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屍走肉》(The Walking Dead)在上周完結了,迄今為止,它已超過《生活大爆炸》成為我追連載最久的一部美劇,實際時間12年,跨度則長達13年(2010-2022)

說來也巧,在開始動筆前我特意算了一下,發現本文恰好是這6年多來我為《行屍走肉》寫的第100篇長文(第七季16篇 + 第八季18篇 + 第九季19篇 + 第十季22篇 + 第十一季24篇)。

如沒意外,我的餘生裡應該不會再有什麼作品能超過這個紀錄了——作為最後一篇紀念文,今天我不打算再講解劇情内容,而是想盡量客觀地簡單講講《行屍走肉》多年來的興衰、發展、未來,以及該劇對于我本人的一些意義。

關于判斷一部作品在國内“火不火”我有一個小方法,就是看它在豆瓣上的評分人數,如果是跨越多季的電視劇,那麼其第一季的評分人數最有參考價值,《行屍走肉》目前是11.7萬+。

...

這個數字能上10萬的美劇屈指可數,隻有《權力的遊戲》《老友記》《紙牌屋》等少數現象級作品才能達成數十萬的成就……可以說,稍微上點年紀的美劇觀衆,幾乎都看過《行屍走肉》。

2010年底時,我慕名看了這部風頭很勁的劇集——沒辦法,它在小圈子裡的讨論度太高了,多少還有點火出圈的味道,身為一個已看了三、四年美劇的人,我不可能錯過。

至于它為什麼能火,其實非常簡單,就兩個字:好看!

...

一個沉睡的男人在廢棄醫院醒來,周圍的世界已滿是喪屍,他不僅需要在這個世界裡活下去,還要找到自己的家人,與更多人的産生羁絆,去面對無數從未考慮過的難題……這是一個關于生存、團結和抗争的精彩故事。

話雖如此,但我覺得《行屍走肉》能火起來還有一個潛在因素:觀衆們潛意識中想把這部“喪屍劇”捧紅。

自喬治.羅梅羅創造了新時代的喪屍(zombie)後,數十年來世界上湧現出了無數喪屍題材的電影、遊戲、動漫作品,盡管“喪屍”的擁趸無數,可它始終無法擺脫小衆、血漿、B級片等各種“亞文化”标簽,并不被主流輿論重視(待見),用我們的話講就是“狗肉上不了席”。

...

事實上,就連該劇的主創們,同樣對這個項目心裡沒底,當時大家都清楚這是一部首季拍6集的試播劇,沒人知道會不會有下一季。

然後,意外又不意外的,《行屍走肉》在出色的品質以及觀衆們渴望把喪屍劇“扶正”的心态中走紅了——它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卻是最早成功的——觀衆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誰才是主流。

我個人一度不喜歡随後播出的第二季,因為它的節奏相比起第一季慢了許多,喪屍元素顯著減少,與“人”相關的情節比例大幅上升,我想看爽片的心理沒能很好滿足。

...

不過事後再回看就會發現,《行屍走肉》絕大多數矛盾沖突和人性糾葛的範式,都是在第二季時開始真正建立起來的,瑞克和肖恩的理念之争、兄弟反目,農場之行前後團隊管理風格的變化,也都是相當經典的段落。

況且,那會兒《行屍走肉》還處在全面上升期的階段,觀衆們怎麼看都有新鮮感,沒幾個人太在乎一時半刻的爽快……然後,我們迎來了它的全盛期。

時至今日,我都覺得第三季開場的“監獄攻堅戰”,是《行屍走肉》曆史上最好看的動作戲。

...

為了把監獄變成安全的栖息地,主角團有計劃地分段推進,利用不同環境對屍群進行有效消滅,前線的沖鋒組、遠程的狙擊組、後方的婦弱組共同組成了張弛有度的情緒畫卷,節奏非常舒服。

而随着進攻深入,主角團面臨的困難也逐步升級,可依靠的環境道具越來越少,行屍數量越來越多,甚至還出現了全副武裝的“防暴服行屍”,殺滅的難度陡然增加。

等戰場從空曠的外圍轉移到黑暗的内部後,劇集又提供了大家更熟悉的“幽閉恐懼”情節……

...

總之,《行屍走肉》提供了許多個類似的、不失合理性與嚴肅性的、又充滿刺激娛樂性的名場面。

除了精彩的“喪屍鬥”外,還有引人深思的“人鬥”。

第三季時,出現了《行屍走肉》史上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反派:“總督”菲利普。伍德貝裡表面上的光鮮與背地裡的陰暗,彰顯了人性中難以逃離的牢籠,而總督與主角團之間本可避免卻無法阻擋的沖突,同樣昭示了末世中“黑暗森林”體系的到來。

...

