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閃電俠》的時候,我不禁産生了些許恍惚感。

毋庸置疑,這會是DC的一場“翻身仗”,網友們大量地提及着一個詞:超過預期。猶記得十年前看傑伊·歐力瓦的2013動畫版《閃點悖論》,當時我的評語是“希望真人電影能拍這個故事,我肯定一本滿足”。

十年過去,等真的拍出來、上映後,單論《閃電俠》的品質本身,在此基礎上确實完成得不錯。出彩的動作場面、升格畫面與子彈時間的視聽編排、清晰的多線故事、感人的情感線索,可看性相當可觀。

...

而《閃電俠》給我帶來的更大驚喜,同時亦是恍惚感的來源,則在于它所引爆的——DC橫跨整整半個世紀的彩蛋。幾代人的情懷,都在這塊大銀幕上了。

DC的瞬息全宇宙

《閃電俠》承接自《正義聯盟》,由閃電俠巴裡的“神速力”開啟了“DC的瞬息全宇宙”。如今巴裡已是正聯裡足夠上道的新人英雄。一方面,他要24小時待命,随時支援、處理意外事件,他已逐漸習慣自己的角色。另一方面,他卻仍要尋找作為巴裡·艾倫的自我,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并企圖彌補生命中最大的遺憾。

這一切要從巴裡不幸的身世說起。小時候,他親眼目睹母親無故遇害,而父親竟被判為弑妻罪入獄。巴裡一直沒放棄去調查案件的真兇,他之所以成為閃電俠,就是因為2013年時調查謀殺案被閃電擊中,才獲得的超能力。

...

大本版蝙蝠俠勸說巴裡不要一意孤行,但巴裡還是想靠超能力嘗試救一次母親。他利用“神速力”穿越時空,跑回2001年母親遇害那天,挽救回了她的生命。但就是如此簡單的舉動,卻導緻整段曆史、整個多元宇宙都面臨更大的危機。

因為巴裡突破了時間之障,從而引起了“時爆”,扭曲效應從巴裡母親還活着這個“閃點”往外擴散,從而讓世界上的每件事都産生了偏移,這個結果導緻了如今的世界已全然不同,甚至于瀕臨毀滅的邊緣。

《閃電俠》的“閃點”故事就此正式開始。巴裡要面對救親人還是救世界的“電車難題”,艱難地做出挽回錯誤的抉擇。他學會接受遺憾,與至親永遠告别。

...

蝙蝠俠 (1989)7.51989 / 美國 英國 / 動作 冒險 / 蒂姆·波頓 / 邁克爾·基頓 傑克·尼科爾森

由于時空穿越、過去與未來互為因果的設定,《閃電俠》引爆了上述提到的情懷點。它跳脫出了“超英電影”這些年的同質化、定式化,不再是一眼望到頭的老套故事,反倒更像是一場對于“超英電影”的總結與反觀。

不僅目前DCEU的一衆英雄最後集結,基頓、克魯尼、大本「三代蝙蝠俠」也悉數出場,還有裡夫78年版超人、尼古拉斯·凱奇版超人、初版閃電俠等一衆元老級人物以CGI或畫面的形式亮相……幾乎追溯并二次演繹了半個世紀以來DC的超級英雄形象。

...

超人 (1978)7.71978 / 美國 英國 加拿大 / 動作 科幻 冒險 / 理查德·唐納 / 克裡斯托弗·裡夫 馬龍·白蘭度

于是乎,《閃電俠》整部電影的宏大格局,就是以巴裡的視角,串聯起DC的衆多英雄。一口氣給出如此多角色,是個相當冒險的選擇。但《閃電俠》很好地把他們歸攏到一個方向,從而給觀衆抛出一連串設問:

如果超英們不再是你熟知的樣子,而是更古早、更特殊的形象,你會對他們感興趣嗎?

超英的世界觀如果被全然颠覆,你還願意接受他們的故事嗎?

如果是你,會願意一次次犧牲媽媽,維持世界的安定嗎?

