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注意到很多观众似乎分不清关押英美空军战俘的空军战俘营和关押犹太人的集中营的区别,因此在这里有必要给大家科普一下片中的空军第三战俘营的真实历史信息、大逃亡的历史原型以及二战期间德军是如何对待盟国空军战俘的。

首先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战争期间英美战俘(尤其是空军军官战俘)在德国战俘营里的死亡率极低,总体上讲,德国国防军还是基本遵守了日内瓦公约并按照该公约的标准来对待被俘的盟军官兵。历史上关押空军军官的空军第三战俘营(Stalag Luft III)里总共有2500名英国皇家空军(RAF)飞行人员、7500名美国陆军航空兵(USAAF)的飞行人员和900名来自其他同盟国国家空军的飞行人员(主要是来自法国和波兰),共计10949人,这里无论是居住条件,还是饮食条件,都十分优越(不过,后期饮食条件不算很好了,当时由于英国皇家海军的海上封锁,德国和欧洲占领区都出现了食物短缺的情况,这也极大影响了战俘们的伙食质量,所以,战俘们比较依赖瑞士红十字会寄来的包裹里的食物来改善自身的伙食),战俘营里有运动场、剧院、游泳池、图书馆、排球场、花园,战俘们可以定期收到红十字会寄来的包裹和家人的来信,还可以从事各种体育运动和园艺,甚至还有德国啤酒供应。

...
电视剧《空战群英》中的第三战俘营全景

德军优待盟军战俘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德国和英美法这些西方国家都签订了日内瓦公约(相比之下,苏联就没有签);第二,按照希特勒和纳粹的种族主义思想,血统上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英美白人也是优等人种,因此不可以像对待苏联战俘和犹太人那样来对待英美战俘。按照美国陆军部战后的统计,那些进入德军战俘营的美国陆军航空队的飞行人员在对德作战中总共有35621人被俘并进入了德军战俘营,这35621人里只有206人死亡,死亡率连1%都没有,这个数字还不如轰炸德国时跳伞落地以后死于德国百姓和纳粹分子私刑的多呢,据不完全统计,在战争期间至少有320名陆航飞行人员跳伞后死于德国百姓和纳粹分子的私刑。陆军部对这206名死者的分类也很有意思:68人被算作阵亡(这里笔者猜测应该是指在逃跑的过程中被杀死或者在转运途中被盟军飞机误击而亡)、92人死于战伤(进入战俘营之前就已经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了)、46人死于其他原因(疾病或者意外)。而那些逃跑被抓回来的盟军战俘只要不是落入盖世太保手里(老电影大逃亡中第三战俘营越狱被抓回来的那50名RAF战俘之所以倒霉是因为他们落到了盖世太保手里并且当时盖世太保接到了来自希特勒直接下达的处决战俘的命令,这个后面会细说),基本都不会有什么事,国防军对待那些抓回来的盟军战俘的惩罚措施是长时间关禁闭,而不是枪毙,对于这一点,电影《大逃亡》里的描述是完全符合历史事实的。

