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難以用簡短的語言形容《瞬息全宇宙》這部電影,甚至無法按一般定義給它歸類:科幻?喜劇?家庭?超英電影的變種?視覺化心理驚悚片?似乎都不完全、也不到位。

...
2022《瞬息全宇宙》

影片的腦洞之大、技法之炫令人瞋目結舌、歎為觀止;而微言大義的台詞閃爍的内涵之廣、思慮之深又讓人惴惴不安并深陷其中——其實兩位丹尼爾導演(Daniel Kwan和Daniel Scheinert)的前作《瑞士軍刀男》就有這樣的特點,隻是這回的世界觀架構顯然更為繁複、人物線索更為龐雜、核心表達也更為隐晦。

...
2016《瑞士軍刀男》

因此,若要從劇情、人物、主題方面全面複盤《瞬息全宇宙》,是個相當浩大的工程。光是那些天馬行空的科幻設定帶來的五花八門的名詞解釋,就讓很多觀衆消化不良:

比如影片中的“全宇宙泡沫”(Cosmic Foam,即多重平行宇宙)、“Alpha宇宙”(Alphaverse,第一個主動和其它宇宙進行接觸的宇宙)、“宇宙跳躍”(Verse jumping,即人能穿越到其它宇宙的另一個“自己”身上,獲取相關記憶并使用其技能)、“跳躍點”(Jumping pad,指的是低概率的奇異舉動:與原宇宙的人生反差越大的宇宙,越需要很奇葩的行為才能穿越)、“Jobu Tupaki”(即本片的大反派:Alpha宇宙中的Joy)和她一手打造的“Bagel黑洞”......

...
Bagel(百吉圈面包)黑洞

要理解上述的這些“科幻”内容其實并不困難,而“吃不消”的原因在于:這屬于密集信息帶來的感覺超載(sensory overload),并非影片本身沒有闡述明白。事實上,每個新名詞都借角色之口前呼後應地向觀衆交代過了,甚至連“超載”的概念都是如此。

...
信息過載會導緻靈魂分裂

至于中國移民家庭的生存困境(以報稅這件小事體現)、祖孫三代的價值觀撕裂與和解每位觀衆多少都能get到——但其實以上所講通通不重要。科幻外衣與家庭内核看似構成整部影片的表裡,其實都是“表”,《瞬息全宇宙》所探讨的真正議題是人和人的存在。

...
影片的真正主題是:人

當然,就影片存在主義表達展開讨論就太大太空泛。為此我也為自己接下來的思路開了個“腦洞”:既然影片還援引清朝詩句“多情⾃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且對《黑客帝國》《2001太空漫遊》和《料理鼠王》等一衆經典的緻敬戲仿到了肆無忌憚、信手拈來的地步。那我不妨效仿一下這“拿來主義”的創作方法,也靠引經據典來打開一個進入這部電影的“跳躍點”,看能否為解讀影片帶來些許新意——

...
“Alpha宇宙”中的後台數據操作場景,明顯緻敬《黑客帝國》

...
“熱狗手指宇宙”的起源,緻敬《2001太空漫遊》

...
“廚師宇宙”中的料理浣熊,緻敬《料理鼠王》(因為Evelyn搞錯了兩種動物的發音)

作家加缪在《西西弗神話》開篇如是寫道:“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隻有一個,那就是自殺。判斷生活是否值得經曆,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學的根本問題。其它問題:諸如這世界是否是三維的,也不管大腦有九個還是十二個分區,這些都是次要的,不過是些遊戲而已,首先應該做的是回答問題。”

...

好,現在讓我們把這段話擴充改編一下,看看效果:

兩位丹尼爾導演在他們的兩部作品中最關注的問題是一緻的,那就是自殺——不管是像《瑞士軍刀男》中的Hank那樣進行生理上的自殺,還是像《瞬息全宇宙》的Joy嘗試精神層面的自殺。判斷生活是否還值得繼續過下去,就是在回答兩部電影一以貫之的根本問題。

其它問題:諸如《瑞士軍刀男》的屍體Manny具體有多少種技能(放屁、噴水、點火、起飛、砍東西、刮胡子等),也不管Evelyn穿越了九個還是十二個宇宙(儲物間宇宙、功夫宇宙、廚師宇宙、披薩店員宇宙、歌唱家宇宙、熱狗手指宇宙、石頭宇宙等),這些都是次要的,不過是花招而已,首先應該透過導演的花招看他們最想說的東西。

...
《瑞士軍刀男》Hank打算自殺

...
《瞬息全宇宙》Joy決定精神自殺

接下來,就讓我們以Evelyn的女兒Joy的“精神自殺”作為重要切入點,聯系《瑞士軍刀男》中的Hank,聊聊“自殺”。需要指出的是:加缪所謂“哲學上的自殺”與影片中自我毀滅式的“精神自殺”既有共同之處,也有區别。

...