每個觀衆在觀影過程中,都能感受到這三個問題,并在心中給出自己的答案。

當銀幕上出現這些極為經典的超英形象時,一面面次元壁被打破,一條條時光隧道被擊穿。“超英電影”這一類型長達半世紀的發展曆史與銀幕情懷,被展現在觀衆面前,也提醒着我們:當年愛上電影裡的視覺奇觀、愛上這些超級英雄的初衷是什麼。

此刻帶來的情懷與激動,其實超越了《閃電俠》這部電影的本身。突然湧動在銀幕之上的,是時間蒙塵後,重新發現至寶的那種美好感。這是《閃電俠》之于每個觀衆的情懷觸發點。對于DC的深度粉絲來說,這也自然成了一部能在其中瘋狂找彩蛋的作品。

...

除此之外,《閃電俠》也對此前混亂的DCEU進行二度創作、重新洗牌。經此之後,每個DC粉也要和巴裡一樣,接受遺憾、學會告别。老角色們挨個告别,新角色承前啟後,新的DCEU正在來的路上。

釋懷傷痛,承擔生命的遺憾

在情懷之外,《閃電俠》其實并非是一部靠彩蛋緻勝的粉絲向電影。它更為感人的,還是故事本身的情感表達。

起初,巴裡隻想着用神速力去救母親。但随着事态的變化,他的行動目的也發生了變化。他在穿越時空、救回母親後,遇到了另一個世界的自己。而這也是本片的主線:“雙閃”間的人物關系和雙向成長。

“小閃”在父母雙全的家庭裡健康成長,長成了無憂無慮的大學生。他們就這樣構成了一對鏡像人物。世界上另一個我,卻擁有美好的家庭成長經曆,也就不會因傷痛而長出堅硬的軀殼,活得松弛自在。

“大閃”與“小閃”兩人像兄弟、師徒、朋友,但本質上是“世另我”,是宿命的一體兩面。他們之間的種種互動,都能讓觀衆代入一個問題:如果“世另我”真的存在,他的人生是否會比我過得更快樂。

...

由于家庭的變故,巴裡的性格是内向的,典型的社恐。即使擁有超能力、開始超英生涯後,他也沒能改變自己的性格,無法走出母親的陰影。盡管他有着逗趣的一面,但多數時候是一種僞裝。巴裡的心中始終壓着沉重的遺憾,他的人生似乎永遠定格在了失去母親的那天。

“小閃”則不一樣,他的逗趣是真實的,松弛感是真實的。他的人生未見一片灰色,光亮的未來還等待着他去開啟。

巴裡遇到“小閃”并踏上彌補錯誤的旅程後,兩個人都獲得了循序漸進的成長與改變。他們變得更像彼此了。如何守護其他人、守護這個世界,讓時間線重回正軌,成為他們共同的新目的。

...

母子間宿命般告别的遺憾情緒,則構成了《閃電俠》最深的情感内核。如巴裡的母親所言,不能改變的事要學會接受,能改變的事要勇于行動,還要有區分二者的智慧。

起初巴裡将母親之死視為後者,但實際上這件事永遠隻能是前者。他跑得再快,也無法拯救自己最愛的人。不但如此,他還要不斷克制對母親的思念,在多元宇宙中阻止另一個拯救母親的自己。這無疑是令人心痛的,因為在“擁有”與“失去”的天平兩端,他每次都隻能選擇“失去”。

在那身制服之下,巴裡是個充滿傷痛記憶的的普通人。他努力克服往事給自己帶來的心理創傷與性格缺陷,并讓自己配得上所穿的這身衣服。

這也是我們喜歡巴裡的原因,我們能從他身上看到屬于自己的一個側面,獲得普世的共鳴。每個普通人,難免都經曆過那些“一落千丈”的時刻:上一秒如你所願的,下一秒卻完全脫離正軌。為了重回正軌,我們要付出代價,甚至要承擔挫敗的經曆、無法回頭的遺憾。但如果我們永遠生活在過去的遺憾裡,就會不斷制造出新的遺憾。

人生如逆旅,往者不可追,沒人能夠例外——《閃電俠》最終以質樸的表達收尾。在“超英電影”愈發AI化、套路化的當下,我們難得地在這部電影裡,感受到了一次真摯乃至熾烈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