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态度 一種人生 一杯清茶 一壺老酒 一部電影 一個知己,文章原創,歡迎品影。

第五次戰役結束後,朝鮮戰場交戰雙方決定展開和平談判,朝中方面,組成了以李克農為團長的談判代表團,分為三線,第一線直接出面談判的朝鮮人民軍南日大将和志願軍副司令鄧華,第二線是談判前方指揮部,有喬冠華、李克農與中央直接聯系,第三線則是最高決策層,由朝中最高領導層人員協商确定總體方案、方針和原則。

1951年7月10日,停戰談判在開城來鳳莊正式開始。

談判中,雙方都希望在利益最大化的條件下達成和談,而這裡面的核心問題有三個,軍事分界線怎麼劃分?怎樣監督停戰問題?戰俘如何進行交換?

為了實現各自利益,雙方在談判桌上打起了一場看不見硝煙,卻同樣激烈的戰争。朝中的策略是開誠布公,談判一開始就提出了抱愧雙方同時下令停火,确定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和撤退一切外國軍隊在内的議程草案。

直接把核心問題抛上了談判桌,但是對美國而言,朝鮮戰争是它第一次在沒有取得勝利的情況下,迫于國内外壓力不得不進行的停戰談判,是反複均衡利弊得失後做出的不得已選擇。這種情緒上的極度不情願,緻使美國面對任何問題都要先說上一個不。

那麼針對朝中提出的三項建議 ,美國說:“不,我們隻讨論與朝鮮有關的純粹的軍事問題,你們的建議含有政治,我們讨論不了。” 随即拿出了包含足足九項議程的提案,提案中隻字不提三八線,也不提撤軍,美國人的想法很明顯,就是将談判拖延下去。

因為美國政府分析,朝鮮戰争的打打停停,會極大地吸引中國精力,減緩中國經濟的發展,将中國推入到經濟困難的谷底,進而加重蘇聯負擔,影響中蘇關系。同時,還可以吸引中國軍事重心北移,減輕台灣方面的軍事壓力,為此他們擺出了一切隻能聽我的這種态度。

如果朝中不聽話,就“施加必要的軍事壓力”,為自身訴求赢得更多的籌碼,以實現其所謂的“光榮的停戰”。但是美國的策略很快就被我方察覺,朝中随即提出了五項議程方案,其中就包括了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和從朝鮮撤軍的問題。


...

美國再次以這些屬于政治問題為由,拒絕了朝中的建議,就這樣,停戰談判在最開始的讨論議程階段就陷入了僵局。經過近兩個周的讨價還價,雙方還是敲定了議程,其内容包括:

1、通過議程

2、作為在朝鮮停止敵對行為的基本條件,确定雙方軍事分界線,以建立非軍事地區

3、在朝鮮境内實現停火與休戰的具體安排,包括監察停火休戰條款實施機構的1組成、權利與職司

4、關于俘虜的安排問題

5、向雙方有關各國政府建議事項

至此,談判進入了第二項—— 關于軍事分界線的實質性談判。

随着談判的進一步深入,更加嚴重的分歧也随之而來,朝中依舊提議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而美國雖然在談判前同樣認可這項建議,但談判一開始就瞬間變了卦,他們以自己在海空軍有着絕對優勢為借口,要求在确定軍事分界線時得到一定的土地補償。

面積則足足有12000平方公裡,甚至包括了平壤、開城、元山等重要城鎮,其實質不亞于中國、朝鮮向美國索要華盛頓。美國人的荒唐提議被我方代表斷然拒絕。

“如果沒有你們的海空軍,地面上早就沒有你們的立足之地了,如果說你方海空軍優勢需要補償,那我們的地面優勢需不需要補償呢?”

停戰談判再一次陷入了僵局,眼見态度上的單純強硬已經無法使中國屈服,美國決定以沉默來消磨朝中的耐心。在1951年8月10日的談判中,朝中代表發言完畢後,美方代表竟然集體拒不發言,談判雙方在會場上以沉默對抗了132分鐘,創下了談判中沉默時間最長的曆史記錄。

到最後,厚顔無恥的美方宣布休回退席,有創下了25秒的談判時間最短曆史記錄,即雙方代表剛落座,宣布開會後又馬上宣布休會。朝鮮停戰談判這場針鋒相對、劍拔弩張的白刃戰就這樣艱難地推進着。


...

