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是由十月文化、彩條屋影業出品,田曉鵬執導的動畫電影。該片于2023年1月22日(大年初一)上映。
1.創新與嘗試
“這菜就是前衛了點,又沒偷工減料。”——《深海》南河
《深海》做了非常多大膽的嘗試和創新,無論是叙事上,的主題選擇上的,還是技術上的。
《深海》以水墨粒子這樣一種創新的技術配合上絢麗的色彩和視覺效果,以及宏大的世界觀設定,講述了懂事又沉默女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覺得電影還是努力過的,比一堆孫悟空和哪吒版中國故事強很多,它試圖講一個懂事的東亞小女孩(歐美有這遭遇多半會變成叛逆艾薇兒),但是它缺一個底層邏輯一個世界觀。”這句話源于我的一位愛好電影的好友ZW。
我覺得她這句話很準确地将《深海》故事上最值得褒獎的地方和最大的問題都講了出來。《深海》最難得之處在于它卸掉“神話”引擎,去講了一個本土化的中國故事。
從深海導演田曉鵬2015年導演的《大聖歸來》開始,中國動畫電影強勢地進入了電影觀衆的視野。同時也為電影創作提供了一個最穩妥的思路——“神話改編”。
一方面從受衆上來講:觀衆對于熟知的神話人物角色接受度較高,所以神話改編的電影自帶IP效應和明星效應。且觀衆對于神話角色改編的接受空間彈性極大——這一點可以從追光所做的動畫電影中看出來,其中很多神話人物都進行了一定的魔改,但是追光動畫制作的電影票房總體來講較為穩定。
另外一方面從整體的環境上來講:在不斷強調所謂“中國故事”抵制美日意識形态入侵,格外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态的環境下,動畫電影去改編一個神話故事格外的穩妥——很難被一些極度敏感卻又極度缺乏文化自信的觀衆貼一些子虛烏有的關于文化,意識形态的标簽。
所以總的來看,神話改編的動畫電影是非常穩妥的一條途徑。但創作出裡程碑式的神話改編作品《大聖歸來》的田曉鵬導演卻沒有繼續沿着這條思路下去。而是給觀衆帶來了一個現代語境下的故事。有這樣嘗試的勇氣,是非常令人敬佩的。
但是作為一部院線電影,創新固然重要,但還不夠。
2.劇情 ——“《深海》像天上的星星。”
在劇情上,出現的問題是比較老生常談的:人物行為缺一條嚴謹的邏輯支撐,以至于故事太飄。
《深海》故事還給我一個感覺是:開頭(開場大概20分鐘左右)和結尾(結尾20分鐘左右)堆砌的信息太多,影片中間的内容又太少了。中間的變成一段特别長的“遊戲時間”。
看了一下導演的關于《深海》劇情的解釋。發現《深海》的底層叙事做的很多很多,包括但不限于——喪氣鬼的紅色外套其實是女主母親給女主的那件紅色外衣在潛意識裡的隐喻;回憶裡面母親變成了克蘇魯形象後出現的眼睛,其實是現實生活中母親的哀傷又失望的眼睛在女主内心不斷的強化中的一種表現;幻想世界裡的動物對應主角現實生活中的家人……
在第一遍看《深海》時,很難看出這樣的聯系。初看《深海》之後關注了導演的訪談裡提到的隐喻,但很多地方當時一點沒看出來。懷疑是自己第一遍看的時候漏掉了一些線索,于是去二刷去确認。
二刷的時候确認了導演更側重于去用“畫面”講故事,而輕邏輯和細節。比如參宿上了深海大飯店這艘船上開始生活後,很重要的一個點,就是她是如何由一個emo小孩開始轉變——這個點特别重要,因為這個節點不僅和《深海》的主題相關,還是主角的一個重要轉變。但是這個過程被導演處理為了參宿和深海大飯店員工的快樂碎片閃回,配上歡樂的背景音樂。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很多。
綜上不難看出,導演要表述的底層叙事(隐喻)和他的表層叙事之間沒有建立起一個具有邏輯的聯系。制作團隊往往用畫面體現“聯系”,去代替本應該體現在劇作中的聯系。以至于觀衆很難僅僅通過分析故事本身(表層叙事)推導出來,因為缺乏一個完整的邏輯和世界觀支撐。
誠然,《深海》叙事方面的缺陷可以用“那是參宿的潛意識不需要邏輯支撐”來解釋獲得合理性。但是作為一部院線片,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把故事講清楚吸引人。
