死了。” —— 郭安民 邱少雲戰友

“我講話,講到這個我就要傷心... ” —— 李清華 邱少雲戰友

“我已經淚流滿面了,隻是說哭,不敢哭出來。”—— 郭安民 邱少雲戰友

“以身殉職地犧牲了,就這樣......” —— 陳大權 邱少雲戰友

10月31日,戰術反擊作戰第二階段結束,志願軍共對聯合國軍48個目标發動攻擊58次,斃傷俘敵18900人,自身傷亡8000餘人。戰鬥中,志願軍幾乎是攻則必克,攻則必殲,徹底粉碎了聯合國軍登陸作戰的計劃,使聯合國軍在正面戰線陷入了無比被動的局面。

為了扭轉戰争局勢,鼓舞部隊士氣,同時對志願軍的戰術反擊進行報複,聯合國軍也開始了自己的行動。就在10月8日,美方代表單方面中斷談判的同一天,克拉克批準了範弗利特的“攤牌”計劃。範弗利特“攤牌”計劃的進攻目标,正是上甘嶺。

上甘嶺是志願軍中部戰線戰略要點五聖山的前沿陣地,五聖山位于金城、金化、平康三角地區,西臨平康平原,東扼金化到東海岸的公路。海拔1061.7米,是中部戰線最高峰,戰略位置極為重要,而上甘嶺則是位于五聖山主峰東南4公裡處,由15軍45軍135團防守。

其南端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兩處高地,是五聖山陣地前的兩個支撐點,互為犄角,拱衛着五聖山。597.9高地可以直接俯瞰金化一帶的開闊平原和400米外的聯合國軍軍陣地,537.7高地北山更是直接控制了金化至金城的唯一公路,卡住了聯合國軍中線與東線的連接點。

這兩處高地由志願軍15軍45師135團各一個連防守,但由于兩處高地向聯合國軍戰線突出了12公裡,很容易受到三面夾擊,極難防守。這裡若失 ,五聖山将受到直接威脅。五聖山若失,聯合國軍将居高臨下,兵峰直至志願軍後方,地理位置的特殊,決定了上甘嶺注定将成為灑滿鮮血的戰場。

10月2日,韓2師一名參謀投誠,供稱聯合國軍将上甘嶺一帶發動進攻,得到消息的4軍将防守兩處高地的兵力各增加到了1個營。10月12日,聯合國軍以大量空軍、炮兵對五聖山上甘嶺和597.9高地、537.7高地北山,進行了持續兩天的火力轟擊,為後續進攻進行火力準備。

10月14日淩晨3時30分,随着美9軍軍長詹金斯一聲令下,聯合國軍300餘門火炮、40餘架戰機向着上甘嶺的志願軍張開了血盆大口。頃刻間,上甘嶺方圓數公裡全部淹沒在一片火海之中,開戰第一天,聯合國軍就向志願軍不到4平方公裡的陣地傾瀉了30多萬發炮彈,500多枚炸彈,創下了朝鮮戰争中單位面積火力密度的最高記錄。

5時50分,美7師、韓2師4個營,兵分六路向志願軍兩處高地發起了沖擊,突擊過程中,聯合國軍以1一個排至1個營的兵力多梯次沖擊。每一次沖擊,都伴随着強大炮火的壓制和破壞,高地上所有夜戰工事全部摧毀,石頭被炸成粉末,陣地上一片焦土。

為了配合對上甘嶺的進攻,美7師、韓9師還分别向上甘附近的志願軍發起了牽制進攻。面對聯合國軍如此大規模的進攻,軍長秦基偉臨危不亂。根據事先得到的情報,15軍早已在上甘嶺一帶進行了防禦部署。

依靠暗火力點進行頑強的抗擊,擊退了敵人11次沖鋒。

在這一帶構築了坑道,明道火力點,塹壕和交通壕組成的環形防禦陣地,在兩處高地構築了48條10米以上的坑道和大量防坦克壕,設置了障礙物,埋設了大量地雷。但是由于炮兵來不及變換陣地,上甘嶺打響的第一天,擔負防守任務的兩個營隻能在15門火炮的支援下。

戰鬥進行到中午,兩處高隊所有地表工事全部被摧毀,傍晚17時,表面陣地全部被攻占,志願軍退守坑道繼續防禦。當夜,15軍召開黨委會,決定将主力調至五聖山一帶,秦基偉決心死守上甘嶺!


...

