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上絲絲入扣,影片開始沒多久就出現恐怖分子的聲音,然後是主角的一系列反應,迅速地進入主題,并把主角的形象交代清楚,立住人物,一開始的懸念營造的非常成功,引導着觀衆往下看,并且這部電影是處在密閉空間當中,全靠人物的不斷推動,劇情節奏非常緊湊,并且總是出人意料,很難讓人想到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使整個影片都處在不停地懸念之中。

這部電影到最後的主題就是落在關于警察效率底下、政府腐敗、以及串通整人的黑幕上,但最後主角按下按鈕的那一刻真是有種大快人心的感覺···雖然很多韓國電影最後都落在批判政府警察上,但從來還沒批判的這麼徹底,以至于主角最後選擇了毀滅,其實這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主角也隻是個普通人,在得知恐怖分子的遭遇,再加上愛人遇難,自己又要背黑鍋的處境,早已看清了世界的醜惡面貌,最後按下按鈕,其實就是想要撕下世界虛僞的面具,是一種抗争和控訴,這是現實生活中多少人想做又不敢去做的事,這是前面所有情緒的一個積累,估計也是很多觀衆心裡的潛台詞吧,所以到最後真正按下去的時候,才有種想要拍手叫好的感覺。并且跟随劇情中觀衆情感的走向也非常的微妙,尤其是對于恐怖分子,前面大半年部分隻能聽到聲音,而這種“隻聞其聲,未見其人”更容易勾起觀衆的好奇心,劇情越往後推反而對恐怖分子的同情心就越增加,就越會覺得“不就是一句道歉嗎”,讓看電影的人随着劇情的發展情感也不斷累積。

首先,從開頭說起吧,主角在接到電話後決定要做一個大新聞,于是主角開始在樓道裡一邊打電話一邊走,急迫而快速的步伐也将觀衆帶入了緊張的氛圍中。當恐怖分子說出要叫總統時,對局長和主播的鏡頭一下子推進,将劇情帶入最重要的階段,接下來的劇情都是圍繞道歉展開的。當主播聽到自己身上安了炸彈時,畫面開始閃現,并且 節奏不斷加強,不僅是氣氛和劇情的推進,更是主播内心的一種恐懼和緊張。在描寫橋上的場面時,畫質模糊,并且用一種災難性視角拍攝,整個畫面劇烈搖動,置身于災難現場,畫面趨于低調,色調暗沉,突出了此時橋上的慌亂和危險,以及局勢的緊迫,無形中也讓主播身上的壓力越來越大。在警察與局長意見不一、産生争執時,把他們倆分别置于兩個空間與主播進行不同的對話,并且拉下百葉窗,增強了兩人的距離感以及體現出很明顯的對抗局面,也使主角出于兩難狀态。當局長使主播爆出醜聞并以此來要挾他時,主播鏡頭轉成了在攝影機的畫面中,鏡頭呈圓形,将主播牢牢框在鏡頭裡,畫面全是藍色,也是以局長的主觀視角來看的,局長認為自己掌握了優勢,可以讓事情按照自己的想法發展,體現了局長的為人自私和陰險,并且也說明了主播此刻的處境糟糕和無助。到最後時,畫面多是傾斜構圖,給人一種不平衡、不安全的感覺,此時劇情已發展到白熱化階段,整個畫面由藍色轉為暗沉的低調,并且燈光多是從背後的窗戶透出來的,主角身上的光線反而沒那麼強烈,而後面的強光反而把主角的臉襯得更暗,突出主角此刻内心的憤怒和失望,當主角靠在牆邊時将主角滿面笑容的海報與現在的形象放在一個畫面中,讓此刻的主角顯得更加落魄。整個影片的鏡頭也大多處于運動狀态,不斷用推進、晃動來将各種信息量和人物的表情組合到一起,讓人感覺步步推進,非常的緊湊。

在聲音上的處理也做的非常好,在緊張處時聲音越來越大,或者戛然而止都可以帶動影片的氣氛。片中人物的造型也一直随着事态發展而變化,這也是主角内心的一個外化表現。影片開頭的主角是一個失意的主持人,随意的穿着、沒刮的胡子以及敷衍的口氣都讓人感到了他的不如意。接下來,發生爆炸,主角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選擇不報警,為了做這個大新聞開始換裝,劇情進入轉折,此刻的形象是西裝革履,整齊的頭發和眼睛,這是的主角充滿了自信,覺得很有把握,一心想要借助這個新聞重新上位。在警察局長死的時候,主角摘掉眼鏡,頭發稍亂,臉色蒼白,此時的主角内心充滿恐懼,也已陷入兩難境界,進退不得。在大樓受到攻擊後頭發更加髒亂,臉和身上也全是灰塵,而在此刻空間裡也隻有主角一個人,表現了主角處境已非常艱難,但仍孤軍奮戰,一定要與恐怖分子鬥争到底。

在最後一幕中,主角對恐怖分子起了恻隐之心,由想要把他弄死到向他伸出手,而在恐怖分子死了以後将矛盾聚焦到虛僞的政府和媒體上。主角按下按鈕的那個鏡頭,拍的好像英雄人物一般,人物面對死亡毫不恐懼退縮,目光堅定,周圍白色的和灰塵煙霧四起,并且畫面用俯角拍攝,再加上配樂的激昂,其實這個鏡頭本身對這一行為就是含有肯定意義的,也在結尾處将全片感情推向最高潮。

我喜歡這部影片主要是因為這部影片的懸念做的非常好,包括節奏的推進和鏡頭的處理,從不拖泥帶水,再加上音樂的烘托和實力演員河正宇的演繹,讓感情層層累積,最後再一升華,讓我感覺這部電影做的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