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熱搜和各個平台的“桃花塢尴尬9分鐘”tag引來圍觀。看了兩期覺得甚至可以以本綜藝節目為樣本、以打工人職場現狀為核心設立“塢學”新學科了。剛剛好現在又在放暑假,很快就有一批新人加入新集體,完全可以趁這個機會研究研究塢學,俯瞰集體生活衆生相,提前感受一下上下級、前後輩、長幼序之間的處事方式的不同,思維方式的激烈碰撞,以及由此而生的“尴尬”與“窒息”。從而粗略預判一下自己未來的位置和如何應對問題。
開篇前往桃花塢的路上李雪琴就一語成谶,此時車内全員還在不以為然,大家雖然有點小不安但還是比較自信的滿臉堆笑。

萬萬沒想到一個全體會議之後畫風突變,陣營被清楚分明的拉成兩個,所有人瞬間被迫直面不得不站隊的局面。觀衆也以此為爆點,分成“宋丹丹專橫武斷一言堂”和“李雪琴懶散搞事想躺平”兩種聲音。不僅是觀衆,在場的其他塢民也都很懵。

但看完第二期,我覺得也就還好吧。
李雪琴的目的是要合理分配工作,讓大家各自有差不多的活去幹。其實一開始我就這麼想的,從第一次大家做飯洗碗那會兒就有點疑惑為什麼不安排一下輪流值日呢,這樣就不用一群人擠在廚房手忙腳亂低效操作了啊。“内卷”這個詞用的其實有點不對,因為其他人肯定是沒有“卷”的意思,無非就是有點不知所措,不想讓自己閑着罷了。但這樣混亂的結果也确實導緻更多人付出了更多勞動卻沒有獲得更多的回報,對一個團隊來說毫無益處,結果論來說的話和内卷沒差。大家都怕停下來顯得自己懶,雪琴隻是想讓大家幹完了自己份額的活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去休息,在不影響獲得貢獻值的前提下更輕松愉快的度過在桃花塢的時光。在這一點上我完全站李雪琴。
另外一方,宋丹丹老師的主張其實也沒什麼大問題。一群“演藝”人士湊在一起,不“演藝”還要幹嘛呢。按她的老牌藝人的腦回路來想,觀衆看這個節目肯定不會奔着看一群人在這每天幹幹活掙掙貢獻值炒菜做飯喂飽自己這麼簡單。節目需要看點,篝火晚會無疑也成為了前兩期的最大看點。她說話有點壓迫感,有點發号施令的意思,但她是抱着為了觀衆搞好節目效果的心态做節目,這讓這部慢綜變得有趣了很多,想看不窒息的慢綜另外也有不少,但這兩期的桃花塢是少數的不需要倍速快進跳着看的,很大程度上是丹丹姐的功勞。
搞出“尴尬9分鐘”僅僅是因為宋丹丹沒有get到李雪琴的“搶活”的意思,再加上說話有點咄咄逼人,讓被誤會、被當成自家小孩狠狠批評的李雪琴倍感委屈。但憑兩位的溝通能力,化解尴尬也就是一兩個回合的事。
圍觀過程中,辣目洋子和汪蘇泷的表現也很值得推敲。辣目洋子就像職場上業務和社交能力都遊刃有餘的情智雙高人士,逢迎得上級,拉攏得同期,關照得晚輩,還會在各類人群中穿針引線化解矛盾。

最初的緩和緊張氣氛,辣目洋子加十分。這段我看了好幾遍,好好笑。

後面在丹丹姐和雪琴之間當潤滑劑,辣目洋子再加十分。
而汪蘇泷是我在所有綜藝節目中看到的最溫柔的人。溫柔是非常稀缺的一種品質,它自然而然,無處不在,不僅僅是單純的“人很好”,而是揉合了理智、寬容、富有同理心、尊重他人意願并需要足夠的勇氣與自信等等等等。汪蘇泷常常一邊自嘲一邊積極鼓勵别人,一邊插科打诨一邊緩解别人的緊張和壓力,不惜傷到自己也要擋在别人前面。永遠情緒穩定,無論何時何地面對何事,都在用讓人舒服的方式溫和的表達态度。


說真的,各位塢民雖然人均個性鮮明,但絕對都是很nice的人,如果在工作中遇到任何一位,我都會很珍惜。對,我忘了“勇敢說不”王傳君。這位哥很自我,但他并不自我中心,作為業務能力王者他也沒要其他人圍着他轉。默默做事,默默淡出視線,和大家熟悉了之後也在集體中找到了舒适區,享受集體生活,這樣的同事同學請給我來一打。

還有第二期半途加入的郭麒麟,真的好神奇,他一出現,整個桃花塢氣氛立刻變了。為什麼會有人天生擁有這樣令人快樂的氣場。



郭麒麟來之前一直充當開心果的汪蘇泷和辣目洋子,紛紛表示郭麒麟讓人充滿安全感,有他在就不會冷場。

并且大林子對自己的存在價值也有一個非常客觀的判斷(他真的好搞笑)。
到此為止,篝火晚會也成功舉辦了,塢民彼此之間也借此機會混熟了,氣氛也越來越融洽了。接下來的展開還挺讓人期待的。看看下一個“搞事情”的人是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