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3
後半程略困,整體觀感好過于《日月無光》。
文思泉湧,散文電影堪稱思想和情感的雙重盛宴。沒有《日月無光》那麼零散與飄逸,更能代入其中去感受,而非将畫面作為客觀對象看待。
低劣簡易的動畫和特效成為輔佐性的,插入反身性的自嘲,以及鍊接式的化用和戲訪。影片的畫外音和元叙事使其顯得十分高明,有自我意識和反思的維度,和觀衆在同一維度上交流。
元電影、低成本、紀實和創新,都堪稱新浪潮典範。當然還有黑白,橢圓鏡框等古典的借用。
既有紀錄片揭示與發現的樂趣,也有元電影自我指涉的玩味,既有散文化的自然诙諧,也有論文的哲思魅力。
法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其文化雖然令人向往但總是缺乏重量。還是俄羅斯和中國這樣的社會主義大國更讓人有歸屬感和家鄉的深沉質感。
維度 ★(1-10) 級别
個人感受(觀看價值) 8.3
思想/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8.2
叙事水平(文學/文本價值) 8.3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視聽效果) 8.5
25.7.6法文
我的影評合集:Aleph-我的影評
觀感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評分:B+7.9瓦爾達,散文電影+1。本片是絕佳的日記vlog,遊記和公路體的交彙。但散文電影真的就僅限于此嗎?看多了感到比較失望。rap、繪畫、各種媒介拼接,導演出鏡,場景的聯想式剪接,戲裡戲外跳脫都流暢自如,對瓦爾達算不上什麼新 ...
簡評
B7.0久仰的新浪潮名作,第三部特呂弗,略有失望。感觸不多,沒有太多驚喜,無法認定這是一部一流佳作,和《日以作夜》同樣想打三星半。由于是剛拍出過《四百擊》的特呂弗,手緊一點遂打三星。用戈達爾不太厚道的一句話來形容我的感受即是- “特 ...
初看觀感和簡評
B7.0?暫且打三分,需要有機會大銀幕重溫。第二部蔡明亮。中間睡了接着看,觀感并不強烈,時而有點共鳴。按理說應該很欣賞的風格,但僅僅能認可但卻無法沉浸其中沉心靜觀,沒有很能get到情感氛圍。被劇情簡介吸引而來,但卻沒看到“情節”。從 ...
二刷
評分:B7.2,維持四星。前言:兩年前剛出的時候在電腦上看了。那時候隻覺得一般般,有些尴尬蹩腳,紀實和戲谑都不甚自然,更别提被理想主義精神打動了。正值資料館發布本片加紀錄片活動,而我無奈沒搶到票,憤懑之餘拿出此片一探究竟。當時閱片量 ...
本文約2500字,閱讀需要5分鐘。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uS0QsJ7WE2yBhAzFJmXXcg?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1&sce ...