總督即是個喪女心傷的可憐人,又是個手段卑鄙的大變态,觀衆們對這個角色的津津樂道,也反映出劇集進一步走上了正軌。

第三季至第五季是比較公認的“巅峰期”(至少我這麼認為),無論是劇裡的豐富内容和精彩劇情,還是劇外的超高收視和話題熱度,都值得大書特書。

當時的《行屍走肉》究竟有多火?按照制作特輯裡的說法,該劇曆史最高峰時能有2100萬人收看(國内觀衆的數據還沒統計進去)。

...

2100萬是什麼概念?這麼說吧,《權力的遊戲》大結局的收視率是1900萬,這已是各種層面上的創紀錄成績了……《行屍走肉》當年有多風靡,可見一斑。

彼時國内外的文化交流環境也不錯,我有一陣還在優酷網上面看過第四季的“正版首播”——當然了,觀看體驗并不算好,所以沒過多久,我又回歸了下載生肉挂字幕或者直接看字幕組熟肉的習慣。

第四季《行屍走肉》,應該是故事内容和主題探讨最豐富的一季。

...

從故事場景與劇情發展來說,該季先後經曆了監獄的生存生活、總督的暴力反撲、監獄被破後幸存者們的流浪,以及最後“終點站”的彙集;

從主角心路變化來講,瑞克有着一度解甲歸田、被迫重握柯爾特巨蟒、真誠渴望和談卻被總督毀于一旦等大起大落,而那場為救卡爾咬破老喬喉嚨“化身為獸”的戲,我更是一輩子忘不了;

從人格形成和社會形态來看,該季同樣有不少亮眼的表現,包括監獄内外和平時期人性的不堪和光輝,麗茲和米卡兩個孩子截然不同的三觀,各種中小團體的表現,也共同說明了末世裡的光怪陸離。

...

那兩年應該是AMC最得意的時候了:一手《絕命毒師》口碑無敵,在獎項上攻城略地,一手《行屍走肉》收視冠絕,在收益方面稱王稱霸。

兩部王牌之間還有不少有趣的小聯動,比如第一季裡格倫開的紅色跑車是毒師裡的老白同款,“弩哥”達裡爾對貝絲說的“我和哥哥遇見的小混混”,正是《絕命毒師》裡的“小粉”傑西·平克曼,而毒師第四季大結局裡“炸雞叔”古斯塔沃被炸剩的半張臉,也是《行屍走肉》劇組幫忙化妝的——現在回想起這些趣聞,總有些恍如隔世。

随着劇集來到第五季,《行屍走肉》變得越來越深刻和複雜,我們進一步認識到了“人的下限有多低,上限也會有多高。”

...

後期現身的亞曆山大社區,不僅是瑞克等主角團安身立命的基業,也是故事進入“深水區”的标志。

此時的《行屍走肉》依然是好看的,但它犯了一個幾乎所有長篇作品都會犯的錯誤:沒有在觀衆們産生審美疲勞之前見好就收——對于一個人人都能獲益的爆款項目來說,“急流勇退”需要的不僅是睿智和眼光,更是勇氣和決心——我沒法責怪劇組,畢竟能做到這點的人實在太少了。

到了第六季時,人物和故事線越來越多,劇集内外已經開始顯出些許疲态,不少觀衆都在等待一個“抽身”的機會……于是,那個男人來了。

...

第六季季終時玩了一招現在看來是“臭棋”的宣傳手法:讓新登場的反派BOSS尼根敲死了一個主角團成員,卻不告訴觀衆們是誰,為了防止劇透,劇組還特意把每個人被敲的鏡頭都拍了一遍。

單純從效果來看,這個策略很成功,六至七季之間的幾個月裡,大家都在猜測尼根究竟打死了誰,《行屍走肉》的話題度更上了一個台階。

可從長遠來看,這個噱頭擠占了跨季時其他讨論的空間,讓觀衆們九成以上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懸念上,其性質,相當于是以竭澤而漁的方式在不恰當的時機打了一針容易起反效果的雞血。

...