此時,美國已經認識到,僅僅在談判桌上是無法占到任何便宜的,他們确定了“不斷地對朝鮮敵人施加軍事壓力的方針”,“痛擊敵人以促使敵人接受聯合國軍司令部關于解決朝鮮問題的停戰談判條件”。

一旦談判破裂,隻要不引起同中國的全面戰争,李奇微可以放手實施空中和地面作戰行動,他們惱羞成怒地叫嚣着:“讓大炮和機槍去辯論吧!”

8月18日,美軍1個師、韓軍2個師向漢江對岸的朝鮮人民軍80公裡防禦正面發動了猛烈的夏季攻勢,企圖奪取人民東線陣地突出部,以改變其防禦态勢,迫使朝中在談判中讓步。8月18日,美國集中了其在遠東的全部轟炸機和絕大部分戰鬥轟炸機,乘朝鮮北部洪水成災,志願軍後方供應更加苦難之機,發動了空中絞殺戰,意圖摧毀朝鮮北方鐵路運輸系統。

8月19日,韓國武裝人員在中立區松古麗埋伏了朝中軍事警察,志願軍排長姚慶祥犧牲。8月22日,美空軍向朝中代表團住所扔下了13枚炸彈、4枚汽油彈。面對确鑿的證據 ,他們還倒打一耙,污蔑炸彈是朝中自己引爆的,目的是以此誣陷美國。

面對美國人如此咄咄逼人的攻擊态勢,志願軍決定針鋒相對,寸土必争!一方面宣布停會,收集證據,予以抗議,另一方面,以堅決的軍事行動粉碎敵人攻勢,打談結合,以打促談。但是此時的軍事行動,卻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挑戰。

五次戰役過程中,志願軍多采用的是近戰夜戰和大規模穿插迂回的運動戰戰法,然而随着第五次戰役結束後戰線的相對穩定,敵我雙方都開始修築工事。戰鬥形式也從“運動防禦與反擊相結合”的拉鋸戰,轉為了“陣地攻堅與陣地防禦”的陣地戰。

然而我軍戰役規模的正規軍地戰經驗嚴重不足,各級指戰員也普遍缺乏陣地戰經驗,能不能擋住聯合國軍進攻,赢得談判主動權,成為了決定整個戰争進程和走向的勝負手。


...

夏季攻勢中,聯合國軍平均每天以6-13個營的兵力,在飛機、坦克和猛烈炮火的支援掩護下,向朝鮮人民軍防守的陣地連續猛攻7個晝夜。在人民軍的頑強阻擊和積極的陣前反擊下,聯合國軍付出了整整1.6萬人傷亡的代價,僅在部分陣地向前推進了2-6公裡,未能實現預定目标。随後,人民軍發動反擊,奪回了部分丢失的陣地。

9月1日,聯合國軍重整旗鼓,以2個美軍師、5個韓軍師的強大兵力再次向朝鮮人民軍發起攻擊,然而人民軍的抵抗能力遠遠超出了美國人的想象。人民軍在851高地阻擊了美2師和韓軍2個師整整6個夜,給予美2師大量殺傷,美2師9團2營僅剩11人活了下來,後來,美軍将851高地群稱為“傷心嶺”。

這期間,志願軍為了配合人民軍作戰 ,向聯合國軍多處陣地發起了戰術反擊,占領了部分高地要點,改變了防禦态勢。其餘部隊則為了防止美軍實施側後登陸,成立了東西海岸聯合指揮機構,進一步加強了車廂和東北地區的海岸線防禦。

9月18日,聯合國軍“夏季攻勢”結束,朝鮮人民軍、志願軍全線斃傷俘敵7.8萬人,聯合國軍付出了如此大的代價,卻僅僅将戰線向北推進了2-8公裡。未能給予朝中足夠壓力,迫使朝中在軍事分界線問題談判上接受美國無理的要求。

然而“夏季攻勢”的失敗并沒有打消美國人在軍事上施壓的想法,9月29日,聯合國軍卷土重來。他們采取了“逐段進攻,逐步推進”的戰法,在東西兩線發動了更大規模的“秋季攻勢”。此時,志願軍剛剛調整完戰場部署,共安排了6個軍在正面第一線展開防禦,炮兵力量也得以增強。

