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懸疑劇賽道的《新生》無論是類型還是話題都太過耀眼,使得綜合實力其實尚可的《不可告人》的熱度生生被下了一個降頭。
這些年能讓我堅持看完的國産懸疑劇非常少,這部戲居然就這麼稀裡糊塗的追完了,最終的觀感稱不上上乘,整體而言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但比較有趣的是,在它身上幾乎可以觀測到近年來所有高不成低不就的國産懸疑劇的通病,便想借這個機會來談一談。
1.作注水嚴重
“逢國産,必注水”已經成了老生常談的問題,想要在國産區找到凝練的故事可謂難上加難。注水有時候是出于商業需求,比如給帶資進組的演員加戲,或者為了炒cp加戲,再或者是為了更好的“宏觀調控”投資收入比,實現經濟效益上的“四兩撥千斤”。但是對懸疑劇而言拖沓是萬萬不可的。
本劇在第七集其實已經揭秘了所有有關于核心案件本身的疑點,後續的劇情要麼是角色之間為了仨瓜倆棗扯皮,要麼是在為了“老鄭屍體”這個麥格芬強行拖時間。以上兩件事不僅都有更快的解決方式,而且本劇目前的呈現效果都一定是最差的選擇。
主創想要做出案件雖然水落石出,但是楊玏這個穿針引線的終極boss要帶給主角們的才是最嚴酷的挑戰的既視感,類似于《美隊3》的做戲手法。但這種正反雙方因為各自的私人感情而産生界限模糊的混戰,需要的就是快節奏和狠故事,本劇一個都沒有。
找老鄭屍體這件事雖然貫穿全劇,可是這麼一件看起來随便問個人就能知道答案的事被拖這麼久需要更紮實的懸疑點鋪陳,以及案件推進難度的建立才能顯得合理。否則像本劇既沒有深不可測的反派,也沒有玄而又玄的疑案作為尋找屍體面前的疑雲存在,最後又交出“屍體在陳家後院”這種荒唐的答卷,觀感更打折扣。
而且本劇雖然對男女主感情線的描寫比較淡(好評),可是始終在讓兩個設定上智勇雙全的人用最低效、最蠻幹的方式解決問題。
最可怕的是反派在主角面前還顯得極其弱小(無論是雷乃武還是陳鏡明),一群看起來就成不了大事的人,在buff疊滿的主角已經完全打入其内部的情況下,還要不斷的等待、思考、琢磨,才能拿下這群戰五渣+低智商,顯得極其尴尬且沒有必要。
2.本末倒置的雙線叙事
“跨越十年的懸案”已經成了國産懸疑劇的标準配置,每部劇的主角都有一個十年前未破的懸案,當下着手的案件又和其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但這種寫法不僅老套、模式化,而且經常被編劇們寫得本末倒置,往往是陳年舊事的精彩程度、懸念感更強,其中涉及的人物也更有魅力,反而當下時間線孱弱無力。
本劇中真正危險的反派都在老時間線(早期雷乃武以及劉奕君),當下時間線的雷乃武和陳鏡明看着就不太聰明的樣子,還基本都是單打獨鬥,要智謀沒智謀,要團隊沒團隊,要财力也沒财力,對主角根本不構成威脅。
這就讓整個故事非常難帶入,這個類型的叙事必須是,當年因為條件有限而遺憾失手的案件始終挂在心頭,如今危機升級後再臨,經過曆練的主角與反派“頂峰相見”,而此時主角更勝一籌,才能精彩。《不可告人》卻是,當年反派太狡猾抓不到,現在都老糊塗了,我趁機偷襲,不講武德,也沒有爽感。
3.正面角色扁平化
由于懸疑劇的主角經常是警察身份,或者和司法機關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他們的行為基本都是偉光正的,隻有偶爾因為情緒化産生的“閃失”,沒有普通人在絕境面前的灰色甚至黑色地帶,這就導緻這些主角往往缺乏魅力。(《漫長的季節》裡的陳明昊是清流)
