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圍真的不合適飾演狄仁傑角色,真不如讓張嘉益飾演狄仁傑。形象氣質與人物不搭。周一圍把原本剛正不阿、不茍言笑、闆闆正正的唐朝宰相兼神探的狄仁傑演成了油裏油氣、滑頭滑腦、衣冠不整的「街溜子」。
這部劇的推理部分幾乎可以忽略,因為狄仁傑破案不靠證據,隻靠猜,所以整部劇的推理可有可無,重點都落在了狄仁傑的家庭「破事」上。
對於角色的設定特別是馬榮,實在難以讓人接受。原著裏本來是男人,有著鮮明的性格,偏偏換成了女人,而且是小偷小摸的那種,實在是詆毀原著。原著裏馬榮雖然是個綠林好漢,但其也是劫富濟貧。把她換成女人的目的就是為了和狄仁傑談戀愛的吧?而且劇中的狄仁傑與曹安談起了戀愛,馬榮還與曹安成了情敵,整出狗血三角戀。
劇中原創了一個意圖顛覆朝廷的組織,名為黑焰。這個組織不僅與狄仁傑父親之死有關,還和女主角曹安有過些許過往。國事、親人、愛情,主線關聯了狄仁傑的成長命運,將各單元串起來了沒錯,但與之相關的種種線索,看似懸疑,實際一眼就能望到頭,真的沒勁透了。
劇中的狄仁傑是一個尊崇律法的人,反復強調要堅持大唐律令。所謂「人世無常,義理永存」,是全劇的底色,也是第六案沙漠追兇直接點明的主題。案子很簡單,說白了就是法理與情理如何兩全的問題。隻是編劇提出了矛盾,卻沒有能力解決矛盾,隻能解決矛盾的載體。
此外,說「任何人,任何時候,都不能夠讓情理大於法理」的狄仁傑,在此前案件中對兩個隨從做出的違法舉動一放再放。
作為一部懸疑劇,要推理沒推理,要證據鏈沒證據鏈,線索不是全靠巧合就是有頭無尾。助手馬榮在資料庫裏隨手偷的東西,就能成為破案的關鍵,雖然事後證明,她的「隨手」隻是別人的精心安排,但那麽多卷宗,幕後之人憑啥知道馬榮就會拿那一卷?
所謂的細節鋪墊也是笑話,和紅亭子案中被解釋為可能是風把它吹走了的遺書線索一樣,讓人莫名其妙。狄仁傑如同開了上帝視角,隨隨便便就可以把案件推理出來,然後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對著兇手一頓輸出,兇手還毫不反抗、自動交代,比劇本殺還無腦。
劇情轉折很生硬、懸疑推理沒依據,不能「以德服人、以術取勝」。破案靠巧合,懸疑不燒腦,推理沒邏輯,轉折沒關系。雖然劇中狄仁傑是破案了,但是破案線索和推理邏輯宛如小孩子玩過家家遊戲一般搞笑,還真不如那句「元芳,你怎麽看?」有趣有料有內涵。
懸疑探案劇最大看點,就是要有好的推理能力,縝密邏輯思維和環環相扣的關聯性,才會出現順藤摸瓜的破案合理性。假如探案劇中的所有證據都是靠巧合而來,靠胡編亂造而來,是沒有說服力的。沒有說服力的探案故事就是編劇能力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