西線的47軍、64軍遭受了美、英軍在重炮群和坦克支援下的1猛烈進攻,扼守夜月山陣地的47軍1個連三面受敵,與美軍反複沖殺激戰數日陣地被炮擊數萬發,一片焦土。所有工事都被摧毀,堅守主峰的1個排全部犧牲,全連共打退了美軍14次沖鋒。

140師418團與敵激戰數日,創造了陣地戰全殲美軍2個建制連的模範戰例。堅守馬良山的64軍191師571團1個連,依托坑道工事擊退了29旅兩個營的21次沖擊,堅守陣地3晝夜,斃傷敵700餘人,自身僅傷亡26人。

9月29日至10月18日20天的時間裡,志願軍抵住了美騎軍1師、美3師、英29旅的炮火猛攻。全線每個陣地平均每天被炮轟2萬發以上,陣地山頭被削去了整整1米。志願軍斃傷俘敵2.2萬人,聯合國軍僅向前推進了4公裡,西線攻勢被徹底粉碎。


...

在東線,志願軍68軍剛剛接防,沒有工事依托,沒有足夠的炮火支援,沒有建立可靠的通信聯絡、後勤供應,沒有完全了解敵情、地形。即便如此,68軍依舊頑強抗擊了美2師、韓8師連續13晝夜的猛烈進攻。

204師在全師範圍内集中了61門炮,組成了反坦克大隊,專門打坦克,3天時間裡,反坦克大隊擊毀美軍坦克18輛、擊傷8輛。612團3營戰士胡連,更是創造了一天擊毀坦克4輛的輝煌戰績。

防守金城以南的67軍阻擊了美7軍、24師、韓軍兩個師的瘋狂進攻,199、200師指戰員白天利用彈坑防守,夜間實施反突擊,接敵第一天就斃傷5000餘人!堅守梨船洞的志願軍599團3個營,連續抗擊美軍1-3個團坦克、飛機、大炮配合下的猛烈攻擊整整3晝夜,擊退美軍25次沖鋒,最後成功突圍,斃傷美軍人數高達驚人的4000餘人,對整個東線防禦都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激烈的戰鬥一直持續到了10月22日,美軍傷亡慘重,無力進攻,至此,聯合國軍秋季攻勢被全部粉碎。志願軍在近一個月的秋季防禦作戰中,斃傷敵7.9萬人,戰鬥中,缺乏陣地經驗的志願軍指戰員迅速總結經驗,建立了以坑道為骨幹,與野戰工事相結合,有生活設備的支撐點式陣地防禦體系,構築了堅不可摧的地下長城。

這期間,志願軍還組織工兵拆卸聯合國軍投射後未爆炸的炮彈和炸彈,用以補充炸藥,僅15軍的一個師就拆出炸藥近1萬公斤。整個秋季攻勢,志願軍以相比較于五次戰役更少的傷亡,斃傷了更多的敵人,聯合國軍僅僅攻占了467平方的土地,平均每公裡傷亡高達170餘人。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為,聯合國軍這種攻勢在戰略上是失敗的,用這種戰法,李奇微至少要用20年的光景才能到達鴨綠江邊。美國在談判桌上沒有得到的東西,美軍在戰場上同樣沒有得到,在付出了重大傷亡代價後,美國不得不重新回到談判桌。

10月25日,中斷了兩個多月的停戰談判在闆門店重啟,由于夏季攻勢接連被挫敗,美方的狂傲态度有所收斂,不再炫耀其海空軍優勢,放棄了要求朝中方面1.2萬平方公裡的荒謬主張。但是在他們提出的軍事分界線新方案中,依舊無理要求志願軍、人民軍後退1500平方公裡。

美軍前進600平方公裡,妄圖以此來攫取開城,這項提案,當即遭到了朝中代表團的有力駁斥。朝中方面“就地停戰,稍加休整”的建議也被美國人拒絕,談判再一次陷入了僵局,為了配合談判,徹底粉碎了美方企圖。

彭德懷決定,志願軍進行戰術反擊,“選擇敵之弱點,集中絕對優勢火力和适當兵力,每次消滅敵兩個連至一個營為目的,連續打幾次小反擊戰”,“以期有助于目前的軍事分界線之談判”。

從10月30日,志願軍7個軍相繼正面之敵發起進攻,11月4日15時,64軍以3個營的兵力,在各種火炮57門和10輛坦克的支援下,出其不意的在白天向英軍陣地發起攻擊。戰鬥發起僅10分鐘,志願軍就成功攻占陣地,3個小時激戰後 ,志願軍全殲英軍28旅3個連及另兩個連大部。

