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片以跟拍加訪談的形式近距離向觀衆展示了身無一技而又迷失東京的知青丁尚彪如何隻身在異國他鄉生存下去,并最終将掙到的錢供女兒遠赴美國高校就讀,從而實現自己夙願的故事。該影片全程跟拍了丁尚彪一家三口數年的生活,日常生活的種種小細節中體現的濃濃親情不禁令人深深被折服,在日本一經上映便引起了了極大轟動,有日本網友曾評論:“中國的父親真偉大啊!”
這正體現了本片作為一部人文主題紀錄片的成功,即與觀衆做到有效共情。片中丁尚彪的女兒丁晽是九零後,與我們這一代零零後的成長環境,教育理念,社會背景都有天壤之别,但片子中無數的生活細節仍然令我感同身受,由此可見,導演準确地捕捉了那些無法被時間沖淡的人性美好。例如,在女兒丁晽已經取得美國名牌大學的錄取,與母親分别時的場景,雖沒有千言萬語的含蓄,一個擁抱便已勝過千言萬語的叮咛,相機又準确記錄了即将分别相擁在一起的母女兩人的神情:對于丁晽。或許是對父母多年養育之恩的感激,對于母親陳忻星則是,滿滿的關懷與不舍,從她的淚水中觀衆們又不禁同情起這位偉大的母親來,多年來與丈夫分居兩國,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女兒如今也要遠走異國,隻留下自己獨守空房,表現出一個偉大母親形象的同時也把中國一代父母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了,即犧牲自己一切隻為孩子學業有成的決心,充滿了人文關懷。
無獨有偶,全片最觸動我的鏡頭是遠赴美國的女兒途中轉成田機場而僥幸能與闊别多年的父親重逢,父女二人相逢沒有千言萬語也沒有淚流滿面,而是輕松歡快的交談,地鐵上父親還調侃女兒是不是該減肥了,這在今天的生活中都十分常見,看到這裡,相比觀衆都早已忽視了攝影師的存在,完全沉浸在父女感情之中了。然而,這次的久别重逢是短暫的,僅僅半天時間,丁晽又要告别許久未見的父親踏上美國之行。離别的火車之上,丁晽背對着車窗外的父親潸然淚下,她不敢回頭看父親小小的身影,而父親丁尚彪也在車窗外不舍地注視着女兒。這樣完美的構圖把面對分别時父女二人的心理活動展示得淋漓盡緻,令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