随後志願軍炮兵完成陣地轉換,投入戰鬥,15軍趁敵人立足未穩,集中4個連在炮兵的支援下分4路展開攻擊。聯合國軍以瘋狂的炮火進行猛烈的阻攔,但依舊無法阻擋志願軍前進的步伐。在坑道部隊的有力配合下,15軍恢複了全部陣地,戰鬥中,135團7連2排排長孫占元在兩條腿都被炸斷的情況下,仍然堅持戰鬥。

當美軍沖到他的面前時,他拉響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戰後追記特等功、一級戰鬥英雄。從15日起,範弗利特先後投入兩個團,在坦克、飛機、火炮的支援下,向上甘嶺的志願軍陣地發動了潮水般的攻勢。

15軍也不斷投入兵力,白天頑強抗擊,夜晚适時攻擊,兩個高地的表面陣地多次被聯合國軍侵占,15軍又多次反擊奪回。戰鬥進行到18日晚,表面陣地再度被聯合國軍占領,15軍則秘密向坑道内輸送了兵力,準備次日反擊,将陣地奪回。

10月19日夜,45師組織3個連,在103門火炮和火箭炮的支援下,對占領597.9高地的眉目間發起反擊。戰鬥中,反擊部隊被美軍機槍點兇猛的火力阻攔,難以前進,志願軍多次組織爆破手爆破,均未成功。

這時,離上級要求攻上高地的時間僅剩40分鐘,如果不能按時完成任務,将延誤整個戰機,危機時刻,135團2營通信員黃繼光挺身而出,帶領兩名戰友吳三羊、肖登良前去執行爆破任務。當前進到距離火力點三四十米時,吳三羊已經犧牲,肖登良則身負重傷,隻有黃繼光還能行動,他的胸膛已經被敵人射穿,卻堅持爬向了美軍火力點,将最後一顆手榴彈扔了過去,火力點被炸毀了一半。

然而就在志願軍反擊部隊發起沖鋒的時候,美軍的機槍卻又再度響起,此時的黃繼光已經沒有了武器,他強忍着劇痛爬到射孔,挺起胸膛,張開雙臂,撲了上去!他用自己年輕的身體堵住了機槍,用自己21歲的生命為勝利開辟了道路,用鮮血鑄造了頂天立地的豐碑!

當夜,志願軍成功奪回陣地,黃繼光被追記特等功、特級戰鬥英雄,他的名字和事迹被镌刻在了五聖山的石壁上,靜靜地訴說着當年的榮光。

“還有一口氣的時候,把敵人的碉堡炸了...... 黃繼光的胸前被打成蜂窩,他的背後打空了, 都打空了,沒有血肉。在這種情況下,地下都沒有什麼血,這就說明黃繼光已死,血快要流盡。還有一口氣的時候...... 把敵人的碉堡炸了 ,給我們的部隊開辟了勝利的道路.” —— 抗美援朝老革命 賈汝功

“你那麼激動幹什麼?”

“你沒有打過仗,你不曉得那個情況,要不然我們還要犧牲好多人口 ...... 所以說黃繼光,七次負傷,流了那麼多血。那個時候爬上去,手雷甩不(進去)的話,還要繼續奮鬥,這種精神,是為了勝利,不惜奮鬥到最後一口氣,他不愧是特級英雄。”

10月20日,聯合國軍再次在30架飛機和強大炮火的支援下,攻占了表面陣地,兩個高地的志願軍全部轉入坑道堅守,至此,上甘嶺戰役第一階段結束。交戰雙方不斷增加兵力,在兩個高地進行了反複激烈的争奪,聯合國軍先後投入了17個營,志願軍也投入了21個連,殲敵7000餘人,自身傷亡3000餘人。

按照美軍的原有計劃,“攤牌”行動是為了扭轉被動局面,結果在付出了如此重大的代價下,連兩個小小的山頭都沒能完全拿下。惱羞成怒的克拉克和範弗利特為了挽回面子,決心放手豪賭,繼續打下去。他們調整了部署,将遭到重創的美7師調至後方休整,進攻上甘嶺的任務交給了韓2師、韓9師。

對此,韓國人非常惱火,他們感覺自己成為了美國人犧牲的替身,而抓住這一戰機的志願軍則做出了迅速的調整。29師接替45師除了兩處高地外的全部防務,45師則轉入兩處高地的坑道進行作戰,為決定性反擊創造條件。

10月21日,殘酷的戰鬥再度打響,聯合國軍無所不用其極,他們用飛機、火炮對坑道進行狂轟濫炸,在坑道口上面挖掘深溝,用炸藥爆破。向坑道内投擲炸彈、炸藥包、手榴彈、汽油彈、硫磺彈、毒氣彈或者直接用火焰噴射器焚燒。用土石、鐵絲網封堵坑道口,在坑道口建碉堡、設障礙、以恐怖的火力封鎖坑道,斷絕内外交通,想要徹底把志願軍全部消滅在坑道中。

