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記得?星期三在開頭幹掉了一個喜歡把活人做成玩偶的瘋子。看似毫無關聯的劇情,實際上是整部劇的隐喻——遇到把擁有自由意志的活人變成玩偶的控制狂,主角想辦法把操控的線斬斷。
第二季裡有好多控制狂出現。星期三(總是試圖掌控一切),她的外婆(喜歡操控和貶低周圍的人的情緒和選擇,尤其是自己的女兒),泰勒的父母和主人(星期三差點加入其中的行列),都想突破他的意志,控制他,改造他。父親囚禁他的海德,不認可真實的他,假母親利用泰勒來達到自己的複仇目的,真母親不經他同意就想消去他的身份。連舅舅都不把他當一回事,隻是母親的共犯。可憐的泰勒,他似乎從沒感覺過無條件的愛。不難理解為什麼他曾經被星期三所吸引,畢竟她也是一個控制狂。
星期三面對前任泰勒沒有一絲留戀,隻想要利用他。并且她一直在試圖掩蓋很多秘密,一個是自己會流黑色的眼淚,另一個是小狼女可能會被自己害死。她以為自己能獨自解決這些問題,卻越搞越糟,還差點先把自己害死。
這種保密實際上不是為了朋友好,本質上是一種控制欲,不信任他人能夠解決問題,什麼事都要自己來,以及不願意示弱的心理,控制狂基本上都是這樣,有些人本意是好的,然而結果卻可能是害人害己。
新校長則是一個純粹邪惡的控制狂,披着羊皮的狼,假裝關心異類,實際上一直在通過當邪教的幕後首領操控人們的金錢和頭腦,還一直在威脅海妖,試圖騙走星期三外婆的錢。類似納粹,是一種恐怖的打着正義旗号黨同伐異的存在。
有趣的是,海妖是最有操控力的異類,可以用歌聲蠱惑人心,卻最容易被人操控,真所謂淹死的總是會水的。一直被操控着的學生會長也是那種不想示弱的人,直到最後求助問題才得到了解決。
小東西Thing在這一季度裡也得到了很多戲份,畢竟操控權力最好的象征就是手,而它也不滿于老是被星期三一家當做仆人呼來喚去,它渴望真正的歸屬感,找到自己的身體,卻發現自己的原主人更邪惡。于是它終于發現,自己想要的是自由。
不難發現,裡面的主要角色和配角多少都有一個控制狂的父母或者親戚,這也導緻了他們惺惺相惜,但偶爾又産生矛盾。而想要掙脫母親手裡握着的線,最佳的方法并不是拔劍相向,畢竟孩子在獨立工作之前都需要仰仗父母的養育,很難完全脫離家庭。
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坦白。相信自己能夠通過溝通和探尋真相來赢得尊重。當星期三終于跟狼女坦白之後,雖然有過矛盾,但最終還是攜手解決了問題。跟母親一樣,想要隐瞞妹妹的秘密時,無法赢得星期三的信任。也像弟弟試圖隐瞞僵屍"朋友"和自己的孤獨,結果卻導緻僵屍越來越強大。就連看似最"單純"的父親,實際上也和母親連手隐瞞了家族過去的黑暗曆史。
這部劇其實也是一個解密和解開心結的過程,直到所有人都坦白後,才能全家齊心一緻打敗反派,否則還是各行其是,散兵折将。而一直保守着深重秘密的外婆,差點被校長所操控,失去全部身家。校長作為手握最大秘密的人,也因為秘密破繭而出而身敗人裂。可見坦白總是比隐藏心事要好。
而之所以隐藏心事其實也是因為有一層情緒包裹着,那就是羞恥。羞恥于不願意承認自己也需要愛,需要呵護,需要幫助,這就會導緻逞強,導緻内耗,不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卻又獨自糾結應該怎麼做,隻會越搞越糟。
隻有相信身邊的人,相信真實的自己是值得被愛的,需要愛并不羞恥。人們才能逐漸撥開這層遮光布,看到陽光。或者,繼續做那一個對色彩過敏的星期三,隻不過逐漸長出了一張沒那麼硬的嘴。
控制狂才是真正的野獸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短短一部動畫劇涉及太多層面的深刻話題
在看這部劇之前,我隻知道生活影響夢,沒想到夢可能也會影響生活。從第一個夢就奠定了全劇的基調——萊利告别童年(奶嘴)。實際上,這部動畫重複了電影的主題,隻不過從另外兩個深刻的視角來展現這一母題:夢的角度以及母親的角度。是的,夢境制片廠 ...
民粹主義是一把雙刃劍
向大家提問:你們想要怎麼樣的世界?再追問:如果世界不是你想的這樣,你要怎麼辦?瓦克納想建立一個自己的小世界。不管是模仿還是原創,他創辦了9又四分之三法庭,一開始世界的确如他所願,實施了正義。然而最後實施的結果是另一個世界的人暴動,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