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3
關于二戰抵抗運動、地下組織的經典傑作。
本以為是戰争片,實際上延續着梅爾維爾的地下題材,同樣是高明的“罪犯”,不過是有理想的正義的戰士。
主題其實很正很傳統-個人情感和組織紀律的矛盾,犧牲小我保全大局。某種程度上是歐洲的主旋律電影,奈何拍得如此高明。
不同于《無恥混蛋》那種戲谑與戲劇化的英雄主義複仇爽片,貶低敵方、手撕鬼子的場面完全沒有出現。諜戰的懸疑氣氛被合理适度地還原,這當然和導演本人的親身經曆有關。同樣是微觀史實的書寫,可以和《帝國的毀滅》對照觀看-對抗的兩面都走上了不歸路,本片更為含蓄沉郁。既不煽情也不演繹,而是把所有情感和價值這些都融入影像留給觀衆自己挖掘。沒有戲劇化的表演和闡釋,隻有從外向内的刻畫。不是通過對細節的高度把控和設計來取得形式上的完美統一,而是通過寫實和具體的細節描繪來呈現氛圍和更深層的統一。封閉空間、霧氣、沉默與行動…因此優點在于寫實,同時冷峻平淡-幾乎是布列松式的:觀者需要一定的主動投入才能理解體會,但因此也會更為深刻。
就影片的視聽而言,有風格特色,但未能做到不着痕迹、大巧不工,和大師尚有差距。
ps. 大銀幕沉浸體驗滿分,中間雖然處在昏昏欲睡的狀态,但是清醒的時候都全神貫注。
維度 ★(1-10) 備注
思想深度(學術文本價值) 8.2
個人感受(觀衆傳播價值) 8.3
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8.7
叙事水平(文學價值) 8.1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專業價值) 8.1
25.5.29小西天
ps.今天又是犯難的一天。一張票收了又出,出了收,在本片和恐懼的代價之間反複猶豫徘徊。但決定了就不後悔,也沒讓我失望。
簡評-關于二戰抵抗運動、地下組織的經典傑作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特呂弗的傑作
評分:B+8.2一反常規的特呂弗,英文、彩色片和科幻類型片,沖擊力十足。科幻電影往往的窠臼,要麼是想象力過剩的特效噱頭把注意力帶偏,要麼是物件的格格不入令人出戲。果然不出所料,特呂弗也意識到:“圖像方面有一塊是失控的,雖然與法國電影 ...
小噴
25.3.25于小西天5.5/10三星是我剔除個人偏好的最大尊重,打及格分,在于人物和情節勉強還能自洽。兩分則是本分。ps.打分這件事不僅主觀性極強,而且不同時期的差異太大,必須要不斷修正,但不同影片又勢必在特定的背景下觀看,因此想 ...
愛情死了,愛情萬歲!
另:https://mp.weixin.qq.com/s/gJ-B99sBWwDjGUAR_X5Yzg評分:B+8.0mark第三部蔡明亮,早期巅峰代表作。總體上本片比前作更為成熟細膩(當然也少了點混沌的感覺),比起《郊遊》略顯僵硬 ...
佳片-二戰和青春的類型融合
評分:B7.7第一部路易-馬勒,還是太闆正了,不夠驚豔。視聽是專業化的,劇本過于工整和封閉。不過,亮點在于不僅每個鏡頭中蘊含着不同元素(如聲畫分離)和鏡頭内外的場景張力,叙事也暗含着主線和輔線的張力糾纏。明線由神學院學校兩個男孩之間 ...
評分:B+7.9瓦爾達,散文電影+1。本片是絕佳的日記vlog,遊記和公路體的交彙。但散文電影真的就僅限于此嗎?看多了感到比較失望。rap、繪畫、各種媒介拼接,導演出鏡,場景的聯想式剪接,戲裡戲外跳脫都流暢自如,對瓦爾達算不上什麼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