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的鏡頭組接很妙,是倒叙手法。用耳機來作比喻戀愛就是各談各的、沒有分享這一說,但我總覺得這個說法太悲觀了。如果在愛情中想要完全獨立,完全百分百地享受自己單方面的愉悅,那好像不是愛人,是愛自己。愛自己的後果是,身邊站着誰好像都一個樣。他們談着新的戀情,好像更從容了,但夜裡又怅然若失。這點可能是我對小絹和小麥情緒的誤讀,但我目前的感情觀是,愛情是需要分享、即使這意味着妥協,即使是立體聲你隻能聽到一邊,讓整首歌都變了味一樣的犧牲。

小絹和小麥的相遇太巧了,但也在情理之中,兩人的各種興趣愛好、習慣、想法都一樣,高度的共頻,有點世界上另一個我的味道。很快兩個人就在一起了,小絹相信“我的愛情不會死”,小麥也覺得“我的人生目标是能一直和你過這樣的日子”。

但當兩人的生活節奏變得不同,他們逐漸無法理解對方,逐漸沒了溝通,不給對方情緒回應,連敷衍都懶得,明知會讓對方失望,卻疲于掙紮。生活的不同➡️思想的變化、人生追求的分歧➡️愛情的死亡。内心震蕩時缺失的陪伴,事後再用語言已經補不回來,也沒有了意義。他們成了屋檐下同住的一對陌生人。兩人下班後在電車上偶遇的氛圍就像是根本不熟的同事。

不能說誰對誰錯,隻是兩個從前高度同頻的人走向了各自的岔路,不合适了而已。

快要分手的時候兩人反倒像個朋友了,也許是因為對彼此都沒有了什麼要求,也就坦然了。小麥掙紮着說“隻要成了一家人我們一定會很和睦的”,差點自我催眠了,結果看到了一對他們翻版的準情侶,小年輕們向對方分享自己的喜好的激動、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心情他們再也沒有了,也就明白了不能稀裡糊塗這麼結婚。分手後兩人還是同住了三個月,以朋友身份相處這三個月的狀态我看着都很快樂,這三個月可能比他們分手前一年的交流都多,身份不一樣了。

結局攬着新歡背對彼此的告别揮手,以及夜裡暗自揣測着對方的新生活和想法,意難平啊..

有些愛情不需要第三者,不需要什麼大風大浪,僅僅是生活的重量就足以讓它水滴石穿。無論當初愛得多麼真摯,多麼轟轟烈烈,多麼希望能與對方共度餘生。

BTW,很久沒有這麼認真看一部電影了,以及看到了塞爾達和stranger th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