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渙散的視點,侮辱智商的調色

2.打牌戲一景的說教(典中典塑造軟蛋父親角色)角色言語中處處都在指向中國家庭裡面的瑣事矛盾,然而并不真實,更像是輪番亮相般的刻奇(插科打诨讨人嫌)影片想展示現實世界裡的生活,但是細節上處處都做不到(馬麗進看守所還能跟車?進看守所路上是要戴手铐的,而且城裡拘留所都是防彈玻璃門和橙色連體衣,哪裡還有鐵栅欄門,更不要說學習了,看守所裡一隻手是要鎖在一個橫杆上的,怎麼坐都是有規定的,真當玩兒呢?),于是隻好走向玩鬧化,靠段子來支撐。

3.影片首先構建了一個沒有監控法律就不存在的蠻荒世界,又時刻教導民衆要通過敬酒、認慫解決問題,最終卻希望老百姓能無條件尊重法律。明捧實貶,把法律踩到了腳底下。

4.構圖概念不存在,人物關系在電影中被毀滅,還不如停留在劇本階段(更像是想要捧紅演員)

5.對觀衆既沒有情緒價值,也不具備價值思考(希冀于觀衆哈哈大笑的同時卻在抛出一個個現實生活中的焦慮,拳頭全都打在下三流那檔子事兒上)

6.本片似乎想描述一個溫和的“人情社會”,然而為了零星的戲劇沖突卻反複讓角色突然拌嘴吵架,毫無正常人姿态(馬麗和他哥,雷佳音突然辦公室暴起,擱這兒演戲劇呢?)

7.角色無止境舔領導,文本深處在舔一個代表公權力的青天大老爺

8.虛空索敵的苦難呈現,為了劇本完整度直接讓角色讀出苦難,是對現實中苦難的大不敬(許靜雅演的女兒點開爸爸微信留言和雷佳音夫妻二人在被打的兒子面前侃侃而談法律以及不斷強調“被打”的事實)

9.演員調教大問題:趙麗穎角色完全明星化,關系戶小女孩尴尬至極(各路明星大牌粉墨登場,隻為博得國師一笑)

10.政府的職能在個人自戕面前完全崩塌(怎麼可能通過好人跳樓來讓惡人良心發現?)劉耀文的角色毫無現代高中生的姿态,哪來的閑人?現在市裡的好高中哪有廁所扒衣服霸淩的?挨打之後的扮相更像扮酷

11.兩女共事一夫争風吃醋的中年男人性幻想架構(年輕時意氣風發,中年前列腺鈣化的中年中産自我憐愛)

12.一切感人的話語用角色之口直接說出的煽情處理,廉價又與喜劇背景格格不入。這是在演話劇獨白嗎?

13.楊皓宇、蔣奇明等演員的現實主義演法同雷佳音等人的恢諧劇演法格格不入,高葉的角色“精英英雄”的人設太明顯,這種精英主義傾向的文本占據了整部電影,例如兒子在經曆這些以後仍然說要“站上金字塔尖”,所以張藝謀心裡有一個社會金字塔的概念,那觀衆覺得他把自己放在這座塔的什麼位置呢?在他眼中影片中人物的遭遇都是因為沒有站在“塔尖”,我們的社會,你被欺負就得自己認,誰讓你不是塔尖呢?隻有通過考大學的方式,考上了再通過一步步鑽營,就能超過已經身處檢察院的那個爹,不受人欺負了。在這個故事裡,“關系”時常出現,但張藝謀又不敢明說,于是主角一邊遇事就說“我檢察院的”表面與庶民百姓的不同,一邊又沒有使出法律之外的鑽營手段,這就造成了這個角色的無力與割裂。

同時張藝謀在藐視我國的一切公職人員,所以塑造了一個性無能的雷佳音角色,這個角色說“難道保持理性就是坐在辦公室吹空調喝茶葉嗎”,我們知道雷佳音演的檢察官是一個和其他同事不同的戲劇形象,這也就是說在張藝謀眼中其他法律行業從事人員都是這樣的“理性”,這是對法律本身的絕望與對公職人員的絕望,如果我是一名有理想的法學專業學生,那麼這些刻闆印象會瞬間使我對自己産生懷疑。而事實上如果大家辦過案子,尤其在城裡,就明白有良心有智商的能夠調解民情的公務員同樣不在少數。

14.影片背後存在的是房間裡的大象級别的社會議題,南京法官判的扶老人案和昆山龍哥被捅案,所有觀衆揣着這個念頭走進影院,都期望着張藝謀給出一個他的“解”,結果張藝謀的解決方案就是——全網直播,讓大衆良心來決定。且不論大衆是可以被惡意操控的,在我們現有的媒體結構下,這合理嗎?怎麼可能靠一個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人物的一番演講來決定?兒戲。且大衆走出影院,回到現實就會感覺怅然若失。隻會助長不現實的空想家,而真正改造現實的是不斷走訪的實幹家。這部影片全片都靠“機械降神”,人物的苦難都是奇迹般瞬間被解決的,怎麼可能這樣?誰寫的劇本?這樣的劇本沒有邏輯,提出的問題沒有一個是靠戲劇沖突來解決的,這大大證明了電影本身的陽痿、無力,張藝謀卻利用了現實生活中會遇到的苦難大賺票房,影片的拍攝難道不勞民傷财嗎?這才是真正的利用公共創傷謀取私利的行為,該當一罵。

15.人為制造的刻奇苦難讓人憤怒,故意制造一個狗鍊子拴住聽自己妻子被強暴的男性,其實是張藝謀自己内心的恐懼,所以他把自己内心最畏懼的事放到台面上看,卻在這個過程中不僅侮辱了有過類似遭遇的苦難者(因為張藝謀是在希望大衆俯視這種苦難),同時也沒給觀衆解決方案,觀衆被無助地困在影院,沒有一點法子,接受張藝謀的精神折磨。為了春節檔上映,還能夠精緻地将苦難包裝成喜劇happy ending的糖果售賣,太無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