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孩子王》上映于1987年,是導演陳凱歌早期的經典之作,是第五代導演對那個特殊時期回顧的經典之作。該片根據阿城的同名小說改編。
電影講述了在那個特殊時期下,知青“老杆”下鄉,插隊到農村學校裡教書,從開始的不會教,到最後不按照教學大綱教而被開除的故事。
電影的攝影與構圖是頂級的,用許多遠景來表現了大山裡的美好與貧瘠,用中近景來反映人物之間活躍的思想與麻木的動作。該片的服裝與道具是極具真實感的,用大景别中的大山的美好與小景别中的人物的貧窮形成對比蒙太奇。該片獲得了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最佳攝影獎與最佳美術獎。
該片中的矛盾是平和的,人物之間沒有大吵大鬧,在細如淡水的表面下卻隐藏着前所未有的社會變動。
電影表現了農村的基礎教育問題。該片獲得了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特别獎與最佳故事提名、比利時1988年電影探索評獎活動的探索影片獎,第4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教育貢獻獎和金棕榈獎的提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影視委員會特别獎。
影片試圖證明與批判中國傳統教育文化中的照本宣科、循規蹈矩和固步自封。這部影片是30多年前拍攝的,講述了四五十年前發生的事,批判了過去2000多年的文化中落後的東西,但今天依然有幫助。
影片中有些台詞是耐人尋味的。“來娣”說“一個字典還頂不上一個老師?”,表面含義是“我有一本字典還不能當上老師嗎?”,但更深層的含義則是:一本字典裡的字再多,也比不上老師對學生的引導的作用大。
還有像“記住一件事永遠在事後”這句台詞,表面含義是“我們不能在昨天寫今天的作文”,實則是說要腳踏實地,不能好高骛遠。
影片中“你不鬧是對的”、“鬧是沒有好下場的”是最能反映這部影片核心内容的台詞。僅憑一個、幾個人的力量是搬不動這座大山的,隻會惹禍上身,你“鬧”了還會惹了小部分人的利益。但“鬧”才是中國傳統文化能夠延續的基礎。在哲學上,隻有相對靜止,隻有通過“揚棄”才能繼續向上發展。在那個混沌的年代裡,作為一個遭受“懲罰”的年輕人來說,按部就班也許是最好的選擇,但沒有教過書的他從拿起課本那一刻起,他将不再滿足于照本宣科。所謂的“教學大綱”其實是封建社會中的“八股文”,我們不能被驅趕着才能走路,我們不是牛,不能被拴在繩上。我們要去寫“王福”那樣的作文,去唱“來娣”的歌。我們不認字又如何?不會教書又如何?沒有學過音樂又如何?我們不能簡單地滿足于“抄字典”了。就如同影片中的“王福”與“老杆”不走門卻走窗戶一般,“笑了一節課”也将不再是壞事。雖然最終,“老杆”也逃不開這個惡性循環,但他已經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那顆種子名叫“希望”。
影片中對“尊師重道”的表現是令人贊歎的。沒有課本,孩子們用筆去抄。孩子們願意為了字典和知識而去努力,孩子們不會去埋怨課堂上的鞠躬。“來娣”在聽到“王福”的那聲“老師”時,她想起她也是一個“人”,也是一個擁有“文化”的人。
在影片中,那樣子的課堂是現在少見的,那樣渴望獲得知識的眼神是現在少見的,那樣無拘無束的動作同時是現在少見的。我們是幸運的一代,如今九年義務教育已經普及了許多年,農村小學也可以領到新的課本。但我們也是不幸的一代,我們依然在反複誦念着“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在講故事……”。
《孩子王》:你不鬧是對的
...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源代碼》:八分鐘,拯救了兩個世界
電影《源代碼》是由英國導演鄧肯·瓊斯執導,著名影星傑克·吉倫哈爾出演的一部軟科幻電影,于2011年在全球上映。在中國内地上映時便獲得了首周票房總冠軍。電影時長不長,劇情相對緊湊,沒有太多的跌宕起伏。場景也較為單一,就像是“暴風雪山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