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李延年的故事
戰場細節非常豐富,但演員表演仍有話劇感,配角表情做作誇張,不該笑的時候笑。另外,主演總讓我想起孫少安。

本劇戰場還原度依然不夠真實。現實中,一顆炮彈的殺傷半徑20m,為了減少炮擊傷亡志願軍的三三制小組會拉的很開,在這個原則下這意味着單位面積下戰場寬度和容量是有限的,所投入進戰場的人員也是有限的,不可能無限制的無腦進行攤派。片中志願軍密集的作戰隊形進行沖鋒,這很業餘。拔碉堡環節完全沒有戰術思路,這一點遠不如《兄弟連》。

實際上,現實裡不存在認嗨戰術。但戰場中也不一定不會出現密集陣形。部隊從進攻出發陣地出發~到達進攻沖擊陣地之中的過程是一段行軍,志願軍的這段行軍往往被玩成了縱深穿插,這時的隊形很可能采用多條蛇形一字陣進行快速移動。美軍回憶錄裡所說的看到了認嗨往往所指的是在戰争迷霧狀态下與我軍這種隊形發生了突然接觸的遭遇戰。

但如果你覺得是中國導演在黑志願軍那你就錯怪他們了,因為他們在拍美國人進攻346高地的時候也是這麼拍的。那美國人山人海的從山下往山頂上沖啊,李延年的連隊得殺多少人。不過,整個上甘嶺戰役(美軍口中的三角山戰役)中志願軍的戰損比的确是優于聯合國軍的。其中主要的物質準備在于我們修建了10m以上深度的迷宮般的漫長坑道。範德裡特彈藥準備對這些坑道是無效的。

所以,在海灣戰争中美軍在伊拉克展示了能貫穿10層高标号混能土地下工事的鑽地彈藥後我們的軍事評論員一度大驚失色。這說明美軍在那些年月裡已經有針對的進行了補短。

李延年一定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在局部戰場上的技戰術大師,否則無法在殘酷的戰場條件下漂亮的完成任務并且存活,期望未來的影片能從技戰術的角度專業的還原這一真實的英雄人物。

二、關于于敏劇情
地球上會造氫彈的國家隻有五大常任理事國。氫彈靠原子彈進行點火,點火機制被稱為氫彈構型。美國率先自研出了氫彈的T-U構型,然後英國對美國半偷半學搞出了氫彈,後來英國為了其在歐洲的戰略目的違背美國意願教會了法國,而俄國是偷了美國的技術。所以除了中國以外,其他四個常任理事國的氫彈構型都是同一種。

問題是,如何确定中國的氫彈構型與他們四個不同?美國第一顆氫彈重八十多噸,用重氫做的溫式燃料,隻有驗證價值沒有實用價值。美英法俄分别進行了數次幹式燃料的理論核試驗才獲得了具有武器價值的小型化氫彈。重量從幾噸到二十幾噸不等。

中國的氫彈構型被稱為于敏構型,第一次理論驗證試爆就是具有實戰意義的轟炸機空投,重量是一噸。如果不是中國的核物理理論和工業技術特别先進的話,那就隻剩下另一種可能~于敏構型是一種與T-U構型完全不同的構型。

話說回來,中科院最初歸中宣部管,于是某人差點把于敏排出核武隊伍。後來錢三強為了留住于敏讓他暫時去所裡當圖書管理員。生活經驗,在中國别惹圖書管理員。

三、關于申紀蘭
從電視的角度,這個故事表現的非常好,可能是本劇中拍的最好的部分。蔣欣真是一個好演員,她竟然真的能下地揮起鋤頭幹農活,趕起黃牛耙地,農田裡這種作業很容易受傷,申紀蘭讓人佩服,在這個嬌滴滴的時代背景下蔣欣也讓人佩服。

申紀蘭在做什麼,她在争取男女平等。在事業上,女人撐起半邊天,外面沒她不行。在收入上,男女同工同酬,家裡腰杆子賊硬。相比起來,現在豆瓣上微博裡很多田園女權要的是一片天都不想撐,要的是坐在天上當王母娘娘俯視衆生。

四、其他
黃曉明盡力了,但他并不投入,他不是在演戲,他是在表現自己,在耍帥。我不怪他,我怪我自己要求太高。

郭濤演的張富清說的是關中話,要知道漢中本地人也沒幾個聽得懂、也沒幾個會說洋縣話。嗯,郭濤是西安人說關中話得心應手。如此一來全國人對陝西的印象更進一步,一省都是關中口音呗。可實際上陝西分陝北、關中、陝南啊,陝南口音與那兩個那是相當的不一樣啊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