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号觀看的《七武士》,直到今天才有空來補充影評,想想那還是一個雙休周末,随後就是五一前的單休,怠惰使我将這篇影評一直拖到了今天。等今天過去清明假日也就隻剩下一個周末,而三天内長達9小時的車程也使得整個假日被切分的碎片化,而這篇影評也就隻能寫寫停停,斷斷續續寫了1000多字,思維不連續也請諸位見諒。

前些日子鑒賞的黑澤明導演的《七武士》。電影的故事非常簡單,主線故事就是農民發現山賊計劃在秋收之後過來打劫村莊,于是他們計劃在外面雇傭武士來保衛村莊,并最後成功保衛村莊的故事。電影讓我所驚歎的是如此簡單的一個故事竟然被黑澤明導演豐富成了時長近3個半小時的電影。雖然涉獵的黑澤明導演的電影并不多,但管中窺豹的從《七武士》到《羅生門》觀摩,黑澤明導演的風格可見一斑,黑澤明導演喜歡在一件簡單的事情中不斷豐富人物元素,最後電影上升到人性的高度,引發觀衆思考,而如何将一個簡單的故事豐富到如此高度和深度,這便是黑澤明導演的高明之處。

電影雖然看似隻是簡單在講村莊保衛戰,但是從各個角度電影又豐富了非常多的内容,從初期的找尋夥伴到最後決戰,黑澤明導演在塑造人物角色的時候并沒有吝啬任何的時間,在電影初期的一個小時沒講述了七人相聚的過程并且每個人物都塑造了一個初見場景以及性格特征,這也使得每個人物都能如此深入人心。

緊接着相聚過程,導演又安排了快1個小時的時間講述了七武士和村民一起訓練,逐漸加強主角團之間的鍊接,同時也開始塑造村民和七武士之間從最開始的相互不信任再到信任的進展,在這一幕中觀衆會更加相信大家都在為着相同的結果作着自己的努力,同時在最後加入菊千代也一步一步融入到團隊中,同時在講述他逐漸成為一名合格的武士成長的故事。

最後一幕自然是守村的大決戰,電影刻畫了盜賊,村民武士之間在決戰的準備,在戰鬥中武士們遵從着逐個擊破的策略,并最終取得成功,但武士和村民們也是損失嚴重,高高的墳頭上七人去四,而武士之下則是大量村民的亂葬崗,所以死去的不止武士也埋葬着大量的農民,而這是時代的悲哀。

電影至此其實故事就已經結束了,黑澤明導演的劇作編排不得不讓人驚歎,首先在第一幕中導演就開始塑造人物性格,從莽撞沖動但卻充滿赤誠的菊千代,冷靜機智并極具領導天賦的堪兵衛,善良有夢想的年輕武士勝四郎,具有武士風度且有人緣的五郎兵衛,有情有義的七郎次,樸實幽默随和的平八,冷靜冷血且武力好強的久藏,七名武士性格極具特點,而如此生動的人物才能夠在他們死亡時震撼到觀衆。

然而電影的引發的思考不止于此,首先是看似一股繩一般的保衛隊中,村民和武士卻有着不可分割的隔閡,武士有着高尚,善良的品格收人尊敬。而村民雖看似單純淳樸,但内心中卻有些不可磨滅的自私。兩者在第二段中看似融合到了一起,而在最後一段又将這貌似融合全部打散,再次回到泾渭分明的兩個階級。正如農民快樂唱着号子的春種和武士墳墓并存時,既表述武士階級的落寞,同時還通過農民的自私揭示了人性中的惡。其實再深入思考一層可以發現,導演通過志乃和勝四郎的愛情批判了日本傳統的父權對于女性的迫害,而盜賊即是耗盡最後一人也要攻打村莊不由的讓人聯想到時代迫使這群盜賊攻打到最後,倘若失敗也無法活下去的事實,這又一次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悲催。至此黑澤明導演在這部電影中融入了社會,曆史,傳統,人性等一系列元素,不由讓人感歎其豐富程度。

當然電影的視聽語言也極為豐富,尤其是雨中決戰,混亂泥濘,驚慌和狼狽共存,值得細細品味,但關于本片的拉片很多,就不再此贅述,各位看官可去b站自行尋找。導演看起來劇作還是很符合好萊塢的三段式叙事,所以本片不難懂也不晦澀,簡單直白的反映了關于這一切導演的思考,不愧是一部傑作。

能閱讀至此也感謝各位看官的耐心,本篇評論僅以個人視角評價本片,如有遺漏還請指出。個人評分:9.35分,極其簡單又複雜的電影,值得細細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