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影越發難看,就算偶有看完也毫無寫影評的欲望。有老朋友推薦了一個B站up主,食貧道,曰:“紀錄片拍的很棒,堪比中國BBC。”

于是我找了他們最新一期充電視頻來看,标題為《首爾夏天》。

3個多小時的時長,超清鏡頭的近臉實拍,各類普通人的坦誠采訪,更不乏構圖完美的空鏡,确為佳作。

我們現在已經很少有耐心花3小時去看一部虛構類型悶片,但作為紀錄片的《首爾夏天》的3小時,過的很容易。


内容很多,開頭用文字和一段簡單采訪介紹了韓國的建國由來,羅列了政權更叠過程,順帶講了講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在韓國的此起彼伏。


資本主義的韓國好嗎?真的好,韓國不至于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

那如果當時走通的是社會主義,韓國會更好嗎?不好說,但朝鮮絕對不是韓國人所願。

現在的韓國,濟州島有93歲的海女每天在下海勞作,而江南區有93歲的老太還在削骨整容。


93歲的海女在被采訪的鏡頭裡看上去是70歲的精神面貌,而93歲的江南貴婦,雖然沒出鏡,但在旁觀者的口中,她高齡整容是為了以一種美貌的容貌死去。


如果是你,是想做海女一輩子辛苦勞作,但活到93歲還能理直氣壯的告訴世界我還活着且活得你們都久都健壯,還是做江南貴婦,一輩子養尊處優,但活到93歲還要臉部削骨變美以滿足某種社會規訓?


後面大量篇幅在講韓國考生和練習生。同樣的年紀,需要花費同樣大量的财力和時光去努力,為了那個也許根本不存在的美好未來。


中國人近年輿論上總喜歡說現在的中學生辛苦,但看了紀錄片裡韓國學生的生活,你會發現中國學生的辛苦像小兒科。

就說一個點,韓國補習班集中區域,間或穿插着不少醫院門診部。

中學生們天天上課加各類補習,每天睡不到4小時,怎麼扛下去?每周去補習班旁邊的醫院打營養針,打完針恢複精力了繼續補習。

除此之外,外貌也很重要,中學生很多還被媽媽拉着趕在上高中前去整容。

我看的時候作為旁觀者都能感受到一種絕望,經曆過這種地獄生活的人,我猜大概不會想生小孩。

因為,你已經無法反抗了,又何必讓小孩再重複這種絕望呢?


而另一邊,不打算考大學的年輕人們,都決定走練習生當明星的路線,但這條路似乎也沒有更容易一點。

一樣需要每天付出大量的時間練習,付出财力物力找老師上課,每個月參與考核,考核通過才能進入下一輪,一輪複一輪,僅僅為了出道。

但出道不是終點,隻是起點。

極少數出道團體才真的能成為kpop中席卷全球那種大明星,大部分的人最終隻能靠拼命開簽售會保持曝光,或者直接消失。


紀錄片裡近身記錄了一位24歲的女練習生。

她大概率不會成功,但被記錄下來的青春和努力,也許是她堅持下去的理由。


人生就像一場豪賭。

但韓國的年輕人似乎沒有第三條路好走,隻能賭自己能考上好大學進入好企業,或者賭自己能出道成為大明星。

成為賣勞力掙紮求生的海女,那是賭輸之後才會選的人生。

資本主義社會本質是被錢統治的社會。

就像你在江南區進夜店,如果你年輕貌美,可以直接進,如果你年老醜陋,那不好意思,花100萬韓元才能進。

在紀錄片裡能感覺到錢在整個韓國社會運轉中的作用,尤其是在教育行業。

他們高考制度的幾度改進,好像就是為了讓學生不得不去參加各種補習班以适應新的入學要求。後果是短短二十年,學生已經變成每周需要打針每天都上補習班,整個學生時代都疲憊不堪,否則絕對考不上大學的狀态了。

想起之前有幾年中國也試圖把教育産業化,教培行業和高校提前招生轟轟烈烈糾纏起來,頗有些複刻韓國的意思。

但據說很快被叫停了?

這可能也是我們體質的優越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