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影越發難看,就算偶有看完也毫無寫影評的欲望。有老朋友推薦了一個B站up主,食貧道,曰:“紀錄片拍的很棒,堪比中國BBC。”
于是我找了他們最新一期充電視頻來看,标題為《首爾夏天》。
3個多小時的時長,超清鏡頭的近臉實拍,各類普通人的坦誠采訪,更不乏構圖完美的空鏡,确為佳作。
我們現在已經很少有耐心花3小時去看一部虛構類型悶片,但作為紀錄片的《首爾夏天》的3小時,過的很容易。
内容很多,開頭用文字和一段簡單采訪介紹了韓國的建國由來,羅列了政權更叠過程,順帶講了講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在韓國的此起彼伏。
資本主義的韓國好嗎?真的好,韓國不至于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
那如果當時走通的是社會主義,韓國會更好嗎?不好說,但朝鮮絕對不是韓國人所願。
現在的韓國,濟州島有93歲的海女每天在下海勞作,而江南區有93歲的老太還在削骨整容。
93歲的海女在被采訪的鏡頭裡看上去是70歲的精神面貌,而93歲的江南貴婦,雖然沒出鏡,但在旁觀者的口中,她高齡整容是為了以一種美貌的容貌死去。
如果是你,是想做海女一輩子辛苦勞作,但活到93歲還能理直氣壯的告訴世界我還活着且活得你們都久都健壯,還是做江南貴婦,一輩子養尊處優,但活到93歲還要臉部削骨變美以滿足某種社會規訓?
後面大量篇幅在講韓國考生和練習生。同樣的年紀,需要花費同樣大量的财力和時光去努力,為了那個也許根本不存在的美好未來。
中國人近年輿論上總喜歡說現在的中學生辛苦,但看了紀錄片裡韓國學生的生活,你會發現中國學生的辛苦像小兒科。
就說一個點,韓國補習班集中區域,間或穿插着不少醫院門診部。
中學生們天天上課加各類補習,每天睡不到4小時,怎麼扛下去?每周去補習班旁邊的醫院打營養針,打完針恢複精力了繼續補習。
除此之外,外貌也很重要,中學生很多還被媽媽拉着趕在上高中前去整容。
我看的時候作為旁觀者都能感受到一種絕望,經曆過這種地獄生活的人,我猜大概不會想生小孩。
因為,你已經無法反抗了,又何必讓小孩再重複這種絕望呢?
而另一邊,不打算考大學的年輕人們,都決定走練習生當明星的路線,但這條路似乎也沒有更容易一點。
一樣需要每天付出大量的時間練習,付出财力物力找老師上課,每個月參與考核,考核通過才能進入下一輪,一輪複一輪,僅僅為了出道。
但出道不是終點,隻是起點。
極少數出道團體才真的能成為kpop中席卷全球那種大明星,大部分的人最終隻能靠拼命開簽售會保持曝光,或者直接消失。
紀錄片裡近身記錄了一位24歲的女練習生。
她大概率不會成功,但被記錄下來的青春和努力,也許是她堅持下去的理由。
人生就像一場豪賭。
但韓國的年輕人似乎沒有第三條路好走,隻能賭自己能考上好大學進入好企業,或者賭自己能出道成為大明星。
成為賣勞力掙紮求生的海女,那是賭輸之後才會選的人生。
資本主義社會本質是被錢統治的社會。
就像你在江南區進夜店,如果你年輕貌美,可以直接進,如果你年老醜陋,那不好意思,花100萬韓元才能進。
在紀錄片裡能感覺到錢在整個韓國社會運轉中的作用,尤其是在教育行業。
他們高考制度的幾度改進,好像就是為了讓學生不得不去參加各種補習班以适應新的入學要求。後果是短短二十年,學生已經變成每周需要打針每天都上補習班,整個學生時代都疲憊不堪,否則絕對考不上大學的狀态了。
想起之前有幾年中國也試圖把教育産業化,教培行業和高校提前招生轟轟烈烈糾纏起來,頗有些複刻韓國的意思。
但據說很快被叫停了?
這可能也是我們體質的優越性吧。
看完本片,不奇怪為什麼韓國人不生小孩了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強烈推薦這部《珠江人家》
我以前不太愛看民國劇,大概因為那個年代的劇集總是彙聚着民族的凄風苦雨。前段時間偶然打開了《珠江人家》,被開頭那個藏在桌子底下無聲痛哭的小女孩吸引,忍不住想看下去,看看她的人生會怎麼樣。這位小妹妹是嶺南荔枝商人陳家的幼女,上頭還有兩個 ...
國慶檔院線實在沒什麼想看的,于是在家看電視。看完了《異人之下》,優酷直接給我推送了《少年歌行》,點開随便看了看,一不小心上頭好幾天看完了。同樣是今年的口碑武俠,和《蓮花樓》的中年主角團比起來,《少年歌行》的主角團屬實是鮮花怒馬少年郎 ...
最近有部日劇很多人推薦,叫《重啟人生》。這個周末閑來無事就找來看了一下,看到三集隻覺得平淡無奇,普普通通女人友情向的作品,沒什麼特别的。但因為裡面提到了一些耳熟能詳的平成代藝人和作品,包括插曲(比如這首一公升眼淚的主題曲粉雪),我還 ...
等了很久,《在公交車站直到黎明》終于出熟肉資源了。全球疫情結束,沒想到是日本人首先拍出了疫情影響下的弱勢群體的生存危機。知道這部電影,是由于今年2月份它被列入日本#2022年電影旬報十佳電影榜單#第三名,之後有個在日本的華人發的微博 ...
看《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到第11集。這部戲被有些朋友批評說節奏太慢,我卻覺得正是它慢悠悠的,才把明朝知府知縣胥吏鄉紳之間的關系給娓娓道來了。上圖是知府治下七縣其中之一的縣令,這張構圖背後是個忠字,但他忠于的不是治下的百姓,也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