結果我們已經知道了,尼根先敲死了亞伯拉罕,接着又敲死了格倫——懸念揭曉了,有意外,還很慘痛,等于是預告了很長時間後卻沒做任何潤滑辦了事,痛感遠遠超過了快感,這種感覺再疊加與日俱增的審美疲勞,便造成了名義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退坑潮”。

之所以用“名義上”,是因為觀衆們的退場是一個漫長又無聲的過程。

第七季《行屍走肉》對我來說還有一個特殊的意義:2016年夏秋之際,人人影視字幕組網站對外招募劇評員,我憑着興趣和些許微薄履曆入選,10月份播出的《行屍走肉》S7E1是我寫的第一篇劇評長文,我也就此展開了一段新的碼字生涯,到現在已經筆耕不辍了六年多,當然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

所以,關于大家“退坑”的這個話題,我還是比較有發言權的。

第七季的實際觀看率并不低,我當時發在人人網站上的第七季劇評,每一篇都能輕松獲得上萬的閱讀量,個别關鍵集還可以有好幾萬,考慮到資源網站甚少停留的人流量,觀衆人數絕沒有大家口中說得那樣暴跌——真正的棄坑不是“說不看就不看”,而更多是“看着看着就慢慢忘記看/不想看了”。

真正的要命的低谷是第八季,這季《行屍走肉》為了挽回下滑的收視率整了許多爛活,包括但不限于:全面戰争時期各種狗血與不合理橋段,瑞克、達裡爾等多個人物出現了過猶不及的OOC表現,“少主”卡爾被強行寫死等等。

...

相比之下,尼根被留下一命這種富有争議的話題都不算什麼了……我在人人上文章的閱讀量,在這兩年裡慢慢下降到了隻有小幾千,季終集的收視率也跌落到了800萬左右——盡管這個數據在同期仍可以傲視群雄,但确實沒法和自己全盛期比了。

劇組當然希望挽回頹勢,于是在第九季時祭出了更大的招數:讓靈魂主角瑞克下線,軟性重啟《行屍走肉》。

應該說,這個決定還是起了作用的,S9E5那集賺足了大家的眼淚,随後初長成的“長公主”朱迪斯登場加上翻篇的新故事,也都帶來了一些新鮮感。

...

可惜好景不長,随後的低語者篇仍舊難言精彩,更關鍵的是,《行屍走肉》始終無法走出大同小異的同質化“循環”,以至于某些諸如“合理性”、“科學性”等本來不算問題的問題都成了問題。

與此同時,《行屍走肉》還有着許多同類長篇作品的通病劣勢:實在太長了,老觀衆越看越少,新觀衆越來越難入坑,這種一路走衰的趨勢無可避免,“周期律”擺在那裡,沒辦法抵抗。

我有時也會開玩笑說“自己進來得不是時候”,一直跟着《行屍走肉》走下坡路時寫劇評,要是早幾年開始寫,也許早紅了(笑)……

...

終于,在第十季結束之前,我們得到了“《行屍走肉》将在第十一季完結”的消息,第十季追加6集,第十一季總共24集,分三批次播出。

兩季加起來有30集,實際上差不多還是三季的量,真到了準備道别的時候,所有人都給足了這部長壽劇面子。

第十一季我認為要優于前面幾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聯邦篇的故事終于跳出了過去一直上演人與人“死鬥”的模式,開始從更大、更深度的層面上去探讨如何在末世重建人類社會文明,可看性得到了十分可觀的拓展。

...

盡管故事最後的收尾仍顯倉促,可在創作方面确實沒有太多毛病可挑了,不少問題也不是第十一季獨有的,它隻是必須一起承擔罷了。

另外,我還不得不小小吐槽感慨一番,這六年多來寫《行屍走肉》劇評的經曆,也幫助我好好磨煉了心境——因為總是有人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表達自己棄劇,其中又以“格倫死後我就不看了”最多。

毫不誇張地說,這幾年下來,這句話我在各個平台裡聽過、看過不下300遍,要是加上其他相似的理由,那就更是多到數不勝數……僅上周我在某平台上發布的大結局劇評文章下面,随便掃一眼就能翻出三四條來,大家感受一下……

...

我從一開始的理解(你棄坑确實情有可原),到後來的生氣(不看就不看了,還特意來甩一句、踩一腳煩不煩啊),再到現在的泰然處之(麻了,你高興就好),所謂的“寵辱不驚”大概也就這樣了吧。

其實,絕大多數人說這些話的并沒什麼惡意,他們隻是單純想在仍然看劇的觀衆身上找回一些過去的記憶碎片,少數确實抱有惡意的人我也當是因愛生恨了(一部分想借此秀“優越感”的那是缺心眼)……

而我的這些經曆和感受,恰恰也證明了《行屍走肉》當年究竟有多火,否則哪兒來的那麼多“曾經”呢?

