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3
關于二戰抵抗運動、地下組織的經典傑作。
本以為是戰争片,實際上延續着梅爾維爾的地下題材,同樣是高明的“罪犯”,不過是有理想的正義的戰士。
主題其實很正很傳統-個人情感和組織紀律的矛盾,犧牲小我保全大局。某種程度上是歐洲的主旋律電影,奈何拍得如此高明。
不同于《無恥混蛋》那種戲谑與戲劇化的英雄主義複仇爽片,貶低敵方、手撕鬼子的場面完全沒有出現。諜戰的懸疑氣氛被合理适度地還原,這當然和導演本人的親身經曆有關。同樣是微觀史實的書寫,可以和《帝國的毀滅》對照觀看-對抗的兩面都走上了不歸路,本片更為含蓄沉郁。既不煽情也不演繹,而是把所有情感和價值這些都融入影像留給觀衆自己挖掘。沒有戲劇化的表演和闡釋,隻有從外向内的刻畫。不是通過對細節的高度把控和設計來取得形式上的完美統一,而是通過寫實和具體的細節描繪來呈現氛圍和更深層的統一。封閉空間、霧氣、沉默與行動…因此優點在于寫實,同時冷峻平淡-幾乎是布列松式的:觀者需要一定的主動投入才能理解體會,但因此也會更為深刻。
就影片的視聽而言,有風格特色,但未能做到不着痕迹、大巧不工,和大師尚有差距。
ps. 大銀幕沉浸體驗滿分,中間雖然處在昏昏欲睡的狀态,但是清醒的時候都全神貫注。
維度 ★(1-10) 備注
思想深度(學術文本價值) 8.2
個人感受(觀衆傳播價值) 8.3
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8.7
叙事水平(文學價值) 8.1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專業價值) 8.1
25.5.29小西天
ps.今天又是犯難的一天。一張票收了又出,出了收,在本片和恐懼的代價之間反複猶豫徘徊。但決定了就不後悔,也沒讓我失望。
簡評-關于二戰抵抗運動、地下組織的經典傑作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評分:A-8.0首先,談談标題“1951年的歐洲”。一個時間-1951,标志着戰後重建期的末尾,戰争的問題已經被轉化至次要位置了,無論是羅西裡尼——在拍完“戰争三部曲”後便将目光移至了新的現實問題——還是其他人都開始從戰争的陰霾中離 ...
簡評
評分:7.9和奧爾米《米蘭心事》、《工作》類似,本片既有着旅行者眼中異域風光的魅力-獨屬于意大利的街頭風情和城市景緻,也有着與之對應的人物内心氛圍和情感糾葛。精巧嚴密的情節同紀實性的風格完美融合,戲劇性以難以預料的方式恰到好處地蘊釀 ...
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80周年紀念-兼評羅西裡尼“戰争三部曲”
公衆号圖文版:https://mp.weixin.qq.com/s/or3Tig9fFd9Zh9GYUITUdA引言趕在今年此時才觀看羅西裡尼,實在是緣分和命運的安排。一是正好标志着新現實主義運動開山之作的《羅馬,不設防的城市》誕辰 ...
三部曲之末《德意志零年》-末日的獻祭評分:A-8.3背景-主題-叙事作為羅西裡尼“戰後三部曲”之末,和系列作品前兩部略有不同,影片選擇以戰後德意志民族作為聚焦點-而且不帶有任何審判意味,因為不是直接描繪戰争和納粹的暴行,而是仍以一個 ...
全方位深度解析-宗教類型片與《聖弗朗西斯之花》
評分:B7.4中規中矩之作,與早期新現實主義-即便有所延續、并非背離-逐漸分道揚镳。很傳統的段落化叙事,故事背景是虛設的,情節的片面的、缺乏層遞與關聯呼應,人物和事件都因此不真實融貫。(盡管比《黑水仙》這樣的好萊塢版類型片要好些)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