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公一起在書房看的這部電影,彼時半歲的閨女正在卧室睡覺。

說實話,若不是當了父母,這部劇的邏輯我們是想不通的。老公和我,兩個人向來都是熱愛對電影吹毛求疵的人。

我們也許會說,“這個爹真傻x ,沒有智商”“這個媽媽為什麼會放棄豪宅不住住高層?”

然而,我們都從這個小故事身上收到意外的滿足感。

恐怖片得高分有幾大法門:

1、首先,在節奏和場景設計上,需要讓人釋放應有的腎上腺素。這個電影在幾個元素的設計上非常不錯,比如烏鴉、淩晨不開燈、鬼影、神秘的儀式、獨眼的老婦女等,這方面做足了功夫,節奏又非常緊湊。

此時,氛圍感已經拉滿了。

2、其次,邏輯設計要自洽。此邏輯指電影自身的邏輯,比如爸爸對已逝女兒的執念、女兒對父親的愛、媽媽愛娃勝過愛老公、為救自己女兒的老巫婆…這些都是自洽的。

如果講劇外的邏輯,非得撸袖子論一論主角的智商,這個太不講道理,不如去玩劇本殺來的痛快。

3、最後,結局要爽。

爽是什麼?比如,如果主角煞筆,結局最好就别活着了;如果涉及到小孩子的,結局千萬不要太殘忍 。

因為恐怖氛圍本身已經讓人十分不舒服了,結局如果再讓你膈應一下,肯定就要換來差評了。溫子仁的《招魂》系列,其中一部的結局好像男主在招魂過程中,結果被惡鬼附身,讓人非常不爽。我記得當時罵了導演好長時間。

現在當了媽,更看不得脫軌的結局。再一個,溫子仁系列的恐怖片,8成都是“爽”的結局,要不然誰給他高分。你以為那些二十來歲的小哥哥小姐姐們能理解那些發生在“已婚帶娃”的房子裡的恐怖片的邏輯?他們總會說,“這個爹好傻x,這個媽沒腦子”。

看這種片,并且願意給高分的,想必多是一些有着大量父愛母愛“多巴胺”的有娃群體吧。

所以這部劇的結局——已經被換了魂的小女孩坐在“媽媽”的自行車上,小心翼翼貼近“媽媽”的場景,是讓人有滿足感的。

向來毒舌的老公,竟然祈禱着,“千萬不要有反轉。”

也終于理解,為什麼高評分的恐怖片,比如溫子仁系列,場景設置全都是一棟房子,一棟住了一家老小的房子。

因為家向來不僅僅是家,也是道場。如何在這道場裡躲避惡、躲避欲望、躲避執念,是需要修煉法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