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們與惡的距離》至今觀看人數231951,評分9.4,拿下了當年的最佳華語劇。

...

時隔2年後,出品該劇的台灣公視籌劃三年的重磅新劇,同樣是揭露現實,關注民生和社會問題,取材自真實事件——

火神的眼淚
豆瓣:8.9

...

看片名我們不難猜出,這是一個講述打火英雄的故事,但有别于以往英雄、光鮮的消防員,這部劇中的消防員可以說是實慘。

我們的報警電話是110,火警119,救護車120,但台灣報警電話是110,火警和救護車是911,也就意味着消防員不僅擔任救火工作,在台灣消防員還負責防護,包括于醫療救助、災害救助、緊急救助等等。

...
...

可消防員也是人,也有脆弱和勞苦的一面。

該劇開始,就提出了一個比較犀利的問題:

“病得不能走路的奶奶,房子燒了,人受重傷,以後會癱瘓拖累兒女,消防員應不應該救她?”

也就是,救人的意義。

...

把奶奶救下來的是個叫張志遠的消防員,他出身音樂世家,和哥哥從小受父親熏陶喜歡彈鋼琴,但一次火災奪走了哥哥的生命,張志遠也險些葬身火海。

從此後張志遠性情大變,變得孤僻不和人往來,再也沒碰過鋼琴,和父親的關系日漸冷淡,他決定當消防員,而哥哥的身影總是伴随着他揮之不去。

...

火災當天張志遠拼命地趟着火海救老奶奶,他沒想那麼多,隻覺得如果奶奶想活下去,就一定要救她,也許在救奶奶那一刻,張志遠内心浮現的是沒來得及道别就去世的哥哥。

有時候救援不僅是救一個人,

而是救整個家庭。

...

少年古仕煌茫然地朝着湖中央走去,越走越深整個人淹沒在水裡,母親不斷呼喚着他,等到消防員趕來少年早就不知所蹤,送到醫院時他已奄奄一息。

原來少年因為一次考試失利被父親痛斥丢臉,不配做自己的兒子。

一時想不開的古仕煌選擇輕生,此時少年的父母才緩過神,從沒有給過少年一次贊美的父親,沒有好好珍惜親情相處的父親 ,就這樣錯過了彌補和道别的機會。

...

母親執意要器官捐獻,但父親不同意,但母親認為這樣可以救更多的孩子,讓兒子以另一種方式活下來。

父親在醫院遇見一個女孩,等了三年卻沒有等到心髒捐贈而去世,看見她的家人的遺憾、痛哭,這一刻父親才轉變了想法。

身體器官捐贈是為了挽回别人的家庭,正因為感同身受,才更明白失去親人的痛苦。

...
...

醫院門口排滿了等待古仕煌身體捐贈的救護車,每一輛都飽含着一個家庭的希望。

父親目送着每一輛救護車離開,就像最後一次和自己的兒子道别。

我們需要好好道别才容易接受再見,否則突如其來的離别,隻會成為親人心裡永遠的傷疤,就像再也回不去歡笑的張志遠家。

...

這部劇叫火神的眼淚,火神是消防員的象征,而眼淚取自“觀音垂淚”。

意為從神明的眼光看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憐憫人的悲痛。

...

這雖然是一部關于消防員的劇,但實際上也在觀察世人,衆生百态,從火場,醫院,到單個家庭,每個都和這社會分割不開。

消防員是人,救助者是人,路邊的醉漢也是人。

形形色色的人,就像月亮的兩面,不止有光明也有黑暗。

消防員不僅是救火英雄,砥砺前行,他們也有脆弱孤獨,家人不理解的時候。

因為沒搞清楚狀況屋主人不在家就破門而入的消防員,被屋主投訴要求維修大門還要賠償8萬塊錢的精神損失費。

...

而相同的狀況需要破門而入,吸取教訓的消防員,因為屋主人不在需要走流程等裡長簽字,在門口幹站一個小時,裡長也沒出現。

等到報案人趕回來時,屋主已經在家上吊自殺。

這時,鋪天蓋地的媒體,網友紛紛指責這是公務員行為,沒有擔當地走流程。

可是有民衆投訴沒人保護消防員需要他們個人賠償損失,走流程又被大衆批判指責不積極,體制不完善,每次被中傷的,都是處在體制内最底層的消防員。

因為浪費公共資源導緻本該得到救助的單親爸爸去世,而救下的是整天爛醉如泥癱倒在街邊,無所事事的酒鬼。

此時心懷愧疚急脾氣的消防員義陽抓着酒鬼的手,一腔憤恨用針管刺向他嘴裡憤懑着,下次你在浪費公共資源不要讓我看見你。

可醫院護士說起酒鬼老吳,才知道他因為化工廠污染,妻子女兒得癌症去世,隻剩下他一個人,化工廠倒閉求救無門才喝酒厭世。

每個人都是多面的,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不過是受傷的靈魂。

...

所以哪有什麼英雄,消防員也是人,會因為自己的感受有情緒地救助,而施救者也未必心存感激。

說到底這部劇痛苦且現實,紮在人心底正是沒有那麼多歌頌宣揚的光輝形象,而是普通不能再普通消防員的日常,機械作業,背光面,民衆不理解地指責和批判。

但正是這些普通人,卻拯救了一個個家庭,平凡而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