Part1:Nothing matters=自殺

從電影開篇的鋪墊來看:Evelyn與Joy的母女關系是緊張而隔膜的,奔忙生計的Evelyn平日無暇與女兒溝通、尊重女兒的感受——就是對老公Waymond和其他所有人都是一樣。

她隻會條件反射似地叮囑女兒“你又吃胖了”,并在公公面前對女兒的女同身份感到羞恥。長久以來不被理解的孤獨和壓抑使Joy對母親的怨怼與日俱增,從而悄然滋生出Alpha宇宙中毀滅一切的Jobu Tupaki對1000個平行宇宙中的“母親”進行連環追殺。

...

但原生家庭傷害這點兒現實因素,遠不是Jobu Tupaki大開殺戒的最重要原因。有關别扭母女關系的電影已經太多,如台灣去年的《瀑布》《美國女孩》以及前段時間大火的《青春變形記》,“天馬行空”的導演的思考豈會止步于此。

...
《瀑布》中的母女

...
《美國女孩》中的母女

...
《青春變形記》中的母女

他們給了Joy的黑化一個古老而又形而上的深刻理由:“虛無主義”。理解這點,對于理解全片真的至關重要。我們便重點從以下這三個場景分析:

第一個場景是Joy首次向Evelyn解釋“Bagel黑洞”由來:它起源于自己的“無聊”,囊括了她從小到大曾經經曆并體驗過的所有一切,她的所有希望和夢想。當這一切完成後,她最終發現世界的“真相”:Nothing matters,一切都不重要。正如她所言,“如果一切都不重要,那麼一事無成的人生帶來的痛苦和罪惡感都會煙消雲散”。

...

所以Nothing matters的第一個面向是失敗:女兒被忽視乃至沒被承認的人生自不必說,就是Evelyn自己的人生也堪稱失敗。她日複一日地為“開洗衣店-交稅”而“原地打轉”,與身邊所有人漸行漸遠:父親不認、女兒出櫃、老公想要離婚,還要面對稅務局審計員的刁難。就像Alpha Waymond對她說的那樣:“我見過1000個版本的你,你是活得最差勁的你。”

...

我想,關于人生失敗這點絕大多數人都能理解:小時候的我們也是“将來長大後要當XX家”的張口即來,可現在呢?那我們就不談希望、隻談生存吧:有一份穩定的收入,能過平淡的日子就好。但現實呢?

...

Nothing matters的第二個面向是“啥也沒有”。這話是什麼意思呢?最直白的解釋來自Joy的原話:“我們的一生不過是些破碎的片段,伴随着無窮的糾葛與困惑。”因為是“破碎的片段”,所以在時間長河中,“無物存在”。

...

這在邏輯上是能夠自圓其說的:曾經存在的,已然不在;而尚未到來的,當然也不存在;唯一存在的“現實此刻”又匆匆而逝。于是,我們擁有的每分每秒,就這樣在手裡化為虛無并失去意義,直到大限将至的那天。人終于發現,這輩子都是這麼“暫時”地活着,到頭來“啥都沒有”。

...

想想吧:人一生的短短時間,較之先前沒“我”的數十億年光陰不過“一瞬”。某一天,“我”突然存在了,而在這“一瞬”過去以後,“我”又要轉入接下來同樣漫長的數十億年的“非存在狀态”——非這麼想的話,我們非瘋了不可。于是,電影中就出現了全片玩得最瘋的一組鏡頭:石頭宇宙。

...

...

...

通過石頭宇宙中母女之間的對話,揭開了Nothing matters的第三個面向:“啥都不是”——這是在說,我們的選擇和行動缺乏價值。試問,托勒密這輩子幹了個啥?而推翻他的哥白尼又幹了個啥?壓根不是“地心說”也不是“日心說”,事情根本不是他們想象得那麼簡單。

引領人類進步的偉人們尚且如此,何況作為區區“人類”的我們呢?我們“渺小而愚蠢”,“竭盡全力地處理一個宇宙中的事情”尚不如意,我們如此辛苦奔忙地活着究竟為了什麼?

...
Joy認為人一切自以為是的行動沒有價值

這下我們終于看清何謂Nothing matters:我們很失敗,我們啥也沒有,啥都不是。這是“Bagel黑洞”顯示的終極真理,我們被它吸入,就是滑向徹底的虛無:一種改頭換面的自殺。

...

