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忙碌的日子裡,撿拾一點時間,看了一場電影——《萬裡歸途》。爆米花的味道,久違的感覺。

想起上大學的時候,選修了一門課程,叫《電影藝術》,兩個星期有一次課,一個學期下來看了幾場電影。時隔多年,除了“蒙太奇”三個字和那些經典電影帶來的觸動,别的什麼都不剩。老師選擇播放的都是一些非常經典的電影,比如《十誡》《魂斷藍橋》《肖申克的救贖》《楚門的世界》《海上鋼琴師》《那山,那狗,那人》等等。看完之後有作業,要交流心得或者寫觀後感影評等。因為是選修,全憑一點興趣,也沒有深入學習研究,隻記得看電影的時候感觸很多,要語言輸出的時候卻很尴尬,生活閱曆簡單讀書又少,匮乏得很,絞盡腦汁東拼西湊完成作業。想來真覺得不應該,如今稍經世事,再難尋那麼好的心境去看這些電影了,想抽點時間重溫經典,最後也是無疾而終。

雖然是在電影院,還是偷偷抹了幾行熱淚,為那些在戰争中流離失所的同胞,為那些身處一線以“生命第一”為己任的駐外工作者。在境外同胞的生命面前,像宗大偉、章甯這樣的外交官,選擇了舍小家保大家。恰逢他國内亂,歸僑衆多,在槍林彈雨裡,生命如草芥,回家的路,千難萬險,最後他們憑着信念憑着堅韌回到了家。

這部撤僑電影沒有特意去塑造大人物、大英雄,而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小人物宗大偉,有對生的渴望和對死的恐懼,有對個人幸福和國家大義的權衡,這個外交官的形象塑造得很成功。妻子在家待産,自己遠在萬裡之外,歸心似箭又别無選擇,原本他有機會提前回家,但是在章甯意外身亡之後,他選擇了留下,進入危險區讓更多的人能夠回家團聚。面對努米亞司機,面對怒米亞女孩,宗大偉一次次面臨生與死的考驗。徒步32萬多步之後,120多名同胞終于到達了迪拉特。當他們登上回家的航班,進入中國領空,看到美麗的喜馬拉雅山的時候,那種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油然而生。生于華夏,何其有幸!正是因為有那麼多人的擔當履職,有那麼多人的負重前行,才有身處太平盛世的我們的萬家燈火和幸福團圓。

看完電影《萬裡歸途》,開始循環播放鄭智化《星星點燈》這首歌。電影中的這首歌,恰到好處,雖是老歌,現在聽來,味道不一般。

星星點燈,照亮我的家門,讓迷失的孩子找到來時的路。

星星點燈,照亮我的前程,用一點光溫暖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