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劇情片的法國調調 文藝片卻不悶
2究竟是深層厭惡女人還是深層迷戀女人?
3.有點虎頭蛇尾了,人物轉變有點突然生硬(複仇一氣呵成最後十五分鐘解決掉所有男人 )
4.開頭性場面很巧妙眼前一亮 ,為全片定調,性場面作為叙事内核作為劇情驅動,類似《色戒》。(色戒是政治意味很強的政治驚悚片)
5.窗戶作為一個性器官的隐喻,開頭推窗、透過窗手淫、麻雀撞死、關窗戲很暧昧(和本能踩油門性高潮隐喻如出一轍)
6.地下室紅光的性沖動與危險,複仇開始。
7.文藝片裡的性,歐洲電影裡性場面很正常,比東方(華語片)更能接受,不是那麼大的一件事。
8.故事裡的情節和人物做到極緻,就有了隐喻的空間
9.男性的幼稚不成熟,蠢直男的特性在所有男性的角色裡都體現了出來,用了各種角度體現。
10. 歐美女性觀要先進多了,五六十歲才是真正女性成熟的開始,63歲于佩爾也可以情色片。
演員其實本質上是自己某一個性格(部分)的誇大。
11.于佩爾個人魅力大,給角色帶來自身的屬性貫穿進去。她就是做出任何非理性舉動但你又覺得理所應當的人。給角色帶來某種誇張絕望有生命力的東西,這也可以用來形容張曼玉。
于佩爾某種程度上更偏性格演員,是一個人設,相比梅姨是一個容器要好多了。
她一定程度上是法國文化輸出,完全是戛納的組成部分。美國是資本輸出,法國是以戛納為中心的藝術文化輸出, 重要符号就是于佩爾,超過作為演員的一個性質。
她優雅得體的無懈可擊,又變态的無法無天,這簡直就是歐洲中産階級代言人。
12.女主角因為父母的相繼去世,一直活在陰影(社會輿論歧視)下的她,需要通過不斷違反某種社會道德獲得快感如偷情,其實就是希望反抗社會不公平歧視,這是更高層面的行事動機,母親找牛郎也是同樣的道理。
父母去世之後沒了陰影,也就結束了所有不道德關系。
13.人的性格,遺傳是最大的原因,人格的養成不是家庭就是社會,到底來源于哪裡呢,人物在這就很有意思。
歐洲的電影要比純粹商業片有意思一些是因為更先進,都在講人的反常行為都是在正常心理驅使底下做出來的,就是每個人都懂道理,都做了奇怪的事兒。
第二個就是人物都更有自省的意識成熟社會裡人們都更會自省,會感覺他更加生動體面。
14.性在此是一個工具,他願意去講人的醜面,歐洲給了作者導演機會去坦蕩的展現非貶義的自私,對人趨利避害的認可。(人都是自私的,牛的人是把事情辦成了。)
同時還有對宗教的戲諷但也反思,也很有意味。
15.如果要讓人真的有濟世之心,一個方面是偉大,另一個方面是僞裝的好。
就像李安在作品裡藏了所有的懷疑和蔑視。
精英階層事能意識到這些,隻是看他自己能不能做得到。
16.歐洲主流價值觀:平等,自由。
平權的崇拜是強權的人賜予和實現的。人群就是會分為庸衆和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