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以為《陽光姐妹淘》是個喜劇,沒想到幾乎從頭哭到尾,所以喜劇的内核是悲劇這句話真的很精辟。
我沒看過泡菜的原版,所以也沒有什麼比較,就當作是一部姐妹題材的新電影看。
從1997年的時代背景來看,講的應該是80後一代的青春和現在。有些共鳴的點是收聽情感類廣播,隻是那時候我喜歡的是《相伴到黎明》,經常晚上悄悄躲在被窩裡聽。
聽别人的故事,聽主持人罵人,讓人家分手、離婚,那個時候覺得這類節目特别有吸引力。
那個時候盛行港台明星,四大天王是代表性人物,班級裡的女孩子都有自己喜歡的明星,然後會買明星周邊。那時候覺得黎明比較帥,但也算是理智粉,沒有特别沉迷。

電影的表象很熱鬧,内核卻是悲傷的。
張麗君(殷桃)因為在醫院重遇高中同學林青(曾黎),開啟了幫助林青完成姐妹重聚的心願。
青春的記憶就此被打開,當初對未來充滿期待和幻想的女孩們,已經走到了人生的中間路程。
張麗君成了家庭主婦,每天都是圍繞着丈夫和孩子轉,即使她付出了自己的所有傾注于這個家庭,可是丈夫和女兒卻并不感激和理解。
當她知道當初的同學兼好姐妹,那個說要照顧她們的林青時日無多的時候,她開始找尋姐妹們和散落的記憶。
電影裡的年代雖然和80後相同,但我的記憶裡,那時候同學們都很友愛,最多有些小調皮,給同學取個綽号之類。電影裡的校園霸陵應該是為了戲劇沖突,把個案放大了呈現。
那樣美好的年紀裡,七個女孩的友誼在互相打鬧和群體事件後變得堅固。隻是期待再美好,也抵不過現實的殘酷。

張麗君雖然衣食無憂,但她得不到丈夫和女兒的尊重,她畫畫的特長也沒有被更好的延續。最初喜歡的那個男孩子,成了她畫筆下永恒的記憶,她的初戀實則是一場單戀。
她還未來得及向男孩表白的時候,卻發現男孩已經和自己的好姐妹成為了戀人,她隻能悄悄擱置這份最初的感情,那幅畫也一直被她私藏着。
直到最後,她找到了當年那個喜歡的男孩子,看到當初帥氣的男孩子已然失去了青春時的光彩,歲月這把刀饒過誰。
她送出當時的畫,然後腳步輕盈的轉身離去,就像是一個對于青春年華懵懂愛情的告别,破碎的美夢不再需要去堅守,什麼都在變化中,包括曾經如此帥氣的男孩已經變成一個胡子拉渣的大叔。
林青的時間不多了,她為姐妹們準備了離别禮物,根據每個人的現狀,安排好了自己的遺産。

邱玉紅(倪虹潔)是那個夢想當明星的女孩,但最終夢想隻是夢境,她早早結了婚,可是生出來的小孩子有智力問題,老公跑了,她隻能一個人照顧這個不同于正常小孩的女兒。
這裡有一個邱玉紅走出監獄的畫面,雖然沒有明示,但我感覺她是為了生活做了小姐。
這裡倪虹潔的演技特别驚豔,尤其是吃煎餅果子的時候,邊笑邊哭邊吃,這種情緒的複雜性,在她的演繹下有了無二的獨一性。
還有張麗君脫下外套把穿着暴露的邱玉紅包裹住的時候,這種無言勝有言的情感的沖擊是強烈的。
那麼多年沒有見面的姐妹,在那一刻重新找回相守的感覺,特别感動和溫暖。
其實一開始沒有認出蔣小涵,直到快接近尾聲覺得這個演員很眼熟,然後才發現是蔣小涵,為了角色增肥的女演員也是蠻拼的。
一開始猶豫着沒看是因為導演,畢竟我還是蠻喜歡柳岩的,但決定去看是因為幾位有顔又有演技的女演員。

曾黎有她獨特的堅定氣質,她們為了張麗君的女兒出氣的場面,曾黎無論是身材、表情和動作,真的是又飒又美。
當她笑着對姐妹說自己活不了幾個月了,這種從容面對死亡的魄力不是所有人都有的,她沒有哭天喊地也沒有歇斯底裡,以至于我認為後面會有反轉,林青這個角色不會死,但可惜病魔還是把林青帶走了。
馬蘇的家庭也是一地雞毛,她的老公沒有工作,天天在家裡打遊戲,兩個小孩都由她一個人照顧。那個當初喜歡讀詩的女孩,卻沒能過上詩意的生活,好在最後林青給她留下了禮物,讓她的生活可以過的更好。
張歆藝的角色看似富裕,但在老公劈腿後她還得選擇原諒,因為一套房子和一輛車子。這裡沒什麼對錯,隻是個人的選擇而已,她選擇了物質也沒有什麼錯。
看完,感動是有的,眼淚也流了不少,剩下的就是思考了吧。
青春年少時的夢想,放在現實世界裡,其實是那麼不堪一擊。日子就這樣似水流走,想起自己的青春年華。
想起很多片段,卻沒有勇氣去打擾姐妹們的生活。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家庭,有各自的生活,無論是否滿意,日子都在繼續。
青春一去不複,記憶卻始終不老,也許不打擾是對彼此最大的祝福吧。
感謝青春歲月裡,一起哭過笑過的姐妹,讓我們彼此的青春裡擁有寶貴的回憶,學習和生活的日常裡擁有了光影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