當日21時,47軍以11個連的兵力,在114門火炮和11輛坦克的支援下,向美軍陣地發起攻擊,經過3小時作戰,全殲美騎兵1師3個連。占領陣地後,留守的5個排擊退了美軍的7次沖鋒,然後主動撤退,讓出山頭。

當夜,47軍以3個營的兵力伴随坦克,向着陣地發起二次反擊,全殲美騎兵1師1個營及1個連大部,再次占領陣地。一個月的時間内,志願軍共對聯合國軍1個排至4個連兵力防守的26個陣地發動了34次攻擊,攻克陣地21處,殲敵萬餘人。

這期間,擔負開城防禦任務的65軍也進行了兩次掃蕩作戰,擴大土地面積280平方公裡。位于西海岸的50軍則在空軍的配合下,連克14個島嶼,這是解放軍曆史上第一次陸空聯合作戰,也是抗美援朝中唯一一次陸空聯合作戰。


...

戰鬥中,志願軍空軍第2師副大隊長王天保以拉-11飛機接連擊落F-86架戰機1架、擊傷3架,創造了以活塞式反季節擊落噴氣式飛機的模仿戰例。

“第一次去,我們1大隊,2大隊配合轟炸機,炸大和島敵人一個指揮所,第一次炸得很好,9架轟炸機,每一個轟炸機帶9顆炸彈。九九八十一,81顆炸彈落在島上79顆,有兩顆 炸彈落在水上,正好炸了美國兩艘船。” —— 時任空軍第2師11團副隊長 王天保 87歲

在志願軍軍事行動的打擊下,在朝中代表團言辭的駁斥下,美方不得不放棄無理要求,重返談判桌。然而就在停戰談判和地面作戰激烈進行的時候,中美雙方在空中同樣進行了激烈的“絞殺”“反絞殺”作戰。美軍出動了包括第5航空隊、海軍航空兵、陸軍航空兵以及3艘航母在内的幾乎所有遠東飛機,企圖摧毀朝鮮北部鐵路,切斷志願軍補給,窒息志願軍前方部隊,在談判中為自己赢得更大籌碼。

白天,成百上千架的轟炸機對朝鮮北部鐵路進行着毀滅的轟炸,夜晚,美軍戰士編隊在公路鐵路沿線追打着朝中運輸物資的車輛。1951年9月至12月,4個月的時間裡,僅清川江以南的鐵路樞紐“三角地區”,美軍就出動飛機21284架次。投彈63515枚(31755噸),平均每公裡鐵路投彈350餘枚(170餘噸),破壞線路和車站5618處,歐懷橋梁288座。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7月以來,朝鮮爆發了40年罕見的特大洪水,清川江、大同江等重要河流上的主要鐵路橋梁均被沖壞,全線無法通車。公路橋梁也被沖毀一半以上,這導緻志願軍後勤補給幾近癱瘓。

聯合國軍夏秋季攻勢發動時,部分志願軍前線官兵甚至又出現了吃不飽飯的情況,後勤補給的孱弱意味着志願軍将在陣地戰陷入了極大的被動。想要改變這個現狀,唯一的破局點就是能否突破美軍的空中封鎖。針對這個問題,志願軍給出了5條答案。

第一條,充實鐵道兵團,保證橋梁材料,加強運輸力量,擔負鐵路維修任務的鐵道部隊根據美軍轟炸特點,采取了以集中對集中,機動對機動的搶修方案。當美軍集中轟炸某一地區時 ,就集中兵力進行搶修。當美軍不定區機動轟炸時,就集中部分兵力作為機動,随炸随修。

為了迷惑敵人,志願軍還經常在拂曉前拆除幾孔橋梁,讓敵機以為這是壞橋,放棄轟炸。待黃昏後再将橋梁架好,以保證夜間火車的通行。到最後,就連美軍都不得不感慨,“共軍搶修部隊,填補彈坑的速度可以和飛行員的轟炸速度匹配,共軍修路人員和修橋人員,已經粉碎了我們對平壤以北鐵路線的封鎖。”

第二條,壓縮不重要物資的運輸,主要保證糧食、被服和汽油的運輸,将原計劃10000車皮的物資壓縮到7000車皮。同時,所有車皮增載十分之一,保證關鍵物資優先進入前線。