接下来给大家科普一下电影《大逃亡》的原型、发生在1944年3月24日晚的空军第三战俘营大逃亡,这是二战期间盟军战俘发起的规模最大的一场越狱。和电影《大逃亡》里描述的不同,参加这次越狱的人员里没有美国人,所有的250人全部都是来自英国皇家空军的飞行员和机组人员之前有少量美国战俘深度参与了前期的计划制定和地道挖掘,但他们后来都被转交到第三战俘营的其他营区了,因此最后直接参与越狱的250人里则并没有美国人),他们中既有英国人,也有加拿大人、法国人、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南非人、比利时人、立陶宛人、波兰人、丹麦人、荷兰人和挪威人,最后有76人逃出战俘营,其中的73人被抓了回去(其中50人被盖世太保枪杀),3人成功逃到了中立国(这三个人包括两个挪威人和一个荷兰人,电影里变成了一个澳大利亚人、一个波兰人和一个英国人)。根据德国人事后的调查,整个越狱行动规模可谓是十分庞大,总共涉及到了4000张床板、1700多条毯子、90张完整的双人床、635个床垫、192条床罩、52张长桌(20人)、3424条毛巾、69盏灯、34张椅子、10张单人桌、76张长凳、161个枕套、1370个珠板、1219把刀、1212个床垫枕、478把勺子、582把叉子、300米电线、180米绳索和1400多个锡铁罐头。先后有600名战俘参与了地道挖掘,他们总共挖了3条地道,分别被命名为“汤姆”(Tom)、“迪克”(Dick)和“哈里”(Harry),其中“汤姆”在战俘越狱之前就被德国人发现并摧毁了,“迪克“则是被用于存储泥土和补给,76名战俘最后是通过“哈里”地道越狱成功,该地道的长度足足有102米!而且,200多名战俘们还通过2.5万次散步成功疏散和转移了约130吨泥土,整个过程中德方管理人员竟然毫无察觉,简直堪称现实版的《肖申克的救赎》了。这次越狱事件迫使德方动用了大批的人力和物力去搜捕这些飞行人员、给德国后方造成了巨大的混乱,这让希特勒恼羞成怒,决定杀一儆百。一开始的时候他想把抓回来的73人全部枪毙,但是,戈林和凯特尔等国防军大员们都反对这么做并向希特勒指出这么做只会招来盟军方面对德国空军战俘进行报复,因此希特勒决定不把这些战俘全部处死,但他依然坚持这73人里“超过一半”的人必须被枪毙,于是他命令党卫队全国领袖、盖世太保总管希姆莱全权负责处理这件事。希姆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党卫队地区总队长兼警察中将阿图尔·内贝(Arthur Nebe),让他从这73人中挑选出50人执行枪决。和电影里描述的不同,历史上这50人是分批次被盖世太保转移到偏远地区秘密地进行单独或者成对处决,而不是像电影里那样被集体处决。被盖世太保谋杀的50名飞行人员有20个英国人、6个加拿大人、6个波兰人、5个澳大利亚人、3个南非人、2个新西兰人、2个挪威人、1个阿根廷人、1个比利时人、1个捷克人、1个法国人、1个立陶宛人和1个希腊人。这次事件发生以后,直到战争结束前,德军战俘营里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大规模盟军战俘越狱事件了。战后直接参与处决50名战俘的18名盖世太保官员全部受到了盟国军事法庭的审判(而内贝本人则因为参与了密谋刺杀希特勒的720事件而遭到了希姆莱的逮捕并于战争结束前的1945年3月21日被绞死),其中13人被处以绞刑、3人被判处终身监禁、2人被判处10年监禁,50名死者的在天之灵得以安息。

...
...
...

上图展示的是“哈里”地道,从104号营房下方一直延伸到了距离铁丝网外的树林只有大约20英尺的位置,也就是相当于6米左右。整个地道全长102米、深8.5米。本来是计划挖到树林里去,结果因为最初对营房到树林的距离的估计不足导致少挖了大约20英尺,这短短20英尺的开阔地上没有任何的避难所和遮挡物,很容易被守望塔的哨兵发现。如果不是因为少挖了这20英尺,最后逃出去的人会更多。

...

弗里德里希·威廉·冯·林德纳-维尔道(Friedrich Wilhelm von Lindeiner-Wildau)上校(1880.12.12-1963.05.22)的真实照片,一位年过六十、出身贵族的老派军人。在担任第三战俘营司令官期间,林德纳本人高度遵守了日内瓦公约、最大程度上给予了战俘们优待,因此赢得了战俘们对他的敬重。遗憾的是,在电影《大逃亡》上映两个月前他不幸因病逝世,从而没有机会欣赏到这部传世经典。

...

接下来简单说一下在第三战俘营越狱事件中被抓回来的那73名战俘中的23名幸存者的命运。这23人中有4人被送进了萨克森豪森集中营,这4人是越狱的“惯犯”,进了集中营以后依然没有消停、继续挖地道准备逃跑,三个月之后他们再一次成功逃了出去,然后又被抓回来了,然后就一直被关押在这个集中营里,还有两人被送进了科尔蒂茨城堡(这座战俘营归德国陆军管),其余的17人则全部都被送回了第三战俘营。值得一提的是这23人全部幸存到了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