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券在握》裡我最喜歡的一句台詞,來自李乃文出演的“強尼銀嘴”——“直到成功都沒有戳破的謊言,叫預言”。它背後的潛台詞是:在這個年代,信任已經成為無可取代的資源。無論信自己,還是信隊友,必須先相信,才能成事。

一旦選擇相信,一切皆有可能。電影裡這一出社畜闖關設騙局、小人物對抗大集團的故事,講的就是這個看似樸素的真理。

...

故事背景設置在一個超級科技公司“奧傳司”的園區樓内,美術設計充滿了科幻感與構成感。這裡警戒森嚴,員工一旦上班,便仿佛身處一座大型的職場“灰色監獄”。不是“暴風雪山莊”,勝似“暴風雪山莊”。

在這樣的環境裡,鄧超演的11号創始老員工白勝,已經蹉跎了整整10年。但因為他一直過于安分守己,加上此前一起破壞公司形象的被催債事件,導緻都這個歲數了還是普通職員。與他一起進公司的,要麼早已平步青雲成為高層,要麼就已在勾心鬥角中被踢出局。

他還待在這裡、日夜不分玩命卷,唯一的動力就是,公司初創那幾年,發不起高工資,就以期權股份的形式發獎金,許以員工未來的承諾。他手中就握有800萬期權,隻要再過100天就能兌現,幫自己還清債務。然而公司上層想出的降本方法,也是一套接一套的。一次定點“惡意裁員”,直接把白勝攆出了公司大門,期權也将不保。

為了拿回屬于自己的一切,白勝精心策劃出自己手握AI大數據模型、即将跳槽競争對手公司的騙局,重回公司組建子公司“泡泡工廠”。他的目标是堅持到期權到手的那一天,然而這一舉動,卻也将所有相信他、跟随他來到這的同事們集體拉下了水。

...

電影中,全程的各種智鬥和心理戰,無疑是對職場規則和權力博弈的解構。同為打工牛馬的我們,看時也會不斷共情。

泡泡工廠像一個理想化的職場烏托邦,招收的不被理解的怪人、過度消耗的能人、不被看見的隐形人,共同組成“被裁者聯盟”,一起抱團取暖。他們中有被當成部門異類的AI技術控哈雷、懷孕後就被邊緣化的全能HR方方、操勞到無暇照顧女兒的“傳媒公關大師”強尼、從不受待見的高學曆職場新人……每個來到泡泡工廠的人,背後都是成堆的職場辛酸血淚史。同時,他們也都是當代牛馬困境的典型代表,不能說“在演我”,而是“就是我”。

然而就像一個理論所說的,職場的權力和資源分配往往是“跷跷闆模式”,有話語權的一方,幾乎會永遠壓住對面的低職級員工。有多少人是職場法則下的受害者,對面就有多少職場中肆意借權的既得利益者。張見就是上位者之一,他的KPI、年終獎、職位升遷,都建立在裁員時奪取員工期權的基礎上。所有的爾虞我詐,也建立在為自己鋪路,就不管任何人死活的原則下。

...

白勝的騙局,其實一直處在被揭露的邊緣,稍有不慎就是全員開除。如果說前期還是靠方方、強尼所帶來的超強團隊凝聚力,以及哈雷的個人喜好剛好契合AI技術,所勉力支撐着。那麼到了後期,周望高對張見的倒戈就成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在人物态度上的轉變,與白勝産生的情感關系,是反轉最重要的一環。

電影還在點映,先不劇透具體的反轉,但可以說的是,它們歸根到底都關于一個詞:「信任感」。“泡泡工廠,是泡泡,也是個蛋,生出來的是蟲是龍,由孵化的人決定。”脆弱的希望裡,隐含着無限可能。在這一連串的騙局裡,每個人之間、個體與團隊之間的信任感,才是職場存活最重要的資源,也是最珍貴的孵蛋器。

資本是冰冷的、不近人情的,甚至在最絕望的時候,還要把你拖進萬丈深淵。能與之對抗的,隻有朋友間的相信與溫暖的善意。

白勝在一念之間,下手改了方方無故外出的紀錄,這份“陌生人的善意”,是第一塊倒下的多米諾骨牌,也是信任建立的開始。周望高起初是敵對的監察者,但之後也因衆人對他的真誠,轉變為盟友。職場中的信任轉移,往往伴随着“無形的成本”,需要用行動支付,才能換取真心。信任的維護,就是一個長線“真心換真心”的過程。

...

令人細思極恐的是,電影在即将結局時,被突然推到一個更暗黑的位置上,反套路地将觀衆從勵志童話拉回恐怖的現實。董事會上,随着監控一起公開的,是這場職場遊戲的“操盤手”。一個殘酷的食物鍊也就此揭露,無論之前的手段有多狠,當你站在了公司股價走勢的對面,就能被随意犧牲。

三個月前的“惡意裁員”降本,三個月後打點出的“競賽冠軍”哄擡股價,都是為了簡單的兩個字:利益。沒人關心公司的健康發展,隻在乎自己的資産能不能在一夜間翻倍。高層們總是站在更高的角度,犧牲的也總是不起眼的角落。

所以我很認可《勝券在握》的一點是,它告訴你職場的黑暗面,也告訴你一個普通人的解法,就是拿出真誠、交出善意、換取信任。職場上沒有真朋友嗎?非也。打工這麼苦,如果不交幾個“搭子”,怎麼熬得下去?遇上事了,沒有人幫,又怎麼扛得下去?

“勝券在握”,握住的不是地位和資本,是無條件的信任,所帶來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