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最近推出的新劇《鍍金時代》第一集觀感不錯,服化道精緻,配樂很能烘托氛圍。
19世紀的紐約,非常強調new money和old money,第一集的名利場,正是老錢與新錢的對立。
配樂、布景無一不精,第一集的長度堪比一部電影,一集就将人物架構立了起來,很有史詩感。
紀錄片《百萬美元貴婦》,應該和《鍍金時代》的時代背景是相同的:
19世紀的紐約,有一些美國白富美們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們自信、博學又美麗,她們的父親有華爾街大鳄、美國首富,很多都是出身于百萬富翁家庭,但在當時的美國上流社會看來,她們的出身都屬于暴發戶,是new money。
當時美國上流社會那四百人的小圈子聯手抵制這些家庭的女孩,無論她們的父母如何努力想融進這個圈子,但美國上流社會抱團抵制,不給她們任何機會。
這些女孩們的父親大多覺得無所謂,反正自己是華爾街之王,鐵路大王,行業大佬,根本沒把這些人看在眼裡,但是這些女孩的母親往往看得更為長遠,畢竟她們深知,婚姻和階層是要向上流動的,他們不缺财富,女兒不缺教養和美貌,她們缺的是一張上流社會的通行證,隻有打入上流社會的社交圈,才能為女兒們尋得匹配的婚姻。
但沒想到,在紐約,上流社交場合對她們這些人緊閉了大門。
而且她們無論如何努力,都被聯手抵制。
在同一背景下,HBO的《鍍金時代》講的是在紐約上流社會中,new money和old money之間的各種對立、聯手抵制的故事。
而紀錄片《百萬美元貴婦》講的是,在美國上流社會中受阻的白富美們,在發現此路不通後,她們當中的有些人開始另辟蹊徑,将目光投向法國、英國貴族的故事。
最終,這些曾經被美國上流社會排擠的女孩,自帶着百萬美元嫁妝和股票,嫁給了英國最聲名顯赫的貴族階層,成為英國上流社會的一員,回到美國時,那些曾将她們排擠在外的美國上流社會,自然會将她們奉為座上賓。
這其中有範德比爾特家族的千金,有華爾街之王的女兒,她們有的後來成為了女權運動和慈善事業的先鋒人物,有的成為了英國政壇有影響力的人,比如丘吉爾的母親詹妮 傑羅姆。
多樂希 内維爾說過:撼動英國貴族的,隻有美國姑娘和股票,
19世紀初期,有幾百位出身于美國富豪家庭的年輕的美麗姑娘,在她們父母的授意下,帶着她們的百萬美元和股票嫁給英國貴族,以求得階層的提升,成為公爵或者伯爵夫人。
而他們的丈夫欣然接受了她們全部的陪嫁和财産,用她們帶來的财富來修繕年久失修的城堡,和自己欠下的巨額稅款。
隻是這些女孩子們,帶着百萬嫁妝和股票嫁給英國丈夫後,結局也往往很悲涼,她們懷着對愛情美好的憧憬,帶着豐厚的嫁妝,在生下子女之後,丈夫開始揮霍着她們父母辛苦積累的财富,并且從骨子裡看不起她們。
對英國保守的貴族階層來說,認為美國女人就是印第安人和伴舞女郎生的野種,骨子裡看不起她們,認為她們配不上僅次于王室的公爵之家。雖然這些貴族空有頭銜,内裡很缺錢。
這些聰明的白富美們也開始反思,難道她們付出種種,就是為了讓别人尊稱她們一聲“夫人?”
一旦想法改變,這些女人們開始和丈夫分居,甚至離婚,她們開始從事慈善事業,積極為女性發聲,建立慈善機構,收留那些遭遇家暴卻無處可去的女性和孩子,她們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
她們當中有的開始成為婦女參政論者,為全英國的女性争取投票權、繼承權和子女的撫養權。用自身的财富和影響力來推進女性地位的提高和社會的進步。
其實《唐頓莊園》的故事,也是差不多的曆史背景,風度翩翩的伯爵去美國淘金,純粹為拯救家業娶了癡心錯付的美國小姐,美國小姐柯拉還在公婆的逼迫下簽了把嫁妝全部融入莊園資産的賣身契,還好這對夫婦在婚後是真心相愛的。
這是《鍍金時代》的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