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人紅是非多,這點非常符合人性,與是哪個國家的人沒一毛錢關系。John Wayne自然是脫不開幹系。最多的争議是:

1.從未參加過二戰,卻飾演了很多二戰電影中的英雄,不配作為英雄的代言人;

2.由于在很多西部題材中充當不二之選的主角,充當了很多消滅印第安人的“白人英雄”,為殖民主義唱贊歌。

所以,在我看到陳道明在被采訪時侯,被問及他的拍電影挑劇本時候的原則時候,他明确說:抗日神劇不拍。。。。,因為這是他做事的底線。抗日神劇不但不是在歌頌英雄,反而有點把嚴肅的抗日戰争進行不恰當戲說的嫌疑,刻意醜化鬼子,隻能與現實中14年抗日的艱苦作戰大相徑庭,嘲笑來自不易的勝利成果。

反觀John Wayne, 對于他的這兩個指責,我覺得批評者,顯然自我角色代入,也有點抗日神劇的味道了。沒參加過二戰,就不能代表,那周潤發,萬梓良豈不是都是黑社會的成員?否則,演黑幫大佬這麼像?按照這些人的邏輯,每位演員就必須本色演出,與本色無關的就不能演,或者不能代表太多,那就很荒謬了。難道隻能陳惠敏演黑幫?都是他演,豈不是又衍生了新問題:審美疲勞?

針對第二個問題:為殖民主義唱贊歌,這就很鄭智了,就比如戰場上,不是殺人就是殺人,又有誰是正義的呢?那當然是代表自己一方的就是正義。殖民者的演員不替殖民者唱贊歌,還能過審上演嗎?這是最基本的邏輯問題。提出這種問題的人,不是想當然,就是不過腦子。

結合以上兩點,我們不難發現,指出JoHn Wayne 問題的人,本身就是個問題。屬于我們常說的,好人就必須是個完人,壞人就必須是給爛人。好人不能有問題,壞人不能有優點。

雖然,電影是一門能讓觀衆接受的藝術,但也說随着觀衆的認知提高,我們必須也提升對電影的審美。比如,不要相信那些刻意誇大或者否則的曆史人物,我們才能真正從側面的了解那段電影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