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本海默》的人物衆多,每個角色的職能,政治立場和動機都不一樣,信息量之龐大。本片靠非常細碎的蒙太奇拼貼完成時空之間的跳躍來講述這個故事,有阿倫雷乃的感覺,有時畫面還會出現跳切,整體風格非常像“新浪潮”(怪不得這部電影7月14号選在法國首映)

流行說法是彩色是奧本海默的主觀視角,黑白是其他角色的客觀視角。但我認為,采用黑白和彩色兩種畫面叙事有更複雜的含義。在影片開始之時,會貼出字幕卡,彩色的叫“裂變”;黑白叫“聚變”。原子彈爆炸是原子裂變的過程,顧名思義核爆是彩色部分的核心,奧本海默從在大學裡教授量子力學,到組建團隊進核試驗;但“三位一體”實驗隻占影片的一小部分,大概十多分鐘,大部分時間都在靠非常戲劇化的對白文戲支撐,每個角色的政治立場也慢慢浮現,有反戰的,有好戰的,有民粹,有精英主義,有保守主義,有康米主義等等,當人類掌握了毀滅世界級别的武器,又在如此撕裂的政治環境下時,對氫彈的開發,對異己的打壓,就像比裂變釋放出能量更大的聚變一樣,黑白則更加傳遞了負面情緒——冷戰中的人們到底恐懼的是什麼,所以說這是部“政治驚悚片”。

但這又完全一部政治驚悚片,因為它依然是從奧本海默的學生時代講到老年的人物傳記。奧本海默是個很有缺陷的人。他的缺陷來源于自大。當他不認真上實驗課,被導師嘲笑的時候,他試圖用毒蘋果毒死導師;他是個花花公子,沾花惹草又婚内出軌,還用一句“才華能彌補瑕疵”為自己辯解。當納粹投降了,有幾個科學家建議停止核武器開發,跟日本協商停戰之時,奧本海默卻拒絕了。我們能從唐尼飾演的施特勞斯口中得知“奧本海默拒絕停止研發核武器,隻是想證明自己的才華”出于這樣自私又自大的原因。盡管這段話出自一個操弄各種意識形态達到政治目的的反派之口,結合奧本海默的缺陷來看,也并不無道理(這也是我認為這片采用主客觀叙述最高明的地方),他很享受成為偶像的感覺,但他又不至于失去了道德判斷,卻總是在意識到自己做錯事之後,不斷的陷入道德内疚,用mbti來說,奧本海默是一個infp人格。如果說這片有缺點,那就是奧本海默和皮尤演的有康米主義信仰的前女友的情感線跟核爆這件事聯系得不太緊密,作為傳記片,這條線讓奧本海默這個角色更加立體,甚至為奧本海默被迫害埋下了伏筆;卻對前女友這個角色刻畫不足。

科學發展與政治撕裂是否會把人類帶向毀滅?科學是否負有道德責任?諾蘭用一個非常漂亮的結尾,把問題交給了觀衆。結合AI的誕生和俄烏戰争兩大熱點,這真是一部話題之作,也是諾蘭真正邁向大師,去嚴肅思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