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始于我們的足下,飛向浩渺的時空,最終以超越性的想象讓我們更好地了解我們自己,以及我們這個世界的可能性。”

《流浪地球2》
大年初一,我就花了42塊錢的“高價”去觀看了電影《流浪地球2》。按照以往的習慣,我會在看完電影後一天内就給出影評,但這次我想觀察一下觀衆和票房的情況。
截至目前電影的豆瓣評分已達到8.2分,票房也已經到達春節檔第二。對于這個評分和票房,蠻符合我心中的預期的。
先說觀影結論:《流浪地球2》值得你去電影院觀看,但用其他設備觀看可能差點感覺。簡單分享一下電影的優缺點:
優點電影特效與細節

吳京 飾 劉培強
觀看這類科幻電影或者說科幻大片,特效與細節永遠是我的爽點。《流浪地球2》在這點上無疑做得相當出色,電影中太空電梯和月球危機兩段,大量出現的無人機、太空電梯、戰鬥機、探測儀器、人工智能和行星發動機等元素将科幻大片突出得淋漓盡緻。我認為,在電影方面,體現一個國家電影工業水平的就是科幻片,它既蘊含了現有的電影制造工業技術,也彰顯出大國的頂尖電影工業水準。看一次《流浪地球2》所能彰顯的工匠精神,遠比生硬的宣傳來得更震撼。
同時,這部電影的特效細節水準遠超前作。從電影的配樂、場景、特效與細節,宏大的太空探索與空中戰鬥場面,隻有當你走進電影院,配合影院的巨幕和立體音效才能感受得到,這是在手機、電視、投影儀等設備上難以感覺到的。
個别角色設計

劉德華 飾 圖恒宇
對我來說,這部電影非常驚喜的一點就是劉德華的加入。華仔的演技與敬業精神自然不用多說,但這部電影中華仔角色的設計才是讓我最為稱贊的。華仔所飾演的圖恒宇,從本質上來說與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就是一體兩命,隻是在面對現實時圖恒宇所做出的選擇更符合我們普通人的人性的。這個角色的加入,為這個系列增添了不小的亮色,圖恒宇的煎熬與選擇,讓我揪心的同時也開始思考起科技對于人類的意義以及科技發展方向等問題。而這些思考,對于科幻片來說,教育意義與現實意義彌足珍貴。
然後就是甯理所飾演的馬兆,甯理的演技毋庸置疑,李保田等一衆角色早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深刻印象。在這部電影中,甯理的馬兆在我看來,可能是最符合觀衆心中科學家人設的,馬主任既擁有對科學獻身和拯救人類義無反顧的精神,又飽含對圖恒宇經曆的同情,當這兩者産生沖突後,馬主任的選擇讓人物深度更上一層樓。
劇本新方向設計

甯理 飾 馬兆
除開個别角色設計和特效、細節外,劇本關于數字世界這一方向的新探索,真的是為電影加了太多分。對于一部科幻電影來說,一個科幻方向劇本的設計綽綽有餘,而對于一個系列科幻電影來說,這顯得有些不夠了,除非是在深度上有所突破。《流浪地球2》對于數字科技這個方向的探索真是極為明智的,作為一部“前傳電影”,你所蘊含的科幻方向必定是不能突破本傳水平的,但重新塑造數字科技這個還未曾在本傳提過的方向,卻是完全可行的,同時也能為第三部打下堅實基礎。
影片中所提到的數字世界,極為巧妙地聯系到當今世界熱門的科幻方向——元宇宙。在電影中,提出了一個疑問,數字世界技術到底是人類在另一個世界的重生,還是說對于現實的逃避,這個問題在每個觀衆心中都有着自己的思考。而增添的這部分劇情設計,使得《流浪地球》系列呈現出持續進步、持續發展的态勢,或許最後的票房難以超越前作,但對科幻電影的發展确實做出了一次大膽探索。
缺點劇情節奏與情節的雙重割裂