坑道内的志願軍情況極為糟糕,空氣渾濁、糧彈匮乏、行動艱難,志願軍隻能飲尿止渴,甚至有時候連尿都沒有。然而就是在這種極端惡劣的條件下,志願軍依靠黨組織的堅強領導和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依舊頑強地堅守着坑道。

134團3營8連堅守坑道14晝夜,先後補充335人,堅守坑道期間,全連進行大規模的反擊13次,班排小反擊80次,小部隊出擊12次,以傷亡254人的代價,斃傷敵1760人,繳獲機槍53挺,各類槍支600餘支。戰後,幸存的8連戰士發現,不到2平米的連旗上竟有着381個彈孔,這支在上甘嶺三次打光三次重建的英雄連隊,為鞏固597.9高地做出了重要貢獻。戰後記特等功,榮獲“上甘嶺特等功八連”的稱号。


...

戰鬥中,運輸員将一個蘋果帶進了坑道,他把蘋果送給了坑道内的7連連長張計發,張計發舍不得吃,讓戰士們用這個蘋果潤潤喉嚨。但誰也舍不得吃這個蘋果,傳了一圈又完整地傳回了連長手裡。最後在連長的命令下,大家才一人一口吃掉了這個蘋果。

殘酷的戰鬥一直進行到29日,9天時間裡,堅守坑道的志願軍先後組織出擊158次,斃傷敵2000餘人,奪回7處陣地。這期間,地表的志願軍也多次向高地實施反擊,并及時向坑道增派人員,補充物資,上甘嶺戰役第二階段作戰就此結束。

10月29日,随着15軍炮兵持續兩天的猛烈轟擊,志願軍決定性反擊拉開了帷幕。當夜,志願軍兩個連穿過敵炮火封鎖禁區,進入597.9高地坑道。與坑道部隊一起作為反擊第一梯隊,地表的7個連作為反擊的第二梯隊,91團則集結于五聖山,作為反擊預備隊。

30日晚,志願軍104門火炮、火箭突然發出怒吼,聯合國軍被炮兵完全壓制,炮兵2個小時沒有做出任何反應。志願軍在火光的映射中從坑道一躍而出,一舉奪回597.9高地全部陣地,聯合國軍随即發動了更加猛烈的反撲。

在随後的5天裡,聯合國軍一次次沖擊,一次次被擊退,志願軍86團2個排堅守陣地13小時,打退了敵人40餘次沖鋒。戰至最後,2個排隻剩一個人,陣地依舊在我們手中!91團1個班利用殘存工事,在炮火的支援下打退敵7次進攻,殲敵400餘人,自身僅3人受輕傷。91團5連新兵胡修道在戰友全部傷亡的情況下,一人堅守陣地整整一天,擊退敵41次沖鋒,殲敵280餘人,榮立特等功,一級戰鬥英雄。

“我從拂曉開始打到下午黃昏,激烈的戰鬥結束,那一天集中五個多營的兵力進攻,先後打退敵人41次的進攻。光是我一個人,就熄滅了280餘名敵人。” —— 91團5連 胡修道

11月5日,12軍31師,34師調往一線,擔任防守597.9和537.7高地北山的任務,45師撤出戰鬥進行休整。11月11日17時,31師92團2個連在110門火炮的支援下,成功奪回537.7高地北山高地。12至14日,92團多次打退敵人進攻,14日夜,93團接替92團加入戰鬥,再次打退聯合國軍沖鋒近百次。18日,106團接替93團加入作戰,進一步鞏固了陣地防禦,戰鬥一直持續到25日,傷亡慘重的聯合國軍被迫停止進攻,上甘嶺戰役以志願軍勝利宣告結束。

戰役中,聯合國軍在上甘嶺不到4平方公裡的陣地上,先後投入3個 師6萬餘人,發射炮彈190多萬發,投擲炸彈5000多枚。志願軍15軍、12軍也陸續投入3個師4萬多人,發射炮彈40萬發。共打退聯合國軍營以上兵力沖擊25次,營以下兵力沖擊650餘次,斃傷俘敵2.5萬餘人,自身傷亡1.15萬人。

此戰兵力火力密集在世界戰争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甚至超過了二戰時的柏林戰役。上甘嶺戰役的勝利,使志願軍和人民軍在正面戰場完全掌握了主動權。擁有優勢裝備的聯合國軍在正面戰場已經攻則不克、守則必失,完全喪失了戰鬥信心,“攤牌作戰”計劃再也無牌可攤。

那麼經曆過上甘嶺戰役的朝鮮戰場局勢将會如何發展?停戰談判将怎樣進行?志願軍又将如何抵禦美軍新一輪的登陸作戰呢?砸門留到下篇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