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比斯特裡查

5月3日晚上8點35分,我離開老家,假期将要結束,第二天一早還要回去工作。在此之前打算看一下新出的電影《雷恩菲爾德》。

...
自制海報

得知這部影片的契機當然是飾演反派德古拉的凱奇名聲在外。這是他和尼古拉斯霍爾特繼《天氣預報員》之後的第二次合作,也是他還完債之後第一部大規模制作的電影。提到凱奇,很多人想到的的兩個詞估計是“爛片王”和“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而我想到的第一個詞是“奧斯卡影帝”。

打開凱奇的片單不難發現,這個演員足迹遍布除歌舞片以外的各種電影類型,出演的電影也縱貫各個分段,範圍之廣令人咋舌。記得小時候看電影頻道,每次預告凱奇的電影都會加上前綴“奧斯卡影帝”,恍惚間以為世界上就這麼一個奧斯卡影帝,于是這便成了一個初印象。論業務能力,他既有自己的表演風格,也能在各種風格的電影中發揮得遊刃有餘,确實擔得起一個影帝名号。

但是風雲變幻,在景甜還沒進入大衆視野的時候,凱奇似乎就已經被稱作爛片王了。确實在次貸危機之後,他真人出演的電影質量普遍不高(神奇的是配音電影每一部都是佳作),破産了負債累累,要還債所以接片無所顧忌。一個有問題的消費觀影響實在太大了,買兇宅買荒島買恐龍頭骨,全都是無用但有趣的東西,結果想賣還有一堆賣不出去。但被冠以這個爛片王名号,估計還是和“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有關系。十年前凱奇電影在大陸院線的上映頻率比較高(原因不得而知),而質量不高加上出現頻率高,導緻爛片王的标簽粘的很牢。實際上我們耳熟能詳的很多知名演員出演爛片的數量都不少,我就不提名字了,但被媒體拿來做文章的不多。

順理成章地,“凱奇翻身”也成為影迷樂此不疲的一個梗。這個梗出現在任何稍有起色的影片上映前,包括但不限于《喬》《星之彩》《瘋狂父母》《幽靈之國的囚徒》以及那部在國外不乏好評的《豬》。

這兩個稱号如今要成過去式了,負債已還清,自從《不能承受的天才之重》開始,觀衆發現他的電影其實也不差,而這位老朋友也已經快十年沒有真人出演的電影在中國上映了(或許下個月就有)。

5月4日特蘭西瓦尼亞

...

這部《雷恩菲爾德》讓我在觀影過程中多次想到一個詞——鉛黃電影。我從中看出很多标志性的鉛黃電影特點,最明顯的莫過于華麗誇張的打光,全知視角的反派,但不得不提出本片也缺乏了鉛黃電影另一大元素——美豔的女性。

鉛黃電影誕生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意大利,它們多是有兇殺,情色元素的娛樂化恐怖片,故事情節簡單,強烈的視覺風格是其最标志性的特點。同絕大多數恐怖片不同,鉛黃電影的色彩是濃烈而誇張的。鉛黃電影代表人物達裡奧阿基多在拍攝《陰風陣陣》時創造性地運用紅綠藍三原色主光,用黃色作輔助光去調節三種顔色。我們在《雷恩菲爾德》中也能看到類似的用法。最明顯的三張人物海報分别使用了紅綠藍三色背景,紅色表現德古拉的壓迫感,綠色代表男主的恐懼糾結以及藍色象征女主的使命和信念感,至于黃色,作為老版德古拉标題的顔色,也和老版德古拉的彩蛋一樣穿插在整部電影當中。

提到吸血鬼電影,曆史長到逼近電影史。31年電影《德古拉》名氣小于第一部吸血鬼電影《諾斯費拉圖》,卻是貼近原著的一部。這個版本的德古拉伯爵飾演者是貝拉盧戈西,他的表演為後世吸血鬼德古拉的形象定下了基調。他幾乎與德古拉的形象綁定,據說即使在非拍攝時間裡,也睡在棺材裡(當然現在是睡在棺材裡),甚至有傳說貝拉盧戈西本人就是吸血鬼。正因為盧戈西對這個形象的精彩演繹,以及吸血鬼傳說的自身魅力,此後吸血鬼這個經典形象在銀幕上就跟串門一樣常見。

《雷恩菲爾德》對《德古拉》的緻敬與重構比比皆是,最有趣的莫過于角色的反轉,《德古拉》中主仆二人中,德古拉優雅,不苟言笑,雷恩菲爾德誇張神經質,而在《雷恩菲爾德》中,風格互換,德古拉的演繹是神經質的,而雷恩菲爾德相對正常。

5月18日

吸血鬼和鉛黃電影也頗有淵源,二者有諸多共通之處,甚至意大利本土的第一部有聲恐怖片就叫做《我,吸血鬼》,這部電影由鉛黃電影之父馬裡奧巴瓦參與編劇。而促使其走上導演之路的電影則是1958年在意大利上映的英國電影《恐怖德古拉》,這個版本的德古拉飾演者是大名鼎鼎的克裡斯托弗李。

《雷恩菲爾德》将吸血鬼的故事背景快進到現代,用喜劇元素和比以往吸血鬼電影大得多的血量進行包裝,呈現效果令人耳目一新。但是相對簡單的劇情以及強烈的視覺風格注定了這部電影屬于小衆的喜好。就像當年引領風潮的意大利鉛黃電影一樣,現在看來,很難吸引大衆了,這部《雷恩菲爾德》也可以看作是電影愛好者對過往時代的一次回溯,片中不時出現的迷影梗估計能夠讓一小部分人會心一笑,結尾别出心裁的表現方式讓人瞬間回到上世紀剝削電影/磨坊電影的黃金年代,而剝削電影這種類型片也可以說是深受鉛黃電影的啟發。另外,這個有着奇幻色彩的吸血鬼電影的故事内核竟然是破除“關系成瘾症",放到當下語境通俗地講就是職場pua,所以我推薦所有壓力大的社畜觀看。

插一嘴,同樣作為喜劇片,凱奇前作《吸血鬼之吻》講述了一個神經兮兮的人自以為自己是吸血鬼的故事,你或許沒看過這部電影,但是一定見過這個表情

...

