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與我一樣對上世紀70-90年代的小衆複古類作品有着狂熱的審美傾向,而你又剛剛好還在關注酷兒類電影藝術發展,那麼我想你很難不被各類硬調作品所吸引。在彼時保守而封閉的公共視野之外,有這麼一批對影院有着别樣嗜好的攝影愛好者們在“邊緣試探”。受困于題材與制片成本,這類作品絕大多數都是粗制濫造的垃圾,下一天但看一眼就删掉的頻率屬于常态。

比起數不盡匆忙亮相便銷聲匿迹的諸多流星來說,學會優先關注制片人與導演是入門基礎。

- 為什麼有人看片還談劇情?
- 因為真的有人在寫劇情啊!

盡管鐵杆市場在經曆完錄像帶市場與互聯網接通後,已基本退化成功能類的視頻區。但我們不能否認,曾經有一段時間裡:它們,是真的電影。即使這類作品在新法上線後無緣大熒幕的很長時間裡,也有不少仍采用膠卷完成制作。

...
攝影師兼電影制片人的讓-丹尼爾·卡迪諾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轉行從事電影導演之前,已是優秀攝影師的卡迪諾曾出版過17本相冊,總銷量超過17萬張。有着與Matt Sterling、Kristen Bjorn、William Higgins等同色大師齊名的漂亮男孩挖掘機之稱,卡迪諾同樣也有着不輸于Jerry Douglas、Arthur J. Bressan, Jr.等同類電影人對影像叙述的追求。從整個80年代到90年代後期,他用16毫米膠片制作了數十部此類電影。與電視音樂人François Orenn的珠聯璧合更使其作品集有着大量動聽且與故事相稱的原創配樂。這一時期,是卡迪諾作品藝術性與商業化高度結合的巅峰期。

...
正如我們今天的中心話題--3A古裝大戲《威尼斯之旅》:好班底、好劇本、好成片。

本片以舊時期威尼斯狂歡節為叙事背景,由歐洲同色大師讓-丹尼爾·卡迪諾于1986年連同旗下的法國藝術工作室制作出品。這是一部即使是如今看也相當前衛而精緻的佳作,它神秘而絢爛的攝影色調幾乎由紅色與金色組成,荒唐而甜蜜的幻想伴随着狂歡節期間的聲色犬馬從威尼斯的街道遊場蔓延至禁默的舊城地牢。風光旖旎的異國場景搭配情調萬千的原創配樂,長達400句對白的原創對白修飾零表演基礎的選角班底,正是在卡迪諾團隊的重重巧思下,與同期同類作品相比,《威尼斯之旅》看起來更像是一部精美而昂貴的文藝電影。

...
這個故事似乎在用某種情色狂想曲般的節奏講述了十七歲的法國少年朱利安陪同父母帶來風景如畫的威尼斯旅遊期間發生的重重陰暗冒險,而憂傷甜美的童話叙事卻也在如詩如歌地展開着。

正值狂歡節近,天真懵懂的朱利安逃離了喋喋不休的專橫母親與沉默寡言的年邁父親。隻見他興奮地穿梭于街道上,觀望着穿着奇裝異服的陌生人們。在此處,即興表演領頭人的發言為我們拉開故事的序幕:

...
陰差陽錯下,身着女戲服的朱利安被威尼斯最富盛名的貴公子羅密歐強吻并随機展開一段歡喜冤家式的你追我趕、你退我進。

盡管事後化身“鋼鐵直男”的羅密歐“威脅”對方保持沉默。但當下受辱後落淚的朱利安已然墜入愛河,即使入夜入夢也癡迷着能再次見到羅密歐。

...
為了能再會情人,朱利安邂逅了羅密歐的好友西爾維奧。這個迷人可愛但背信棄義的壞家夥表面上答應要幫助他,實際上卻想利用他聯手莫斯卡男爵一同攪亂羅密歐的婚禮,讓這個萬人迷一嘗苦果。

在跨過地下牢籠的老城黑奴儀式後,朱利安終于受邀出席一個羅密歐也會參加的狂荒派對。然而因為他的一再缺席,大發雷霆的母親将其反鎖回房間裡,不準他外出。

...
為了能及時赴宴,可愛美麗的朱利安屈服于對其垂涎欲滴已久的酒店服務員,交付了對方這筆漫長而殘忍的卑鄙交易。他的掙紮與困惑再次暴露了他根深蒂固的同性戀傾向。

當朱利安終于獲準外出過夜時,被數度灌醉的他,俨然成為各路賓客在滿是緞面窗簾和油畫的血紅宮殿裡的無助玩偶。換成多數片商,會将這兩處場景設置得更為熾熱噴火;然而此處帶給我們的沖擊卻更多的是出人意料的沮喪與悲傷,甚至是惶恐與不安。
而當姗姗來遲的羅密歐最終到達時,他被眼前的一切所震驚。怒不可遏的他,正中西爾維奧的下懷。但他仍要出手去保護這個年輕人,并把所有的客人趕出了城堡。在照顧朱利安的過程中,羅密歐意識到自己對朱利安的強烈情愫……第二天早上,朱利安正要和家人們一同離開威尼斯時,突然驚現的羅密歐卻要将他帶走。

他的母親再一次碎碎念起來,但沉默已久的父親卻反手将朱利安的行李遞給他,終于開口道:“去吧,我的兒子。”這樣一個浪漫而樂觀的大歡喜結局顯然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
在數年過去後,從畫面到故事,諸如《威尼斯之旅》等卡迪諾佳作的非凡藝術性并未被世人遺忘。這是很罕見的,因此它也值得被再度回顧。通過提取原始法區片源的内嵌英字,這些幽默生動而兼具人物生命力的大段台詞得以出爐。

作為酷兒電影藝術的領路人,攝影師兼電影制作人讓-丹尼爾·卡迪諾值得所有人追憶。相信每一個看過他作品的影迷,都會明白“卡迪諾就是最好的”這一句簡評背後的悠長意味。

最後,讓我們緻以崇高的敬意,閱讀讓-丹尼爾·卡迪諾先生去世後,其個人網站上發表的最後一篇文章:

2008年4月23日 星期三
親愛的朋友、評論家和其他人:
在你讀這些話的時候,我想我已放下相機,關好燈後拉上窗簾,完成最後鞠躬了。願我一生的所有努力和工作,能滿足另一類人那魔咒般難以形容的渴望幻想,願彼此在崇高的交流中尋求純粹真理的時刻,激勵那些能傳承我心靈的人。
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它隻記得真善美,所以我要留給你一個自由的頭腦,一個充滿無數年輕人的頭腦,它有時堅強而生機勃勃,有時敏感而脆弱不堪。他們所有人都給過我這些難忘的時刻,與他們最親密的時刻,隻有少數人真正知道,但我把這些時刻都融進圖像之中,讓你能一遍又一遍地去欣賞它們。
成功或财富從不是我的信條。你若向我表示感謝,我也将為此感謝你,因為我什麼都不想要。卡迪諾向你緻敬。請記住這樣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極端的觀察者,總是在憤怒和自相矛盾,但他樂于傾聽他人,并且滿懷熱愛。
“直立的陽物是生命的象征,十字架才是死亡的象征。”

電影人讓-丹尼爾·卡迪諾于2008年4月23日因心髒病發作去世,享年6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