安欣在《狂飙》第三幕裡尚且變得黯然失色,《不可告人》中的歐豪這種純耍酷,本來也沒有良好的人物基底與建立過程的角色就更無聊。整部戲裡歐豪全部是一個狀态,像個精神小夥一樣騎着摩托或邁着二五八萬的步子到處掃蕩,不是在打架吵架就是在去的路上。
不知道的以為是梁山上下來的。
當然這也怪不得演員,這樣的角色本來也很難做出層次感和多議性。最大的豐富化筆觸,就是給他加一個因公喪志的親人,然後讓他面臨一個“為了親人質疑體制”的僞命題。
不僅敵人是假的,磨刀霍霍應敵的動作也是假的。本劇中還煞有介事地鋪陳了半天歐豪可能因為父親的死因和李一桐反目,根本沒有人會帶入,誰不知道兩人見面不超過三場戲就會先為質疑體制道歉,再向質疑前輩道歉,最後向質疑女友道歉。
“做奮勇狀”的矛盾設計換取不了觀衆真實的共情。
4.反派發揮被高度限制
因“自有國情”所在,所以對懸疑劇而言,無論是犯罪内容、犯罪場面和尺度,以及反派的價值觀,都有極多的審查限制。這就使得國産劇雖然偶爾能出現一些精彩的反派角色,可是當我們在向别人安利這個角色時,一般都得加上一句“但是得忽略他的結局表現”。
近些年火出圈的這些叔圈反派專業戶們,在戲裡要麼是突然降智,要麼是被不講道理的劇情殺,被迫走上伏法的标準結局。
本劇也完全不例外,劇集的後半部分大部分的高光時刻全部轉向了楊玏這個反轉出來的終極操盤手。不得不說他在其中的表演确實是精彩的,和管家對賬的戲我反複看了好幾遍,那種狠人扮慫的狀态,用調侃、威脅、嘲諷相交的語氣講“情同手足、點點滴滴、視如己出”,實在是太有節目效果了。
最後還要來一場同樣是國産劇必備的對反派角色的必修課——你為了親人犯罪但親人不感謝你。讓妹妹給了楊玏一個逼兜,似乎要展現他自以為是的複仇其實毫無意義。
但是被一個逼兜扇哭的楊玏其實代表着他此時回歸了正常人的思維邏輯,他有在意的人事物,有想要為之努力的存在,這就是對厭世傾向拉滿的人物底色的ooc。
5.主題空洞無趣
《不可告人》算現在這個懸疑市場裡1.0的作品,紮紮實實的講一個警察探案的故事,故事的指向也是主旋律類型的價值觀。
《狂飙》和《塵封十三載》算1.5,有對時代和制度的小幅度反思。
同屬于1.5版本但方向不同的是《微暗之火》和《江照黎明》這樣的社會議題先行,為在劇中重演某種現實中的焦點事件為目的的懸疑劇。
1.0的故事放在當下肯定是最不夠看的,因為和觀衆以及現實的相關性最小,看完的餘味也最少,可以代入的視角與情緒限制了這個故事與現實交互的可能性。後兩者雖然在審查下能達到的上限不高,有時候還挂羊頭賣狗肉,或是僅僅拿着流量密碼内容亂做一通,不過最起碼還算有點時代性。
6.其餘繁瑣通病
加上陰間濾鏡裝現實感,拿腔拿調的表演給缺失的懸疑感充數,觀賞性差卻拍個不停的動作戲,毫無必要的主角性緣關系,拘泥于父父子子矛盾無法自拔的劇作思維……國産懸疑劇在各個方面确實還有太多不勝枚舉的共同缺陷而且沒有什麼改進的迹象。
但其實說到底,在我看來再類型化的作品,從人和時代出發進行寫作,再次考慮類型元素,總是沒錯的。
懸疑類型這種經常以人性、情感、極端遭遇作為合理性支柱的内容,如果以目前主流的這種“超人警探大殺四方”、“十年老炮千裡追兇”、“神雕俠侶組合緝惡”寫法操作,恐怕再過十年也還是看不見韓國的車尾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