這一自殺,不僅由不如意的現實理由所決定,更是天資出衆的女兒憑她的潛力悟到的:因為感覺超載,她的大腦“分裂成很多碎片”,“無限的知識”、“太多的世界讓她喪失了一切道德感和對真理的信仰”。想想那些内心敏感豐富、卻最終自殺的藝術家和大文豪們,我們就能真正理解Joy黑化為Jobu Tupaki的内心動機。

...

說到這兒,我們就會發現,Joy“自殺”的理由與電影《瑞士軍刀男》中的Hank恰好相反:雖然都是屬于溝通無能的孤獨症患者+世俗眼裡的“怪胎”,但Hank的孤獨在于他隻能活在自己的世界,無法與他人建立正常的情感聯結,他因過分單純而崩潰;而Joy的孤獨,卻是因為經曆了太多的世界、見過太多的人,她因過于複雜而崩潰。

...

就連Evelyn在拯救女兒的過程中也逐漸迷失:随着在越來越多的宇宙中穿梭,她那“陶罐”般的大腦也出現了“裂痕”,她也發現“熟悉的生活開始崩塌,鄰裡間也失去了信任”,她越來越暴力、越來越混亂,她嘔吐、暈倒、刺傷Waymond、在廚師宇宙中舉報同事、在熱狗宇宙裡抛棄戀人,甚至在新年Party上打爛自家的洗衣店......

在所有宇宙中,她都呈現出愈發混亂、破罐破摔的狀态,她甚至幾乎成了第二個Jobu Tupaki。唯有在這時候,她才能真正地“見女兒之所見”。

...

即使“跳躍”出《瞬息全宇宙》的“宇宙”,回到我們自己的宇宙當中,我們對于裂痕與混亂同樣能夠感同身受。互聯網時代,且不論具體的個人境遇,光是每日面臨的感官超載和信息休克,就足以讓我們體會Evelyn和Joy的頭痛欲裂:打開微信、微博、抖音、頭條......這都是“無限碎片”。我們活在碎片裡,我們是“破碎的人”。

...

往小了說,就像我這篇文章,肯定有人會想“剛才寫得挺有道理”,也必然有人覺得“這完全就是胡扯”。同樣的文字,讀到的内容完全不同,是因為我們處在不同的“宇宙”。

往大了說,活在此時此地的我們,都能夠一會兒穿梭到“徐州宇宙”,一會兒又穿梭到“上海宇宙”,我們甚至還能瞬移到萬裡之遙的“烏**宇宙”和萬米高空的“*航宇宙”......

平心而論:你有沒有一種眩暈、無力的絕望感?剛才提到的這幾個宇宙,到底哪個好點呢?這幾個宇宙裡的人,不是也像楊紫瓊VS“公公軍團”一樣見面就要開打麼?——隻要看看眼下的輿論場和微信留言闆就清楚。

...
澤***“空降”戛納時的網友“交流”

總有那麼一個時刻,社交媒體、書籍文章、電腦遊戲、影迷們最愛的電影,這些一向能慰藉我們靈魂的發明創造,在現實面前一一失效、隐匿。那種感覺叫“累”。

腦海深處的Bagel黑洞不由自主地蠢蠢欲動:古怪、隐秘、尴尬、無可名狀的可怕想法,順着“裂縫”汩汩而出卻不知流向何處,無人傾聽、更無人在乎,那一刻的你雖置身人群,卻與世隔絕。

...

所有的分裂、混亂與崩潰:這壓根不是什麼“腦洞”好吧。信息爆炸的今天,每個人都是頭頂黑洞的“精神分裂者”。

如此說來,自殺的理由——至少精神自殺的理由,簡直不要太完備。隻要像影片中Jobu Tupaki那樣保持麻木的冷酷、殘忍的嘲諷、充當一具憤怒的行屍走肉,再一頭紮進虛無的懷抱便算“大功告成”。讓石頭宇宙改朝換代也沒什麼不好: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幹淨。

...

...

唯一的問題是:我畢竟還不是一塊石頭。那不自殺的理由到底有沒有?——有。

是靠家庭溫暖嗎?是靠溝通理解嗎?是靠用愛發電嗎?從影片的合家歡結局看,表面上是,其實不是。為了向主流價值觀靠攏,兼先前思路放得太飛,三代人握手言和、一家和好如初的場面其實略顯套路和倉促。不信,就看那個衆人拉扯女兒不要被黑洞吸走的鏡頭,我們剛在《青春變形記》中看過類似的版本。

...

...

