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參政論者》是一部令人深思的電影,它讓我在感動之餘,也不禁反思:如果身處那個年代,我是否也能像她們一樣勇敢?坦白說,我覺得自己可能做不到。
影片中,婦女參政論者的某些行為在我看來确實有些偏激,比如炸毀豪宅。然而,電影也通過角色的對話給出了解釋:“暴力不分對象,它會把有罪和無罪的人一同殺死。是誰賦予你權力,将那個女人的生命置于險地?”“是誰賦予你權力,對女人被毆打視而不見?”“我堅持法律,但法律對我毫無意義,它從不聽取我的意見。我們破壞,因為戰争是男人唯一能聽懂的語言。”這番話似乎在美化暴力,但她們已經意識到,和平手段無法讓她們獲得應有的權利。既然改革無效,革命便成了唯一的選擇。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情節是Emily在賽馬會上的犧牲。從道德角度來看,她的行為對騎手來說并不公平,畢竟他是無辜的。當她的旗幟掉在地上被人撿起,而非被媒體捕捉到時,我甚至感到一絲惋惜,覺得她的犧牲似乎沒有帶來預期的結果。直到後來看到女性權益議題終于被報道,我才松了一口氣。
整部電影讓我感到糾結。一方面,我欽佩她們的勇氣和決心;另一方面,我也對她們的某些行為感到不安。這種複雜的情感讓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了曆史與現實的交織,以及為争取平等權利所付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