...

劇組在制作特輯裡說的幾句話很對,“我們改變了電視行業的規則,改變了題材片的規則,我真覺得《行屍走肉》的印記,此後出現在許多作品當中,因為在此之前,我們在電視上從沒看到過這種類型片。”

人家确實沒吹牛,2010年至2012年時,網飛等流媒體為美劇掀起的“新浪潮風暴”還未開始,在電視劇制作普遍規範且保守的大環境下,《行屍走肉》的出現,如同一個犀利的“攪局者”劃開了邊界,為日後美劇的選材和拍攝都拉起了新标杆(細想之下,AMC的《絕命毒師》同樣有相似的意義)。

情随事遷,當初的破局者和引領者,在美劇大爆發的近10年裡,逐漸變成了步履蹒跚的老前輩,但這之于它的地位絲毫無損。

...

無論如何,我都同意這個結論:如果你要談起電視劇的曆史,就不可能繞開AMC的《行屍走肉》。

最後,發一些《行屍走肉》這些年來的劇照與合影,來和它做一個告别吧……

...

如果你已經決意與《行屍走肉》告别,那麼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候……如果你還沒有做這樣的準備,那也沒關系,因為《行屍走肉》雖然完結了,但“行屍世界”的故事仍将繼續。

在第十一季的最後幾集,《行屍走肉》重拾了劇集最初的設定,即“死前擁有執念的行屍,死後回出現轉動門把手之類的動作”,不光如此,劇組還變本加厲,讓一部分行屍擁有了能使用工具、能爬牆等技能。

...

變異行屍的出現,使得人類需要全面重新評估過去防範行屍的規範守則,預防和滅殺行屍變得更加困難,畢竟每隻變異行屍都可以當成半個低語者來看待。

這種較大的改動,顯然是為了将來的衍生劇做準備。

目前為止《行屍走肉》已經出了不少衍生作品了,但我的興趣一直不大,包括原作漫畫、遊戲、小說等等都沒涉獵,衍生劇也隻看過一點《行屍之懼》及其衍生短劇《462航班》……

...

可接下去AMC要搞的“行屍宇宙(The Walking Dead Universe)”作品,量級與之前的完全不一樣,除了與母劇有各種的聯動的《行屍之懼》還會繼續出,另外三部新劇都是由《行屍走肉》主角擔綱主演的。

或許,這才是本作能真正延續下去的方式:專注于核心角色的獨立故事,開新地圖和新篇章。

首先是明年即将播出的《Dead City》(死城)。

...

盡管我一直不喜歡把尼根和瑪姬這兩個人強行扭在一起,可無奈就是有不少人對此很來勁,單就人物和演員來說,這兩位都是極佳的選擇……希望《蝙蝠俠大戰超人》裡的“韋恩夫婦”能在紐約闖出點新名堂來吧。

然後是“弩哥”的單人劇《達裡爾·迪克森》。

...

這部最像《行屍走肉》精神續作的衍生劇,原本定下是由達裡爾和卡蘿爾兩位元老主演的,因為“卡媽”梅麗莎·麥克布萊的退出,才變成了諾曼·瑞杜斯一個人挑大梁,公路片的本質應當不會變,就不知弩哥會不會真跑到巴黎去了。

最後是要承擔許多叙事任務的《瑞克和米瓊恩》。

...

最早的時候,瑞克的故事是計劃拍成電影的,隻不過時運多變,最終改成了主角瑞克和“刀女”出演衍生劇,關于神秘的“公民共和國”以及兩位核心角色的過往未來,都要在這部劇裡有所交代。

就我而言,《行屍走肉》的碼字之旅至此就要告一段落了,幾部衍生劇屆時我都會看,但除非特别精彩,否則我是沒太多力氣再寫了……

最後的最後,我還是要為《行屍走肉》多說兩句公道話:無論它收視率再怎麼下降、腰斬,都維持住了幾百萬的核心粉絲和一大批“雲觀衆”,且不說大量衍生二創作品、主題公園,實際上大多行屍的群演就是粉絲親自出鏡的。

...

這批人便是AMC敢于把“行屍宇宙”作品拍下去的原因,畢竟無利可圖的事情沒人會做……

《行屍走肉》一直以觀衆的喜好與需求為導向,它的興起、繁盛、回落、新生和開枝散葉,都與觀衆們的态度密不可分,所以我願稱之為“觀衆的勝利”——它或許算不上什麼能登堂入室的高雅佳作,但它的成績和意義注定會載入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