所以,導演暗藏的不自殺理由并不在結尾,其實它跟自殺的理由一模一樣:Nothing matters——這也是靠楊紫瓊的台詞直接向我們點明的。

...
一家人還是一家人的原因,仍是Nothing matters

我們的人生就是這麼離奇和吊詭。去死的理由正好也是活着的理由,我們不禁又要問一聲:為什麼?

Part2:Nothing matters=活着

讓我們回到Nothing matters的第一個面向:失敗。固然,現實中的Evelyn是所有版本中活得最差的一個,但也正因為她的失敗,她才能成功挽回女兒。

...

其中的道理,是Alpha Waymond已經向她解釋過,并在事後證明了的:平行宇宙的出現,源自于人對同一件事的不同的選擇,“哪怕再微小的決定,随着時間流逝也都會造成重大的影響”——這點隻要想想經典老片《蝴蝶效應》就夠。

...
2004《蝴蝶效應》

正因為Evelyn在人生的每關鍵一步都會選錯,浪費了無數的機會——她才有機會分裂出那麼多“選對”的自己、創造出那麼多的宇宙。一般人沒那麼多迥然不同的人生,他們往往隻有同本尊差不多的寥寥幾個宇宙。

所以,如果不是有數以千計的宇宙可供Evelyn穿梭,她怎能在這個宇宙中掌握到那麼多的實戰技能,戰勝一個又一個的對手,拯救誤入歧途的女兒呢?我們要注意的是,導演所給出的“無能,所以無所不能”的自洽邏輯。若非如此,這個故事則都不能成立。

...

用“塞翁失馬”或“福兮禍所依”來解釋如此設定的寓意恐怕還遠遠不夠,這一“失敗為成功之母”的認知其實頗似道家對“有用、無用”的思考:一棵大樹——拿來造船會下沉、當棺材會腐爛、打家具會壞掉、做門窗會發潮、當柱子會蟲蛀......而正是因為這“朽木”百無一用,它才長得又高又大、長得枝繁葉茂。但凡有點“用”的木頭,早被人砍了......

...

所以“成功”或“失敗”其實是外人外物下的定義,依據标準為是否“有用”。可就像那樹一樣,人要過分追求在别人眼裡“有用”的話,便難逃被利用被限定的命運,最終喪失本心。

何為本心?本心是善良——這才是對抗Bagel黑洞最為有力的武器。Alpha Waymond認定Evelyn是救世主的原因,正是看中她的善良:“多年來,我一直在尋找那個心懷大善、能與極惡相匹敵,并重塑平衡的人。”

...

對此,功夫宇宙當中的Waymond便繼續補充道:“這雖然是很殘酷的世界,我們都在裡面繞圈子,可我總是能看到事情好的一面,那不是因為我天真,而是必要而需要。”

...

我們會發現,同樣是被忽視、被誤解,Waymond并沒有像自己的女兒一樣選擇黑化,相反他一直都在以默默的隐忍和付出,一點點地來修複這個“殘酷的世界”:他給稅務局審計員送餅幹來緩和關系,以共舞一曲補償沒找夠錢的顧客,在被Evelyn刺傷後雖然一臉不解、痛苦萬分,他依然向殺紅了眼的人們發出徒勞地呼号:

我知道你們戰鬥,是因為害怕又困惑,我也很困惑。我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我隻知道,我們要善良,尤其是在我們迷茫的時候。

...

看吧,即使遭受愛人傷害、即使失去愛,依然可以善良。我們眼前的這個世界,其實并不是弱肉強食的修羅場,更不能以“天地不仁”為由,視“萬物為刍狗”地報複這個世界。

所謂的“軟弱”——即對芸芸衆生的善念,終究才是最強大的存在。Bagel黑洞能夠吸幹女兒對母親的愛,卻注定無法吞噬掉丈夫對所有人的善。

...

...

如何才算對每個人“行善”?——讓每個人“是其所是”。因為就像前文講的,當“啥也不是”的自殺理由湧上心頭,總是因為有世俗、他人的評判介入,但我自己:與外界何幹?

就讓“愚蠢幼稚”的“谷歌之眼”飛向每個人的頭頂,成全他們最真實的自我——對亡妻的香水念念不忘的,你就讓他聞聞香水;神經系統受損的,你就還他一個健康的頸椎;離開浣熊無法自立的,那就給它一隻“浣熊”;甚至那些有SM特殊癖好的,你就讓他知道這嗜好沒什麼見不得光的。

...

