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檔節目的形式,和去年的《認真的嘎嘎們》很類似。

但是,後者的口碑極差,最後毫無疑問是撲街了。

相聲小品是我們國内的傳統喜劇形式,目前已經發展成熟。

這個類型基本被德雲社壟斷,也是騰訊系的頭牌喜劇節目。

而脫口秀是舶來品。

從舉辦第一季《脫口秀大會》以來,曆時五年,脫口秀也基本完成在中國的本土化轉型,正處于最好的風口期。

當然,笑果的這些節目,也都屬于騰訊平台。

可以說,幾乎所有成體系的,成熟的語言類喜劇,都有人做了,而且都做得很好。

剩下的,就是些玩得就比較雜,比較花的類型——也就是利用布景、道具、音樂,以及演員的形體等,來制造喜劇效果。

現在,愛奇藝也想搞自己的喜劇節目,就隻能從這些“剩下的”裡面下手。

能看出來節目的策劃意圖,無非是想在綜藝市場,确立自己獨特的類型、風格,好與其他平台的喜劇節目差異化競争。

我認為,這樣策劃的初心是好的,也值得我們給予更多關注和支持。

第一期看完,我覺得亮點挺多。

每一個作品的類型都不一樣,很豐富。還順帶着科普了許多喜劇小知識。

比如,傳統喜劇與素描喜劇的區别,什麼是sketch,什麼是狗坨子等。

...

而我個人比較喜歡的幾個作品,也都剛好排名比較靠前:

雖然灑狗血,但看着很過瘾的《三狗直播間》;

雖然莫名其妙,但又能莫名戳中我的漫才《大巴車上的奇怪鄰座》;

還有把一個聲畫不同步的創意,玩到飛起的《一心不二用》。

這三個作品的笑點,都很另類,奇特,都達到了一種出其不意的抓馬效果。

而最受歡迎的兩個作品,《三毛保衛戰》和《互聯網體檢》則是準确命中大衆的痛點。

...

就像利普斯所說的“幽默的主觀”那樣,能把大多數人逗笑的喜劇,一定是和大多數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

“脫發”以及“VIP會員還要購買超前點播”,這些内容都很貼近我們的生活,尤其是貼近當下的那些熱點話題。

它們特别容易勾起我們的主觀情緒,所以很快就能實現共鳴。

《三毛保衛戰》裡的演員,都是劇院裡的老戲骨,演技可謂是惟妙惟肖。

...

劇本編排上,則是将抗戰正劇的劇情嫁接到脫發問題上,這個視角的轉換十分新穎。

原本很無厘頭的故事,被演員一本正經地演繹過後,顯得更加搞笑了。

可以說,這個節目拿下第一期的最高票,實至名歸。

不過,我要額外再吐槽幾句。

《互聯網體檢》這個作品,緊跟熱點話題,舞台最終呈現的效果也不錯。

但是,馬東真沒必要拿這事誇自己的東家愛奇藝,大談特談什麼平台的“格局”。

...

取消超前點播,本來就是因為政策施壓,不是因為平台方的良心發現。

在此之前,平台方确實吃相難看。

...

迫于政策壓力,平台方知道:反正我不能再花式撈錢了,那麼就幹脆裝成一副我是“主動”放棄收費的樣子。

怎麼?你們平台方做不成惡心人的事了,我們用戶就要上杆子感謝你們不成?

...

平台方的算盤打得可真好,先立一波所謂的“格局”,再順便收割一波誇獎。

看把你們聰明的!

到底怎麼回事,你們真以為我們用戶不明白嗎?

要我說,既然得了便宜,就别再出來賣乖了。

本來挺好的一個諷刺作品,現在被你們這麼一頓找補,給整得有點惡心……

不過,一碼歸一碼。

這個節目很好,演員和作品也都很好。這都值得誇。

至于平台方,就别趁機刷什麼存在感了。因為這是典型的聰明反被聰明誤。

我們都知道,喜劇節目确實難做。

但是,最難做的,還是那些在底層掙紮,仍然不放棄理想,努力堅持産出好作品的工作人員們。

而在平台方的背後,隻有等待收割成果的資本家。

所以,誇平台?

真沒那個必要。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 (2021)暫無評分2021 / 中國大陸 / 真人秀 / 馬東 黃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