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集,六叔用槍指着舞台逼主角們現身,這時從舞台正面走出的,是章加義和老陶這兩個編外人士;而兩名地下黨正規軍,反而是從兩個側門走出的。這一幕戲中戲式的“舞台謝幕”,也重新點出了全劇的特殊之處:主旋律,以誰為主線?

#電視劇歡顔# 全劇,主要角色中隻有老孫是“正規軍”,其他人等,全是沿途團結争取到的各界人士:歸國華僑、地方鄉紳、街溜子賭徒、愛國資産階級,甚至一腳踏入過“對方”,如今棄暗投明的志士。#歡顔# 是一部罕見的“外部視角”的主旋律,是一部結成統一戰線的别史。

影視作品有兩樣最吸引我,一是題材和叙事角度之新,二是情節推進的不可知性。第一點,《歡顔》的上述内容已經覆蓋了;至于第二點,因為全劇有着俞亦秀、俞舟、賈若蘭這幾位瘋子,所以行事不合邏輯、情節不可預測,又滿足了我的第二點喜好。

實與虛。老孫/章加義/陶濤的戲是“實”,二俞一賈的戲是“虛”。前者的實幹,都切實地推進了徐天的任務;後者的瘋批,看似與主線任務關聯微弱(除了亦秀賭命),但卻構成了這部極緻浪漫想象的作品内核。所以,廖凡張譯的戲雖好,但在我眼裡不如二俞一賈讓人回味。

二俞一賈是什麼樣的人?先解一解字:俞亦秀,迂而靈秀,被卡在了變革的半途;俞舟,渡了人,卻終難自渡;賈若蘭,假若真時真亦假,可惜她的“蘭”,隻是咖啡桌上那一枝斷了根的花——這也是這三人共同的命運:被連根拔起的、夢斷的人們。

除了“想想後果”、“事情不大”被寫入徐天的血液中,“讓我再享受一下”意外地在俞亦秀和賈若蘭之間完成傳遞,這也是一次浪漫想象。俞亦秀背離了家族,賈若蘭爹死娘嫁人,但他們的夢(幻)想,或遙不可及,或在眼前破碎,所以甯願懷揣着“醉夢一場”和“好事情”,選擇永遠停留在此刻。

前後互文。俞舟的确像小舟,串起了兩條情感線:臨别時徐天說“如果你發現你愛的人是假的”,結果到上海應驗在了自己身上;俞舟打電話三年未見柳如絲,徐天寫信十餘年未見仰止,但區别是一個含恨離去,一個得償所願。徐天是俞舟的另一種可能,是在廣闊江湖裡,一條小舟可能走入的一條支流。

雙線象征。徐天戀愛腦?到上海一心想着仰止?從一開始,“找仰止”和“開公司”對徐天來說就同等重要,就如同對老孫來說,“送金條”和“送徐天”同等重要一樣:金條就象征着具象的“徐天”,是延續革命的物資和香火;仰止則象征着遠方的理想,是繼承家業、支持革命的未來。本劇從來就是話分兩頭,雙關互文。徐天做的,從來都是一件事。

在《歡顔》的實線中,老孫/章加義/陶濤和徐天一起,用“守信重義”講了一個薪火相傳的故事;而在虛線中,二俞一賈們用“賭局”和“花”,講了另一個命運關聯、精神傳遞的故事。兩條線都經曆了沉浮,也都指向遠方,它們共同構成了這樣一個外部視角的、充滿浪漫想象的新主旋律作品。

很喜歡。讓我再享受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