...
扮演“男奴”的正是導演之一Daniel Scheinert

說到這裡,我想補充一句:很多人以“重口味”、“惡趣味”來看待影片中那些無節操、秀下限的場景,認為這頗得周星馳的無厘頭之風。其實不是的,我們需要聯系導演前作《瑞士軍刀男》中的“屎尿屁”來看待影片如此設計的真正意圖。

...
2016《瑞士軍刀男》

就跟臭屁連天卻能充當沖浪引擎一樣,影片中的尿褲子和“菊花殘”之所以能作為穿梭宇宙的“跳躍點”是因為:我們不該貶低和醜化人的欲望和本能。本能是很自然、很正常甚至很有創造力的——不管多麼為世所不容的奇葩本能。

...

我們不要因為與衆不同的“性”趣便妄自菲薄、心中有愧。想想《瑞士軍刀男》的Hank吧:你鐘意手X,那就放心大膽地去做,這不該導緻對父母的内疚,以及不敢正視一直喜歡的姑娘。“怪胎”也有自我實現的權力,負罪感和無用感常常會扭曲現實邏輯,将人逼瘋——其實都是畫地為牢,自己不肯放過自己。

...

就像Joy:不管導緻我喜歡女孩兒的原因是什麼,可我就是喜歡女孩兒,“雖千萬人吾往矣”。

真愛一個人,就允許她“是其所是”,她愛女孩讓她愛、她想進黑洞陪她進黑洞、她想墜入深淵便與她一同下墜——

...
這才是真正的Nothing matters

因為“世界是變不回它原來的樣子的”。放手即成全。

...

...

Part3:一瞬

影片《瞬息全宇宙》的英文片名“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正好包含了導演為整部影片所劃分的三個章節:Everything(萬事萬物)、 Everywhere(一切地點)和All at Once(一瞬之間)。

其實“一瞬之間”比“萬事萬物”和“所有地點”都重要,不僅僅是因為穿越就在一瞬、一瞬之間可以抵達“萬事萬物”和“所有地點”。更因為: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

所以,一瞬比生死還重要。就像前文中講過的:我們放任短暫的一個個“一瞬”在手中悄無聲息地溜走,而成日惦念以往的生和未至的死,豈非本末倒置?

我們完全可以懷疑,《瑞士軍刀男》中會說話兼渾身技能的Manny到底是真實的,抑或隻是一具跳橋自殺的死屍:“荒島餘生”的故事恐怕隻是絕望的Hank的主觀幻想,他在為自己活下去找一個理由。同理,我們也能質疑,影片《瞬息全宇宙》中的“萬事萬物”和“一切地點”,是否隻是被生活重擔壓得喘不過氣的Evelyn出于逃避的一念無明。

...

...

這是有可能的。因為導演留下很多蛛絲馬迹供我們發現,在此不完全舉例如下:

在“萬事萬物”這一章節開始前,Waymond就問了正呆呆出神的Evelyn一個問題:“你在想什麼東西呀?”在此之後,電影的片頭出現,好戲正式開場。

...

在電梯門關上的前一刻,Evelyn才剛剛說:“我的腦袋就要爆炸了!”。緊接着,丈夫被Alpha Waymond“上身”。

...

完成穿越必不可少的道具形似藍牙耳機。在Evelyn的現實生活中,她先前剛好看見“大鼻子”女士戴過。

...

首次穿越時,Evelyn頻頻望向身旁的一面鏡子。她在鏡子中看到了隔壁儲物間的Alpha Waymond。其實,影片開場就有這樣一面鏡子,Waymond也是先在鏡子中“露臉”。

...

...

更明顯的“穿幫”,來自稅務局審計員提醒當時心不在焉的Evelyn:“沒什麼比我們現在的談話更重要”。下一刻,儲物間的Alpha Waymond對她說了一模一樣的話。

...

...

還有廚師宇宙、歌唱家宇宙,在審計員與Evelyn的談話中也都早有伏筆鋪墊。

...

...

最重要的是:穿越的具體方法是什麼?——找到跳躍點、想象在另一個宇宙、同時按下“耳機”。想象、想象......

我們為什麼不能認為,一個又一個的宇宙是想象、想象中的想象,想象中的想象中的想象......?如果一切的一切不過是Evelyn一瞬又一瞬的“頭腦風暴”呢?

...

或許,是稅務單上的圈圈引爆了壓抑許久的Bagel黑洞?

...

...

又或者,是轉筒洗衣機早就預言了Bagel黑洞?

...

...

Nothing matters——這些不過都是無意義的“腦洞”,不過都是文字遊戲罷了。

...

...

既然人生隻是一個又一個的一瞬,既然“無論我們做什麼,都會在無窮無盡的可能性中消失無蹤”。

那就讓我們毫不猶豫地緊緊抓住當下——的一瞬。

...

作者| 紀揚;公号| 看電影看到死

編輯| 騎屋頂少年;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