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前緣的科幻概念,極緻的未來主義戀物美學背後是悲怆的技術宿命論。代碼在誕生之初就是基于規則信息的抽象,其在現實世界表象背後的内部狀态與實際運行被封裝在了黑箱之中。AI算力爆炸後最大的焦慮就是能否真的将人類DNA背後的生命密碼破譯為可被随意篡改的信息流,從而完成對人最後的祛魅。另外就是我們是否真正理解如今代碼背後所封裝的世界。在機器學習的時代,這個複雜程度指數級别增長的黑箱背後是否已經形成了一層人類無法觸及但即将溢出的現實。當我們處在一個AI可以随時“覺醒”人性,拿到生命代碼真正成為人,而人又可以被随意轉換為代碼并被分解提取的世界時,人本主義裡的“人”也就被瓦解了,所謂“覺醒”也就失去了其意義。因此第三幕大戰就成了人類隻能袖手旁觀的兩個AI之間的戰争(甚至可以說是兩個更完美的“人”,也就是神之間的戰争),背後是一種戲谑和無力。
機器神話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生命的輪回
《大地之歌》的開頭,童年的姐姐杜加從竹籃裡偷出芭樂,與阿普在竹林中奔跑。《大樹之歌》的結尾,已趨近中年的阿普回到亡妻的家鄉,他的兒子在同樣茂盛的竹林裡被芭樂的主人斥責。阿普從在蘆葦叢中好奇地望着火車,到從車廂内向外望,再到在火車站目 ...
當影像隻剩肉體
塞拉在《孤寂午後》中給出的姿态是暧昧的。他的鏡頭緊跟鬥牛士在豪華轎車内的遲疑,鬥牛場中高貴優雅的挑釁,即便是在公牛沖鋒,甚至流血死亡的瞬間也不願移開視線。但塞拉的“紀實”美學極具欺騙性:他構建的所謂時空連續性隻停留在客觀層面。塞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