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懸疑和幽默來講述一段沉重的東北往事

從整體感覺而言,此片可以匹敵《白日焰火》或《殺人回憶》。對年代感的構建上,尤其是細節刻畫上,已經超越了《殺人回憶》。演繹了一衆普通人在大時代轉型期的群像畫,是披着懸疑劇外殼的時代挽歌。

漏洞:按理在王響發現紙條知道17号晚要走桦運專線後,王陽脫身後應該第一時間應該通知沈墨不要再去火車站,畢竟王響也存在把線索通知警方抓捕沈墨的可能。王陽跑的時候是白天,劇中隻交代了傅衛軍被抓時王陽在桦運專線走,應該是在找沈墨,後來王陽就晚上莫名其妙出現在橋上,此其一。其二是沈墨如果沒收到王陽的傳呼,怎麼知道王陽會在橋上等他,同理,王陽怎麼會知道沈墨會來橋上找他。兩人如果傳呼機聯系過,沈墨就不可能再去車站,而直接去橋上,也就不會被王響碰到,這段情節沒看懂 。
===== 二刷後補充漏洞分析和修複建議如下:
老年三人組在飯店激烈争執實際也是牽出了本案最大的懸疑即誰是真兇的問題,這其實是從不同視角看問題導緻的結果。即從王響視角看,17号晚我被罪犯擊暈,未能阻止罪犯和王陽會面,間接導緻王陽遇害;而從馬隊視角,傅衛軍17号白天已經被抓,王陽死與此案罪犯無關,因此王陽隻能是自殺(其實還有可能是意外),而擊暈王響的可能是偷盜桦鋼的盜竊犯或其他什麼人,但這人與本案無關。這就是從不同視角看問題導緻的結果。而此處為什麼至關重要邏輯一定通才行,因為這個時間節點是本片的錨點,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因為這個節點,王響才能有後面20年的追兇,這個節點必須輸出三個結果,一、王響要遇到沈墨并看到背影;二、王響沒能阻止沈墨和王陽相遇;三、沈墨和王陽在橋上相遇。隻有這樣,才支持後面劇情王陽落水溺亡和王響憑借小鹿的照片重啟跨越20年為子複仇的追兇之旅。好,帶着這個目的看看如何重塑這個節點,第一,王陽必須沒打傳呼給沈墨叫她别去桦運專線改橋上碰面,或者打了但沈墨沒收到,否則後面劇情不成立了,而脫困後首先打傳呼通知沈墨危險是最正常的邏輯,那這裡編劇就應該加個伏筆,傅衛軍應讓沈默抛掉呼機,避免警方監控,畢竟他已預感自己取錢會被抓,跟他有關聯的人存在被警方布控的可能,保存呼機有可能被警方布控帶來風險,而且這個呼機是他送沈墨的,風險更大。好,解決了呼機的問題,那沈墨出現在桦運專線碰到王響被其看到背影并反殺王響就沒問題了。這就解決了三個輸出的前兩個,那最後一個,沈墨和王陽在沒有呼機通氣兒情況下為什麼會在橋上相遇。這個問題比較糾結,正常來講王陽應該一直在桦運專線等沈墨,即使再不濟也可以阻止王響遇到沈墨并産生沖突。這個部分編劇和導演沒有任何交代,王陽隻是白天在桦運專線尋了一圈沈墨未果後鏡頭就轉到王陽在橋上等沈墨了,邏輯不通。按照逃跑路線是從桦運專線到小涼河橋上再到通向外界的車站這個路徑看,沈墨擺脫王響後,不再繼續原地等王陽,向車站這個最後方向走途徑橋上這個邏輯是正确的。而王陽如果要和沈橋上相遇,就必須是從反方向要經過橋上奔赴桦運專線找沈墨邏輯才對。這裡編劇和導演應該也安排個伏筆,王陽應該是被某件事絆住,而且被絆在了橋的另一側某個地方,在晚上才掙脫了羁絆,立刻向桦運專線跑,結果在橋上和擺脫王響逆向來的沈墨相遇,才導緻最終溺水而亡的悲劇,也最終推動了劇情向王響20年追兇的故事情節。隻有這樣設計,邏輯才通,當然,前提是呼機沒了,事先沒法通氣兒。總而言之修複意見為:一、增加呼機被拋棄的場景,二、增加王陽跑出家後又因故被羁絆在另一處,傍晚才脫身赴桦運專線尋沈,最終兩人在橋上相遇的場景。

本劇另一突出是在懸疑上又疊加了大量幽默元素,堪稱中國版《冰血暴》,把東北式幽默發揮得淋漓盡緻,豐富了生活細節又不唐突,比小品式幽默高明甚多。同時本劇對人物的刻畫尤其成功,演員基本全員演技在線,有轉型期的普通工人、有努力向上爬的小幹部、有盡職的刑警支隊長、有監守自盜的保衛科長、有涉嫌貪腐的廠長、有假冒的港商、有風騷的廠醫院小護士、有為孩子治病無耐陪酒的下崗女工、有好色的KTV老闆等等,這些構成了本片的主基調,再現了下崗潮時期的艱難生活。而父母雙亡被領養受虐的女大學生、聾啞弟弟、戀愛腦男文藝青年、酒吧陪酒女、變态大爺等錯蹤複雜的關系和其間的恩怨情仇衍生了本劇的懸疑部分。兩部分内容水乳交融,代入感極強,其中值得嚴重誇獎的是一衆群演,即使隻露一面的年輕徐姐都有任素汐這等大咖擔當,和年老徐姐相映成輝。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個年輕時卑鄙無恥,年老時落魄念舊的保衛科科長,刑三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