把表層叙事做好,是一部院線片,尤其是春節檔院線片最必要最基礎的東西。因為大多數受衆是不會像研究名著一樣仔細去研究一部電影的,這樣的人很少。另外一方面就算去仔細研究的話,如果表層叙事缺乏邏輯,也很難讓人更加清楚地将底層叙事看明白。
主題方面,《深海》落在了去關注和共性抑郁症患者的方向。這樣的主題很好,很具有人文關懷。是近幾年中國動畫電影,甚至是中國電影所稀缺的内容。雖然《深海》的人物形象并不是臉譜化的,但它在具體的有關“人”的部分落到實處的刻畫太少。雖看了兩遍卻隻給我留下輕飄飄的感覺,難以真正進入故事裡去,像“天上的星星。”
3.商業性和私人表達
如果帶着情懷來講《深海》——蠻感動的。制作團隊非常了不起。頂着各種壓力做了一次很大膽的嘗試和創新。但行好事,不問結果。
但是嘗試摘掉情懷,假如我是一個不知道制作動畫有多麼艱辛,創作環境又有多麼緊縮的一個普通觀衆,可能就很難再對深海說出那麼多褒獎的話。
從整體來講,創作者想在《深海》裡想要展現的東西很多。畫面的考量和故事的打磨等等。但是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卻有點令人遺憾——各個點都淺嘗辄止,以至于每一個點的縱深、最精彩獨特之處沒有發揮出來。但它們卻都在電影中出現了,于是顯得有點雜亂這麼講有點籠統,具體一點說,比如:如果我單用一些名詞和概念來列舉《深海》呈現出來的内容的話,《深海》看似呈現了很多很新很有趣很大膽的東西:在劇作上的“反套路”:比如說電影裡面沒有明确的反派;比如女主本身其實主動性不是很強——作為主角十分被動;再比如說男主并不是一個完美的去救贖女主的人物(我記得這三點在導演在訪談裡面也提到了),這些确實很反傳統反套路。是一些很好的嘗試,為目前中國動畫電影提供了很多可能性。
在視效方面大膽加入了克蘇魯元素,這也是一種創新和一種探索。
包括在動畫電影的領域去觸碰了抑郁症以及東亞原生家庭普遍出現的問題。在現在的大環境下也非常的勇敢。通過我的這些描述,如果沒看過原片的人會覺得《深海》電影的體量很大,很創新,而且非常具有人文關但是事實是這些點都淺嘗辄止。以至于每一個點的特性和縱深都沒有最大化的發展出來。更多反而是靠觀衆後期的總結和拼湊。
之前看到一篇采訪《深海》制片人的訪談,其中筆者有提到委婉地總結道:《深海》是導演探索商業性和自我表達之間的一個碰撞的産物。“刻薄”一點大概就是:即有點不叫好,又有點不叫座。前幾天和一位前輩請教。他解釋時舉了一個例子,《大象席地而坐》是一部很優秀的文藝片,但是不适合院線。因為時間太長了。很多東西它是一個優秀的藝術品,但是不一定是很好的商品。如果導演要将自己的作品上院線播放,那麼就要符合商業片的規則。另外他還提到時長問題:一般來講院線電影的時長要控制在一個半小時左右,因為這是觀衆的一個承受區間,《深海》做的又稍微有點長了,尤其是在動畫電影裡。
提起所謂“商業片”和“文藝片”這學期老師的課上也講到這點。“二者的界限并不絕對。”我記得他當時這樣說。我是認同的這樣的觀點的。商業片,特别是是春節檔的院線電影的特性是盡量多的符合分散在不同群體的大部分觀衆共識和需求。所以,成就一部好的商業片除了制作團隊自身的努力外,還在于社會目前有多少基本共識。
4.困住小豬妖的浪浪山到底是什麼
筆者:“《深海》的故事,講的那麼失敗,跟審查有沒有關系?删減一定會影響影片的和連續性,可就算把删掉的片段補回去,《深海》的劇作也未必合格,因為它确實是缺少一條非常流暢的底層邏輯的。”
ZW:“對對對。我看完電影,其實最想知道的是:怎麼寫成這樣的!我覺得如果故事是一個清醒的人獨立創作又有幾個清醒獨立的人審查,故事一定不會這樣,《深海》的故事似乎是遭到了很多不得已的幹預和修改。”
和一位喜歡電影的好友談及《深海》時,她問:困住小豬妖的浪浪山到底是什麼?我不知道哪一個才是正确答案。是自古以來以教化宣傳為導向的創作傳統?是動畫編劇人才稀缺?是嚴格的審查?還是社會的基本共識不夠多?我不知道哪一個才是浪浪山,又或者都是。但記得看完《小妖怪的夏天》的那個夜晚,我确認小豬妖一定能找到走出浪浪山的方法。
202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