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天皇(吉祥物)--幕府将軍(實權)--諸侯國--大名--武士(受雇于各大名)---農民--商人,這裡其中也有成為财閥和專做倭寇,山賊的,也有成為不了武士的浪人。這部電影主要探讨的是武士,農民階級以及處于它們之間的山賊群體所發生的一次戰役;

這部電影一開始給我的電影基調是絕望的,因為在那個日本時代,階級是非常分明的,武士是專門幫助大名或者以上階層打仗的,整個社會的農民相當于大名的一種私有财産,隻是拿來收稅的。所以當一小群山村農夫得知山賊要來洗掠,他們有人還想着把麥田燒光,然後集體自殺的想法。後來,就是铤而走險,進城招募武士--隻能做到提供三餐。

一開始,在這武士階層之下的農民是非常可憐又狡猾謹慎的。因為那個時代,武士甚至是對農民有生殺大權的,所以他們既擔心山賊,又畏懼武士會像山賊一樣。所以農民們隻能變得更加狡猾謹慎,卑躬屈膝。他們這個群體,隻有在真正面臨死亡的威脅時,才會不留遺力。否則,他們更願意隔岸觀火。隻能說,那個時代的日本農民,談不上老實,就是一群自私愚昧的可憐人罷了。

武士類似同時代的歐洲騎士,這兩個群體本質上同樣是追求一種榮譽和忠義精神的,也同樣是為貴族階級服務的,最重要的共同點一點也是,他們對農民階級的界定感很明顯。武士和騎士就是在農民之上的,可以幫助農民,但就像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施舍。由上而下的冒犯被認為是符合義法的,但如果農民冒犯上一階層的,就會被視為大逆。

山賊這個階級,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群落難武士,浪人,以及農民的結合體,然而他們算是摒棄了階層劃分,成為一個共同掠奪弱小的群體。這個階級的人物沒什麼描寫,實乃本片不足之處,但想來如果再加上山賊的形象刻畫,電影應該要有四個小時了。此片倒是可以考慮往電視劇方向發展了。所以,還是閹割掉了吧。

黑澤明在農民和武士的階層矛盾之下,講了一個很好的故事,無論是舍生死的武士,還是小人物的憤怒,都刻畫的非常飽滿。再來,旗幟飄揚的時候,真的能給人一種氣勢如虹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