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m/s傳送帶,70kg的限重,一個人的墜落到從傳送帶的撤下,也不過阻止了傳送帶上運動的幾秒。而在結尾,限重被擡高到90kg,一個人的墜落,也不過是提高了傳送帶的限重,除此以外,什麼都沒改變,果然“自己好像做了件蠢事”。但這《墜落的審判》終将有其回響。

工業化的開端到現在我們提出的現代化發展,消費主義的盛行以及由此引發的“黑色星期五”的購物狂歡,互聯網的發展更為我們的購物帶來無限便利,也提高了人們的生産效率。于是,物流中心以及由此衍生的物聯網讓人們體會到了現代化所帶來的生産力和幸福生活。

但這幸福生活的便利背後,卻似乎并不像人們想的一帆風順。高效率下,不設上限、責任以及客戶為中心的主旨也在某一刻變了味道。

就像因為炸彈事件接受調查的daily fast公司,因為警察對快遞的篩查,降低了配送效率,也導緻醫療器材遞送的不及時。但為了保證不失去醫療器材訂購訂單,網站依舊将該類商品維持上架,同時對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觀念進行新解:保證客戶在本品牌的訂閱,不讓客戶流失為中心,而手段則是在維持高效率的同時,盡可能的降低人工成本和對安全檢查的風險漠視。

突然就想到了《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這部一樣講的是快遞行業的故事,隻不過這一部更加克制且讨論的更加深刻無奈。

盡管本片以炸彈快遞事件作為懸疑電影的噱頭,全片也是圍繞着炸彈快遞的調查,但卻也為我們展示了快遞行業的部分面貌。

以daily fast的武野配送中心、以羊力急貨運公司和貨運司機父子、以接受快遞和客服電話的單親媽媽一家,三/四條平行線最終因為最後的炸彈而彙總交織到一起,将這個行業串聯到一起。因為炸彈事件導緻daily fast被調查,因為被調查導緻快遞無法及時送出,不斷堆積且導緻貨運公司運力不足,而又因為運力不足導緻客戶的投訴,讓女孩媽媽忙于工作無法顧及家庭。但諷刺的是,最後的那個藏于抱枕裡的炸彈因為小女孩一家沒有及時拿到,于是在最後一刻幸運地被發現并放入日本電機制造的洗衣機裡,該說不說,這個兒子炫耀的自己原來廠子生産的洗衣機質量是真好,竟然能抗爆炸,這算是一種宣傳日本工匠精神質量的價值觀了吧。

在這次事件中,所有人都被迫陷入到高效率的漩渦,但似乎沒有人是錯誤本身,包括那位兇手女友,而這場錯誤本身本可以在四年前那個跳樓自殺的青年事件下經過反思而避免,但公司本身的主旨,包括當時還不是社長的正在武野中心工作的中心長都按照着當時公司制度,以傳送帶不能停的規章繼續運轉,這次墜樓事件也以自殺的備忘錄簽字結束,但事件本身并沒完,四年後的黑色星期五臨近結束前,arina向五十岚呈遞談判合同時候,五十岚絕對不會忘記四年前的黑色星期五前一夜,那場事故如同炸彈一樣,在四年倒計時後,在如今引爆,讓他和daily fast的股價都遭受到巨大的回響。

但故事的結尾似乎還是留了點美好,至少罷工讓人們獲得了更多的權益,股價受損的同時,每單價格漲了20日元,雖然不多。但總會有後來者,在凸顯高效率的如今的現代化生活中,你不去占領這個生态位,總會有其他後來者找到并嘗試把你絞死。所以整個故事還應該有條線應是美國總部,當然缺少的另一條更應該是日本政府機構的舉措,行政手段的限制也是一種制約方式。

而說出電影外,故事中的日本是如此,故事外的我們又何嘗不是這種生活。依賴進出口的制造業和極低的人力成本為我們的發展提供了迅速成長的原始積累,但自我剝削的背後則是犧牲了人民本身的幸福生活。這在迅速擴張的高經濟增長率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能被不斷提高的市場需求所補充,但當經濟增長放緩的當下,高效率下的問題也在暴露出來,996、奮鬥逼以及各種打工人的情緒崩潰也浮出水面。人們在追求效率和公平的同時,這個問題的目的,幸福生活似乎也該打上一個問号?電影中大家對于炸彈事件起初的不關心,是因為一般性心理作用,大家都将自己置身事外,但殊不知我們其實早已置身事内。

另一點,那個電影中黑色星期五的廣告詞,簡短的視頻内容中,反複提及的“what do you want”,從開頭到結尾,你想要的東西是什麼,你想要的生活是什麼?

當鏡頭拉遠,從流水線的快遞物流,轉到商業街上形形色色的人群,再到那一條條立交橋上的車水馬龍,個體的人漸漸渺小,成為一個個點,成為數據流上的一條條信息,人的概念似乎不再是人,人也似乎在現代化的生活中成為信息流裡的一串二進制信息。結尾這塊可真是充滿着一股《黑鏡》的味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