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3
關于二戰抵抗運動、地下組織的經典傑作。
本以為是戰争片,實際上延續着梅爾維爾的地下題材,同樣是高明的“罪犯”,不過是有理想的正義的戰士。
主題其實很正很傳統-個人情感和組織紀律的矛盾,犧牲小我保全大局。某種程度上是歐洲的主旋律電影,奈何拍得如此高明。
不同于《無恥混蛋》那種戲谑與戲劇化的英雄主義複仇爽片,貶低敵方、手撕鬼子的場面完全沒有出現。諜戰的懸疑氣氛被合理适度地還原,這當然和導演本人的親身經曆有關。同樣是微觀史實的書寫,可以和《帝國的毀滅》對照觀看-對抗的兩面都走上了不歸路,本片更為含蓄沉郁。既不煽情也不演繹,而是把所有情感和價值這些都融入影像留給觀衆自己挖掘。沒有戲劇化的表演和闡釋,隻有從外向内的刻畫。不是通過對細節的高度把控和設計來取得形式上的完美統一,而是通過寫實和具體的細節描繪來呈現氛圍和更深層的統一。封閉空間、霧氣、沉默與行動…因此優點在于寫實,同時冷峻平淡-幾乎是布列松式的:觀者需要一定的主動投入才能理解體會,但因此也會更為深刻。
就影片的視聽而言,有風格特色,但未能做到不着痕迹、大巧不工,和大師尚有差距。
ps. 大銀幕沉浸體驗滿分,中間雖然處在昏昏欲睡的狀态,但是清醒的時候都全神貫注。
維度 ★(1-10) 備注
思想深度(學術文本價值) 8.2
個人感受(觀衆傳播價值) 8.3
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8.7
叙事水平(文學價值) 8.1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專業價值) 8.1
25.5.29小西天
ps.今天又是犯難的一天。一張票收了又出,出了收,在本片和恐懼的代價之間反複猶豫徘徊。但決定了就不後悔,也沒讓我失望。
簡評-關于二戰抵抗運動、地下組織的經典傑作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大銀幕重溫-再評《紅高粱》
評分:B+,保持初看的7.6(3.8/5)前言:想當初在老家大棚裡拿着pad看的,體驗很一般,這次終于在大銀幕重溫。時隔九個月,對電影的理解果然發生了質變。評析:大銀幕上觀看,優點和缺點都被清晰地放大。首先是劇作的痕迹比較重。這與文 ...
這不是電影!
評分:C,5-6。簡評:看的第四部格林納威,沒想到能差到這種地步(同時把莎翁也糟蹋了),再次挑戰了我的底線。幾乎是我電影理念和創作不折不扣的反面教材。電影橫跨音樂、繪畫、建築到文學,這次又加上了戲劇元素。不同于塔可夫斯基、布列松、林 ...
意大利村莊的紀實史詩-從土地到上帝
評分:A-8.4暫且保留,打四星。前言:友鄰評分高達9.3、碼了許久沒舍得看的神片,到今天的契機才看,也是順理成章。其一原因是按照導演的作品順序正好看到了奧米爾這部。其二是在梳理意大利電影的線索,也剛好看完了羅西裡尼的前十年作品,算 ...
一雙鞋,一段路,以童真丈量世界—評析《何處友家》與《小鞋子》
公衆号圖文版:“一雙鞋,一段路,以童真丈量世界”——佳片導賞《何處友家》與《小鞋子》 - 微信公衆平台引言:本文将從不同角度評析兩部伊朗影史上的經典作品,一部是著名導演阿巴斯的成名作《何處友家》,另一部是十年後馬基德的成名作。二者在 ...
觀感-劄記
簡評:B-,6.5+第一次看了半截棄了,拖拖拉拉一個星期、零零散散看了四次才看完。沒什麼體會,隻覺得形式過僵、故弄玄虛,實在空洞無趣。色彩、構圖,畫中畫、框中框。極緻的清晰和幹淨,(和作品中繪圖師一樣)每個畫面都經過精心嚴格的控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