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的很多青年導演都是看似有希望,但簡君晉的确讓題材陳舊的港片有了題材和主題上的新的突破。

《白日之下》這個片名很有意味,将幾年前香港的複康中心虐待患者的社會題材搬上銀幕的确需要大量的前期工作,影片沒有俗套的說教,而是從故事本身的情節發展的現實角度出發,非常坦白的告訴大家,社會秩序永遠都在完善的路上。

就像簡導演分享的創作心得:電影能夠提出問題,卻不一定會解決問題。

[黑暗在白日下也黑暗]

在銀幕上見到年近八旬的姜大衛、鮑起靜,年逾九旬的胡楓,很是高興。同時看着熟悉的面孔老去,以及片中飾演角色也不得不面對死亡這個話題,不禁陣陣心酸。

演員的表演可以說沒有一個人掉隊,這也是香港演員業務能力的體現。影片的社會背景雖在香港,但導演能夠抓住“共情”讓更多人設身處地感受到生活在大多數人認為的邊緣群體。而他們就是生活中處處看得到的殘障人士、老年人們,而他們也許是因為與大多數人的不同、人老了會成為家庭的包袱…… 影片中的殘障人士角色,對于演員來說無疑是極大的突破,但作為一名觀衆,能夠真實感受到影片中人物的内心。

尤其是片中小玲和明仔雖為智障,但當小玲被提及性侵時,看似情緒無常,但明顯能感受到智障人士被鎮壓住最深處的理智。小玲扮演者梁雍婷真的演出了那種層次。那種被迫回憶傷害後撕心裂肺的痛,牽動了所有人的心弦,也是近年來内地大銀幕上非常有價值的鏡頭。明仔感受到小玲受到人身威脅時試圖努力掙脫繩索時的怒吼,以及在窗邊感受外面世界美好的陽光與空氣,影片也在這時插入了一個仿佛是明仔在另一個平行時空裡的生活,他蕩着秋千,本該享受與大多數人一樣的生活……

姜大衛時隔多年再度回到大銀幕上的通伯,影片中是一個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他說,裝傻總比不傻要活得容易。而他對于小琪的正義行為更是在背後默默付出和支持,明知自己也會受到牽連,流離失所。

通伯角色的人格魅力的确強大,對于智能手機這一新奇事物,他依舊有求知的欲望。對待水哥(胡楓/飾)也是重情重義,每當小琪抽煙時,他就會奪過煙來,說:“少抽點煙吧,自己到了這個年紀已經無所謂了。”一個看似不經意的動作與話語,卻給予了小琪對親生爺爺的情感遺憾與空缺。通伯也因此得到了一個從未感受過的“爺孫情”,兩人成為彼此的情感支柱。

而影片中最令人動容的一個場景當屬水哥臨終前一晚與通伯的對話。水哥躺在床上向通伯說,每天晚上在床上時那種沉下去的感覺,感覺再也不會醒來。而第二天太陽升起,又能夠看到通伯的感覺真的很好,而水哥在這之後卻是再也沒有醒來。第二天遺體移走,又是一個老人代替了那個位置。水哥的現實演員——胡楓,應當是現今唯一一個粵語片時代還健在的老戲骨了,現今92歲高齡,結合影片中的場景,更是感慨現在在銀幕上能夠看到這些熟悉的面孔還身體健康,能夠留下作品,真的很珍惜,很感恩這種難得。

...
老友共處的最後一晚

影片中林保怡、青年演員餘香凝的表演也是影帝影後級别的,但不展開篇幅說了,期待下今年的金像獎吧。

影片中的台詞、鏡頭的考究無一不是對這個還很不完美的世界的思考。片中小琪的上司對于小琪那種正義、求真的韌勁,身為過來人很多事都看得清楚,但作為被現實打敗的媒體老人,内心還是希望小琪能夠秉持初心,最後對小琪的那句“去你的”,既是一種無奈也是一種欣慰。

[善不一定有善報,惡不一定有惡報]

[人老了,就是包袱]

[人是可以選擇的,但是可以選擇的人不多,選對的人更加少;不要因為選擇對而内疚]……

再說到影片在内地的放映态度。今天對港片的沒落又有了重新的認識角度,看着内地院線屈指可數的排片,就連今天觀影影廳都被放在一個微型影廳,甚至都不需要過檢票口。一直都在說港片不行了,但通過這部影片可見雖然題材敏感,但對待态度上何嘗不是使港片持續沒落下去的一個原因呢?

幾天後同樣關注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的港片《年少日記》是否也會遭到同等對待呢?

港片近年來類似題材的影片,像《可愛的你》《殺出個黃昏》都很有思考性。不止香港,中國各地的典型性社會問題都值得關注,也非常希望更多導演能夠透過電影讓人們發現問題,就像影片最後,壞人依然逍遙法外,殘障人士的家人活在陰影下,法律依舊不健全,但結尾記者們還是在奔向每一個接近真相,求得正義的路上。

希望永遠不會泯滅。

雖然這個世界很多東西無法改變,但能夠透過一部作品引發點思考,就是一種進步。

...
“爺孫”的有愛畫面
...
林保怡拿捏的又一個變态角色
...
92歲的胡楓,珍惜與他銀幕上的相遇吧
...
...
《白日之下》電影主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