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閃的紅星》,伴随了幾代人的成長,是無數人童年的回憶。 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成長故事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如今49年過去了,這部影片魅力不減,與另一部電影《紅孩子1958年》成為了紅色兒童經典的雙子星。電影裡面的插曲《紅星照我去戰鬥》《映山紅》等更是家喻戶曉,傳唱至今。《紅孩子》裡的主題歌《共産兒童團歌》 同樣脍炙人口。

電影雖然經典,但至今印象深刻的還是其中的插曲之一《映山紅》。每次聆聽,每次吟唱,一種希望、一種力量便從心底油然而生。這才是耳熟能詳的經典詠流傳。

映山紅,又名杜鵑花、山石榴。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整座山仿佛是一片紅色花海,因而得名。映山紅主要指紅色杜鵑花。

《閃閃的紅星》在表現潘冬子母子對父親和紅軍的期盼時,即紅軍被迫長征,離開紅色根據地走了,“我胡漢山又回來了!”這句台詞從演員劉江的嘴裡說出來時的猙獰面目,至今令我心有餘悸。還鄉團的反攻倒算,燒殺搶掠。使東子媽帶着潘冬子無奈躲進山裡。夜半時分,小東子拿出爸爸(潘行義)臨行時送給他的紅五星,擡頭問媽媽:“我爸爸什麼時候回來?”母親說:‘’等到滿山的映山紅開了,爸爸和紅軍就回來了。”接着她深情地歌演唱“夜半三更喲,盼天明……”,這首歌既是對兒子的回答,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她不僅唱出了生活在黑暗之中的蘇區人民渴盼紅軍歸來的強烈心聲,對紅軍英雄的無限熱愛與不舍之情,更是唱出了蘇區人民與黑暗勢力殊死搏鬥的革命意志。

歌曲《映山紅》第二次出現影片是在潘冬子媽媽掩護群衆轉移在烈火中壯烈犧牲的時候,所以映山紅也被稱為革命之花,戰鬥之花、勝利之花。它既是永不放棄,堅定信念的象征。又是對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自然美與社會美融為一體的藝術描述。

說起來這首歌其實是一首計劃外的作品,因為它有一個傳奇的創作背景:

1973年10月29日到11月14日,作曲人傅庚辰譜寫完了《閃閃的紅星》劇本中所有的歌曲,完成了全部樂隊伴奏總譜,他回到北京後,準備開始錄制電影歌曲。就在這時,傅庚辰卻在音樂組一次開會的辦公室裡發現了《閃閃的紅星》文學劇本的第三稿。其中有一首歌詞寫道:“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臘月盼春風,若要盼得親人回,嶺上開遍映山紅。”這幾句話讓傅庚辰怦然心動,最終他下決心舍掉已經寫好的《手捧紅星盼紅軍》和《熱血迎來紅旗飄》,改寫《映山紅》。同時他把歌詞裡的“親人回”改成了“紅軍來”!他說:這就是主人公發自内心的聲音。

歌手鄧玉華曾經在電影《地道戰》中演唱插曲,而《地道戰》的所有曲目的作曲人都是傅庚辰,傅庚辰對鄧玉華的演唱印象深刻,因此傅庚辰點名由鄧玉華來演唱《映山紅》。(百度百科)。

歌曲為單二部曲式,每個樂段為兩個樂句,每個樂句4+4的結構。第一部分以隐喻的方式切入,“夜半三更”、“寒冬臘月”和“天明”、“春風”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隐喻的衍生,進一步诠釋第一段中“盼天明”和“盼春風”。歌曲旋律優美,氣息流暢,溫柔而舒緩,結合電影情節,仿佛一首充滿期盼的搖籃曲。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才20歲的鄧玉華就憑借一首《毛主席來到咱農莊》紅遍大江南北。1964年她還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以一首《情深誼長》,令人印象深刻。但她演唱的作品中被翻唱最多的還是《映山紅》。

鄧玉華已經記不清唱過多少遍這首歌了。每次登台傾情獻唱經典旋律時,她都激動不已:滿山開遍映山紅的時候,你爸爸就回來了!是唱給小冬子聽的。就是說滿山開遍映山紅的時候,人們過上幸福生活的時候,那時候我們的紅軍就勝利了,就回來了!我被這個歌詞所感染,每次演唱這首歌的時候,都會留下我的熱淚。為了我們的勝利,為了我們英勇犧牲的那些先烈們,他們的精神感動着我,鼓勵着我!

其實,我們這一代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長在紅旗下,走在春風裡的幾十年來,《映山紅》這首歌經久不衰,尤其是宋祖英重新用屬于她自己的風格來演繹的《映山紅》,讓我們領略了獨具匠心的“ 血撒紅旗喲旗更紅 ”,與《英雄贊歌》(創作1964年,早于《映山紅》)中“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戰旗)”,遙相呼應,相得益彰。

當年在唱這首歌時,鄧玉華下了很大的功夫,為了弄清楚映山紅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花,她還專門去了植物園、美術館。鄧玉華回憶,當時她的愛人特别喜歡看畫展,告訴她在美術館有一幅畫,專門畫的杜鵑花,也就是映山紅。她馬上騎着車去看,越看越喜歡,就體會到,當映山紅開滿山的時候,人就會有一種喜悅、興奮、勝利的情緒,在演唱時,她自然找到了感覺。

據說, 位于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的興國革命紀念館循環播放的紅色歌曲中就包括《映山紅》!如同貴州遵義城、 四渡赤水紀念館一樣,這都是我此生必将涉足的革命聖地。

潘冬子的飾演者祝新運長得濃眉大眼,機靈可愛,而他也不負衆望,把愛憎分明、機智勇敢,純潔質樸的潘冬子演得活靈活現,可以說是影片的靈魂,也因此一舉成名。但此後出演的影視作品均反響平平, 經曆了人生低谷後,由潘冬子變成了任弼時,還是幕後導演,目前擔任八一制片廠演員劇團團長,也算是為中國影視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看過他的另一部大銀幕作品還是《盲俠2018》,幸虧不是他的導演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