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地是不平的。真實而自然。食材原生态讓小孩感覺。新奇感
鞋子擺正:整潔和秩序
關不嚴的門:做事情要徹底。追求完美是不給别人造成麻煩
吃飯相互分享。
水龍頭下方沒有水槽,會賤濕自己的身體,節約用水
動物:真實感
為一個目标而努力,集體主義。
快的速度 不是傳遞知識,而是培養感覺。律動 節奏 反複 最重要

日本幾乎不存在,沒有經曆過霸淩環境的孩子。如今許多學校都開始反思改變,尊重、承認每個孩子的個性,而不是一味地讓步于集體。

芬蘭的教育
你覺得什麼是成功?
“當你有一份工作,有一個妻子,有點錢,就算是成功。”“沒有什麼最好的,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好,是平等的。”
回答什麼都可以,并沒有對錯。
芬蘭的學習是為了回到生活,回到生存的環境中。所以芬蘭給人的感覺就是樸素,拒絕喧嚣,回歸本來,這是一個安靜不急躁的社會。

對于她來說,學習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不是為了競争或者攀比,隻是為了自己和學生而已。因為她能學到的知識,就是她教給學生的東西。

畫畫的是為了表達自己,而不是為了競争,我們不做任何評比。你隻需要用不同的創意,表達自己的感情。芬蘭人所追求的:為了你的生活而學習。就是這個道理。

每個國家的教育制度都是依據這個國家的國情、曆史傳統和統治階層的願望來制定的。日本的教育有很明顯的集體主義色彩,一個好的幼兒園學校的設計處處都是别有用心的。整齊有序的鞋子擺放是為了培養整潔和秩序感,關不緊的門是為了養成為他人着想和做事情要徹底的習慣。水龍頭下方沒有水槽是為了提醒學生節約用水。日本的幼兒園很注重兒童身體的律動、節奏、反複,他們認為這些是最重要的,要元氣滿滿開展一天。學校的活動也很注重集體主義的培養,為了一個目标而努力。吃飯的空隙也不忘教育孩子,要學會分享同時也應好好保護自己。這樣的為一個目标而努力的集體教育,讓日本人的内心很壓抑和焦慮,他們過分考慮他人的感受,把脆弱埋在自己的心理,無論男女都不能以眼淚示人,認為這是懦弱的表現,因此産生了催淚師這個職業,這與國人以前的“男兒有淚不輕彈”的觀念是一樣的。也造成了日本的學校都有霸淩環境,個人一味讓步于集體。 以芬蘭為代表的高福利北歐國家,是教育好聞名。當周轶君問一群九歲的男孩,你覺得成功是什麼?有個男孩竟然給出這樣的答案。“當你有一份工作,有一個妻子,有點錢,就算是成功。”“沒有什麼最好的,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好,是平等的。”這樣的回答得益于芬蘭平等、尊重個性、不競争的教育理念。他們崇尚的是為你的生活而學習,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回到生活,回到生存的環境中去,所以學校的課程除了分學科,還有更多的現象教學,也就是一種跨學科教學。芬蘭的老師會帶學生去附近的森林尋找顔色,氣味;會帶學生去養老院和老人交談從而學習“時間與人”的關系。當周轶君聽到沒有任何基礎的老人對她說“畫畫是為了表達自己,而不是為了競争,我們不做任何評比。你隻需要用不同的創意,表達自己的感情。”她在芬蘭老師的身側哭了出來,因為戳中了她心中長期在國内受打壓的自卑心理。 這樣的教育環境,離不開政府對教師的培養,他們的學校沒有令人争得頭破血流的職位晉升,大量的時間都讓教師自己學習研究,這也正是國内的有識的教師正大力呼籲的,因此芬蘭的教師和學生一起成長的。“學習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不是為了競争和攀比,隻是為了自己和學生而已。因為她能學到的知識,就是她交給學生的東西。”而我喜歡這樣一個樸素、安靜不急躁的社會。印度的教育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學生能在課堂上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與老師讨論甚至大聲争辯,因此他們的課堂中可以出現多種聲音,而不僅僅是中國教育盛行的“标準答案”。一些有識之士,為了促進印度的教育公平,在偏僻的鄉村引進互聯網,讓學生接觸網絡進行學習。把這種自我學習的方式成為“sole(self-organized learning environment)”自組織的學習環境。由興趣去驅使學生進行學習。這樣的“雲中學校”被越來越多的城市學校所引用。英國的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差距很大。課程設置也有很大的區别。私立學校的學生大部分都會進入世界頂尖級大學,學校最重要培養的是社會責任感,是“達則兼濟天下”的社會理想,并大力鼓勵批判、獨立的思想。他們的教育中體育很重要,内在的修養依靠強健的體魄而表現出來。人的出身或許會受很多的局限,有時也很難翻越階層,那就在每個階層适得其所便很好。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快樂和小幸福。無需羨慕或者嫉妒。這讓我意識到身處底層人民,首先應該獨善其身,把溫飽問題滿足,然後才慢慢提升自己,去幫助他人。以色列這個國家主要是以猶太族為主,猶太族以聰明、創新著稱。離不開他們對于失敗的積極态度。失敗這個詞在英語中有消極的含義,希伯來語中,卻是“你在路上絆了一跤”你犯了錯誤,或者你可能不成功,我失敗了,我要再做一次,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從錯誤中前行,繼續前行。他們認為“英雄是失敗了很多次卻依然敢去嘗試的人,不要因失敗的結果,而否定了曾經的努力。”“失敗并不是結局”這樣的态度讓以色列成為創業大國,年輕的學生創立自己的公司,即使很小,但也是因為敢于嘗試。但也正是如此,以色列缺乏大公司,缺乏合作和嚴密的管理制度。“虎刺巴”這個詞語很難翻譯,意思是:大膽、誠實、直率。在團隊中面對問題,準确說出心中所想,是被廣泛接受的。而在中國文化中,人們因為傳統的“禮貌”總會用言語包裝自己的想法。人與人之間缺乏真誠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對個人成長不起任何實質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