沙溢 飾 張鵬
在觀影時,我很明顯地感受到電影的劇情節奏或許不對勁。為什麼這樣講呢?電影前半段以一種較為幽默诙諧的方式開展,沙溢的加入正起到這樣的作用,但從後半段開始,電影的節奏明顯開始加快,各種劇情以時間線的跨越開始迅速收尾。這種時間線跨越,給了電影角色轉變一個很充分的理由,但對于觀衆的觀影體驗來說并不能做到如此絲滑、合理的過度,于是前期的幽默突變到後期的史詩感與沉重氣氛,讓觀衆可能一下有些反應不過來,如果你把電影分成上下兩部分開看,以休息時間來降低觀衆對于沉浸式觀影的投入感,我覺得是更加合适的。
情節的割裂伴随着劇本節奏的割裂,或許說情節的割裂才是導緻節奏割裂的真正原因。電影中情節割裂體會最為明顯的,便是後半段主旋律情節的加入,但真的全是因為這部分情節嗎?并不是。從月球危機開始,時間線的跨越導緻一衆角色劇變,仿佛說在兩段情節中主角已然完全改變了,可對于觀衆來說,這個改變也就十幾分鐘的事兒,你讓我們怎麼接受。以及說前期鋪墊的不足,尤其是沙溢這個角色,前期過于依靠沙溢的東北腔來制造笑點,但前期對于其愛國形象的刻畫不足,導緻後期他行為讓觀衆有些無所适從,這便是鋪墊不足導緻的割裂了。
主角刻畫過于刻意

王智 飾 韓朵朵
對于劉培強這個主角來說,《流浪地球2》無疑是用了大量的情節來豐富飽滿這個角色的,這應該是應有之義。但是吧,你這種過于大篇幅刻畫主角的同時,也讓角色與前作不對稱的感覺更加突出了,包括這部電影主角前後角色不對稱。這就是我們說的做的越多,也錯的越多了。
除開劉培強,王智所飾演的韓朵朵其實角色是非常精彩的。但很明顯地感受到,韓朵朵的出現是為了服務主角的,她的出現與消失都是為了刻畫主角的,這就讓一個本該更為出彩的角色顯得平凡了。其實這部電影配角也可以更好塑造啊,抛開塑造很好的圖恒宇與馬兆,韓朵朵、女發言人郝曉晞等一衆女角色真的表現得特别好,我認為她們實至名歸地應該進行角色加強!

電影宣傳照
說完電影的優缺點,談談電影的評價。
首先,我認為這部電影的票價是合理的,相信很多觀衆會覺得四五十的票價貴了,電影時長3個小時,我買的票42塊錢,一個小時算下來14塊錢,合理且能夠接受;
其次,許多人真的是跟風評價。這裡把這些觀衆分為兩類,一類是看過的觀衆,他們看完後覺得劇情不行不能接受,所以給出差評。對于這類觀衆我是完全接受的,我也認為電影的劇情不是特别理想,給出劇情差評是合理的。但有些觀衆就一直在說電影的特效不行、細節不行、不科學。這點我就覺得莫須有了,這部電影的特效、細節我是真的吹爆,這種大場面科幻電影,你能給我找出幾部同等水平的?說超越好萊塢肯定是不行的,但比肩好萊塢是沒問題的吧。然後說不科學不合理啥的,這不是部科幻電影馬,科幻你怎麼能等同科學?你要這麼說的話,那哪部科幻電影你能說是完全符合科學的,完全沒有幻想與想象?我特别喜歡一部小成本科幻電影《這個男人來自地球》,裡面男主角活了幾千上萬年,這個科學嗎?你要不給我找出他的科學原理與現實原型。另一類就是沒看過的了,會被許多大V和專家的差評影響,跟風直接說這部電影垃圾,裝作一副看過的樣子在這兒指指點點,這種我想問你到底是在凹人設還是裝呢?别說沒有這類觀衆,大有人在,我身邊就不少例子。因此,對于那些沒看過的觀衆,我強烈推薦你們去電影院觀看,然後給出自己客觀、中肯的評價。
最後,我推薦那些喜歡看大場面、大制作科幻電影的影迷去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配上巨幕和音效,這部電影會滿足你的需求,讓你看得很嗨的!
文末給出綜合評價:電影劇情一般,偏向主旋律,但場景、特效、畫面、細節拉滿,非常值得一看!從幾個維度給出評價:
劇本設計:14/20
劇情設計:23/30
場景、特效與細節:28/30
角色設計:16/20
綜合評分:8.1分。(因為是科幻大片,我給劇情和特效的分數比例會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