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枝裕和導演,加坂元裕二的文本,再加坂本龍一的音樂,好厲害的組合,但是機翻字幕組問題很大,非常影響對劇情的理解和對一些細膩感情的捕捉。
2. 其實前兩段的劇情和最後一段的劇情有點割裂,雖然通過不同的人物視角完成了全員的洗白,但其實我不是很理解校長,老師,母親這幾個角色和“怪物”這件事的關聯性,因為如果隻是為了引出最後一段的少年感情,前兩段實在太冗長了,而且老師也很無辜。
3. 意識到所謂的“怪物”原來指的是同性的情愫,又想起蔡康永那時候哭着說“我們不是怪物”的新聞,一下子很錯愕,再加上單親家庭,校園霸淩,網絡暴力等等各種元素的疊加,我沒想到這是一部這樣子的電影。
4. 兩個童年壓抑的東亞男孩,遇見彼此,年少的時光突然變得有了一些盼頭,被排擠,被誤解,好在他們還有自己的秘密基地。
都有過輕生的兩個人,幻想着氣球般不斷膨脹的宇宙,最後坍縮,重構,好像就能重生。
一場泥石流之後,雨過天晴,陰霾退散,曾經被攔住的鐵門不再,陽光普照之下有無盡的新綠,越是肆意奔跑大笑,我心裡的悲傷就更洶湧,啊啊啊。
5. 還有兩場印象很深的戲是交換猜對方卡片和湊去找yori的時候那句“對不起,我剛才撒謊了。”
感覺是一個越專注越敏感,就能收獲越多體驗的電影,太值得在周末的晚上和朋友窩在家裡一起分享了。
6. 而且因為留下了不少懸疑,感覺可以再二刷三刷,為什麼剪頭發?火到底是不是yori放的?yori的手上的燒傷是哪裡來的?那隻貓到底是怎麼死的?校長到底有沒有撞死自己的外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