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低成本的似乎賣點是情色的片子(其實重點完全不是情色,有挂羊頭賣狗肉的強烈嫌疑),拍得卻不落俗套,看完讓人有意猶未盡和下意識想要思索點什麼出來的感覺,就這一點,已聊勝太多國内的高投入電影。

所以,這再次證明了,一部電影拍得好不好,真的與電影成本沒有太多關系。

...

雖然是一本低成本“出軌”劇情電影,但是主要的元素設計很有技巧和味道:

一、人物設計:

女主年輕貌美、身段苗條性感,面孔裡透着一股子與自身低劣處境并不相符的傲氣,這種矛盾感提升了這個人物的魅力。

男主是一個有閱曆、有權勢和巨大财富的男人,演員演繹出了那種一般人不具有、也無法“學習和模仿”的内在安全感、力量感、對人的疏離感和遇事内心的沉靜、不波動。

這樣性格同樣傲氣的兩個人,在“邂逅”的過程中産生了微妙的化學反應和戲劇性,讓人耳目一新。

...

二、人物沖突:

1.女主的丈夫:

高級知識份子,運動能力也很不錯,陷入經濟困境,脾氣有時變得有點暴躁,在無形中助推了女主出軌,但内心其實一直深愛女主。他被女主的出軌打擊嚴重,曾瀕臨崩潰,而後選擇與女主的閨蜜結婚。

最後,女主的丈夫其實仍然内心放不下女主,功成名就後,與女主重逢并偷情。

但丈夫對女主的深愛,似乎其中對女主性感身體的貪戀更多一些,所以女主夫妻露面的第一場戲就是床戲,這是一種刻意為之的設計。之後的情節中,丈夫對女主反複求歡不得,也是一種證明。

...

2.男主的妻子:

一開始表現出來的是對男主的不耐煩、不夠理解和不夠支持,似乎是“反面人物”,但這個人物在發覺男主出軌後,不斷表現出來的卻是驚人的忍耐力和包容性,變成了一個受害者和對家庭堅定的維護者。

...

3.男主:

實力雄厚、有較高社會地位、外貌也不錯的一個中年男人,從主動居高臨下地出軌女主,到漸漸被女主“控制”,他在這段婚外情裡越來越顯得被動,直到他也被女主背叛。

從男主的表現來看,他一直很沉穩,背後是強大實力對他的支撐,對女主也一直很不錯,在物質上幾乎是有求必應,對女主的身孕也是給出了肯定的承諾和責任,讓人感覺他在這段婚外情裡并不是那麼“壞”。

但女主在影片中也親口提到過:她愛男主,但是明白男主并不真正愛他。

所以,男主作為本片最大的“始作俑者”,傷害了兩個家庭關系裡的所有人,他愛的隻有他自己。

當然,最終男主也難逃影片想要表達的“宿命”,在結尾被女主背叛,難逃被傷害的命運。

...

4.女主:

已婚的女主一開始是展示出來的對異性關系的清醒,身上具有一定清高和坦誠的特質,但是在生活困境和丈夫的焦慮、粗暴态度壓力之下,選擇出軌銀行高管(男主),以求得幫助。

女主從一開始的抗拒,到慢慢與男主墜入愛河,發生心理沖突,與丈夫攤牌,開始不斷“綠茶化”,不斷試圖侵入男主的生活,以懷孕為資本,求得更多,最終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

然而在結尾,女主與前夫又攪在了一起,這是她對實力雄厚的男主的“無形攤牌”,似乎她并不懼怕男主的報複,因為她已經得到了足夠的資本,徹底拿回了對自己的“控制權”。

影片在這兒戛然而止,那麼在這場“遊戲”裡,真正的唯一勝利者就是女主麼?

在影片尾聲一段,對女主的“打光”,有意讓女主的臉和身體暴露在室内明顯“低劣”光線的照射下,女主裸露着身體的言行舉止也不再那麼“内斂”,而是充滿了強勢和輕浮。

這個人物的光環已經徹底褪去,讓觀影者感覺她的靈魂和臉一樣在“枯萎”。

意味,女主貌似得到了一切,實際卻是失去了自己的靈魂。

...

從整體上看,這部影片的劇情簡單明了,叙事節奏一點不拖泥帶水,叙事氛圍沉靜,演員的表演也相當入戲,幾乎沒有明顯的說教,就是想讓故事和人物沖突變化來表現主題,讓人的觀影體驗非常舒适:

雖然影片的名字叫《關于愛》,但恰恰影片想要表達就是在這一群人物關系裡面“沒有愛”,有的多是相互利用的關系與糾葛。

劇中的每一個主要人物,幾乎都是加害者與受害者雙重身份的重合,他們都“既是因,也是果”,人性的複雜,生活本身的荒誕,令人無盡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