這種神經質也或多或少延續到了《雷恩菲爾德》裡。

5月26日 牛班城堡

以下是我搜集的牛班友鄰評價:

Fairy 6/10 純純的血漿爽片,娛樂性挺強的,凱奇叔很适合這個角色。人物設定稍有趣味,可惜劇本還是太兒戲。不過最後雷恩菲爾德揍德古拉是真的有爽到hh!

Morning 5/10 标準的流水線産品制作,什麼都有一點,但什麼都沒做到極緻或者說特色。劇作中我比較喜歡的一個元素是,三位年輕的主角,雷恩菲爾德、昆西和那位黑幫兒子,都面臨着親密關系的精神控制,昆西是正向但沉重的,來自于早逝的優秀父親,成為了壓在她身上的一座大山,羅伯則是面臨母親的強勢控制,他沒有自己的選擇,雷恩菲爾德最為詳述,他的關系成瘾和德古拉不斷的展現如何切換角色施展pua對他進行控制,這可以是一個集合起來處理的主題,不過影片隻是點到即止。電影也在剪輯上玩一些花活,男主的自白講述和德古拉的支線,但都是技巧痕迹太重,奧卡菲娜有不錯的調動觀衆情緒的本領,她的吸睛能力非常強,她的角色論理是三人中最弱的,但她輕松的成為了主角,不過這造成了影片某種程度失衡,雷恩菲爾德與她之間愛情關系從浪漫偶然變成了“不得不寫”,不太好

嘉措 6/10 故事淺薄,人物簡單,作為商業爽片來說動作戲和娛樂性還可以,用超英式的正義和B級的暴力去抵抗和發洩那些來自職場的欺壓和人際的控制關系。

負一級特工 6.5/10,或許純靠血漿刺激感官的電影就是會很容易在文戲時讓觀衆無聊,凱奇神經質的表演有加分但不多,不過片尾字幕結束後還是給他留了個帥氣的鏡頭。

牛逼協會會長 7/10 雷恩菲爾德暴走像極了餓貨來條士力架的那個廣告,作為喜劇片也算是輕松解壓,盡管仍是b級片的畫風,但勝在輕松簡潔,觀感要優于傳記類型的超英電影。擺脫德古拉的奴役更像是一場反抗PUA的爽片,但缺點在于對于關系成瘾症的成因及現象描寫仍是不足。

mdr skywalker 8/10 娛樂性十足的爽片,将B級血漿惡趣味玩到了極緻,用恐怖片的角色拍了一出職場反PUA的大戲,多次打破第四面牆與觀衆互動,要是劇情沒那麼套路會更好,凱奇又一次貢獻了一個狡詐瘋狂的反派,算是一出華麗的回歸大戲。

野凡 7/10 視覺、配色、打鬥場景都很好看。想要呈現出既符合邏輯又有新意的喜恐其實挺難拍的,本片其他輔助環節基本沒什麼問題,就是劇情方面有些傳統且單薄,看不見該有的新意。如果确實難以再有好的創新,将劇情整得再稍複雜一些或許也會更好一些。

理易封 6/10 有很精彩的視覺元素,也有比較獨特的切入點,還算驚喜,但劇情稍微再用點心會更好,現在這個版本太小兒科了,讓背後的核心議題也變得掉價了,環球怪獸宇宙風格不同的一部,不知道後續怎麼融入大宇宙

扶不起先生 4/10 但凡女主換個漂亮點的,這片也不至于那麼煎熬。奧卡菲娜能不能把腰闆給我挺直喽,亞裔角色咋看着這麼不順眼呢?她和尼子搭戲完全沒有化學反應。也許是故事的風格不合我胃口,始終都是"這尼瑪逗我玩呢?"的感覺,恐怕全片唯一的亮點就是凱奇叔那猙獰的臉把我逗笑好幾次吧。

wild life 9/10 太jb猛了,又一部玩的飛起的主流電影 雷恩菲爾德的形象脫胎于德古拉小說中的仆人形象,在現代視角下以他為主角,讓故事層面帶來了不少新意,算是為怪物電影超英化找到了一條比較穩定的路線,而且愣是把陰暗的吸血鬼電影拍成了職場反PUA大片,作為怪物電影迷的我還是非常開心能看到思路這麼新的作品。 比較難得的一點是片中的血漿絲毫沒有顧忌,無論是開場一拳将人頭打飛出去,還是餐館和公寓大戰滿屏幕的斷肢碎屍,黑道線與德古拉線的融合也非常讨巧,結尾大決戰也亮點十足,雷恩菲爾德一腳将黑道二世祖踢爆屬實牛逼,最後将德古拉碎屍萬段真是神來之筆,笑死我了。 總體來說雖然片中情節設置上硬傷不少,很多段落沒法展開就快速跳過了,但我願意給個滿分,因為它玩的夠猖狂,夠肆無忌憚,這個來源于《行屍走肉》作者的原創故事還是很精彩的。

Láogon 6/10

”他真是個勇敢的紳士。”

周限定片單:https://douc.cc/2NyUXk

周限定長評豆列:https://douc.cc/1KfhaP

祝大家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