第三條,在朝鮮境内劃分4個防空區,由高炮部隊掩護鐵路運輸,“反絞殺作戰”期間,志願軍高炮、探照燈部隊擊落敵機127架,擊傷554架。随着美軍轟炸範圍的不斷擴大,志願軍高炮兵力明顯不足。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高炮部隊采取了“重點保衛、高度機動”的作戰計劃,部分兵力保衛重要交通樞紐,主要高炮兵力則實施機動作戰,掩護鐵路運輸。

第四條,志願軍空軍于1951年9月中旬起,以師為單位輪番出動,與蘇聯空軍在平壤以北上空打擊美軍入侵的飛機,掩護鐵路運輸和機場修建。實際上,從1950年11月起,蘇聯飛機就出現在了朝鮮上空,他們組建了第64獨立殲擊航空軍。

第一項任務就是保護鴨綠江上的橋梁、發電站和大壩,以及在朝中邊境以南75公裡之内的朝鮮領土的交通線和飛機場,以免遭受敵機的襲擊,這片區域正是著名的“米格走廊”。整個抗美援朝期間,先後有12個蘇聯空軍師投入了空戰,輪番參戰空軍人數總計72000人。


...

1952年最多的時候達到了26000人,蘇聯空軍殲擊機1097架,高射炮兵擊落敵機212架,蘇聯則損失了335架飛機和120名飛行員。64海空軍的第二項任務則是幫助訓練朝中空軍,協助他們作戰,反絞殺期間,志願軍空軍始終保持2-3個師作戰,先後7個師參與輪戰。

剛學會飛行的中國空軍從1950年12月28日首次戰鬥到1953年7月停戰,共實戰4872架次,擊落敵機330架,擊斃了美國“空戰英雄”喬治·啊·戴維斯,擊落了美空軍“雙料王牌”哈羅德·愛德華·費希爾。志願軍損失飛機231架,116名飛行員血灑朝鮮。

空戰中,湧現了個人擊落擊傷敵機9架,所率大隊擊落擊傷敵機29架的特等功臣王海,還有一級戰鬥英雄6人,特等功臣、二級戰鬥英雄5人。

“山東人有一句話,腦袋瓜子别在褲腰帶上,什麼都不怕,我們土話就是這個,有這個精神,是人間奇迹,都可以創造。甯可死了,你也得完成任務啊,對不對,很簡單,勇往直前。”—— 時任空軍第3師9團大隊長 王海

第五條,在志願軍上下大力開展建庫運動,用以儲存物資,到了1951年底,共建各類倉庫8000餘人,可容納5475車皮的物資。志願軍用這五條答案構築了打不爛、炸不斷的鐵血大動脈,聯合國軍“絞殺戰”被徹底瓦解。到了1951年11月底,志願軍非但沒有彈盡糧絕,前線甚至已經有了糧食儲備。

到了1951年二季度,甚至都增加了對朝鮮政府的物資運輸,汽車損失率、公路運輸能力等數據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而美國方面面對“絞殺案”的興趣已經越來越低,許多高級将領紛紛對其提出批評。就連李奇微自己都說,“第八集團軍正面的敵軍具有比過去任何時候更大得多發動攻勢的潛力”。

美國人到最後自己都親口承認,“聯合國軍航空兵部隊對北朝鮮鐵路運輸,進行的空中封鎖活動完全失敗了”。1952年5月,美國空軍停止了對朝鮮北部鐵路系統的封鎖,6月,“絞殺戰”以失敗進行宣告結束。

這期間,志願軍還進行了大規模的精簡整編,平均每軍精簡老弱病殘、勤雜人員5000餘人,戰鬥力大大增強。為了促進停戰早日實現,朝中代表團 在1951年11月7日的談判會上,提出了以雙方軍隊手機接觸線為軍事分界線。各自後撤2公裡為非軍事區的建議,美國方面雖然表示願意接受這一方案,但卻提出了39天的時間期限。

如果簽訂協議30天之内實現停戰,則協議規定的軍事分界線有效,若30天之後,屆時要按照雙方接觸線的實際變化,重新劃定軍事分界線。美國人依舊幻想,30天之後依靠着現代化的武器裝備進一步将戰線向北推進,以攫取更多的土地。

11月27日,雙方就此達成協議,曆時4個月的軍事分界線談判終于告一段落,談判也終于進入到了後三項議程。

後續的談判是否順利?震驚世界的上甘嶺戰役又是如何打的?咱們留到下篇文章接着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